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詩人唱出了一曲勞動者的頌歌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詩人唱出了一曲勞動者的頌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與杜甫並稱爲“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詩人唱出了一曲勞動者的頌歌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唐代〕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在這首詩裏,詩人飽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勞動者的頌歌,這在唐詩中是不多見的,因而彌足珍貴。

爐火,舊注有的解釋爲煉丹之火,有的說是漁人之火,這些說法都不妥當。清人王琦認爲是冶鑄之火,這個看法得到普遍的認同。因爲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秋浦多礦,尤產銀產銅。冶煉之爐火,紅光沖天,故能照耀天地。紫煙獨具色彩的美感。李白喜用此詞。如“身披翠雲裘,袖拂紫煙去”,“素手掏青靄,羅衣曳紫煙”,以及著名的“日照香爐生紫煙”等等。前二例的“紫煙”,是李白神往的仙界中的意象,即所謂紫氣祥雲。後一類則是自然景象。本詩的“紫煙”句,則是對爐火的紅星在紫色煙霧四射飛進的描寫。用“紫煙”而不用“濃煙”,既淡化了冶鑄工匠的艱辛,給這種勞動場景賦予了一層美麗多姿的色彩,又體現了詩人對色彩美的捕捉能力。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詩人唱出了一曲勞動者的頌歌 第2張

“赧郎”一詞,舊時有人認爲這是吳語,是“歌者助語之詞”,即是象聲詞,是工匠們歌唱的某一音節。此說難以確證。赧,本指羞紅的臉色,郎是對男子的尊稱。“赧”此處引申爲“紅”義,“赧郎”指被熊熊爐火照紅的冶煉工匠。這種解釋是通達的。工匠們在寒夜裏,在月光下,仍然辛勤地忙碌着,喊着嘹亮的號子,唱着粗獷的山歌,歌聲在寒夜傳得很遠很遠,在河面上飄飛,在山谷裏迴盪,不但使曠野的氛圍變得熱烈,也驅走了他們自身的疲乏和勞頓,寒夜也似乎不那麼漫長了。

全詩只有二十個字,但傳神寫照,將冶煉工匠的生活與形象刻劃得維妙維肖,動人心絃,詩人對冶煉工人的敬愛與頌揚之情也得到自然的流露。

“爐火照天地”,通過誇張的手法,寫出了冶鑄工場的熱烈氣氛,給全詩定下了熱烈歡快的基調。從畫面上看,形成一個亮點,處於中心位置。這映照天地的爐火,既是工人們勞動的反映,也和他們豪邁爽朗的心情相映襯。“紅星”一句則是對上句的補足,從細節對爐火進行刻畫。着重從色調的紅與紫的對比、星與煙的排比入手,抓住了最富代表性的特徵。而一個“亂”字,更是巧妙而逼真地將火花四濺,紫煙升騰的冶煉場面再現出來。以如此十字便準確生動地概括出一個熱烈喧騰、生機勃勃的場景,不能不歎服詩人的如椽大筆。最後二句,順勢進入對人的描寫。先用“明月夜”照應上文的“爐火”,寫工匠們深夜勞作的艱辛。農人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冶煉工人們卻不能如此運作。鐵水未化,便不能下崗,夜以繼日纔是他們的特點,這不經意的一句,恰到好處地寫出了他們與農民的生活規律及勞動方式的差異來。儘管如此,工人們還是喜歡自己的職業的,當鐵水出爐之時,他們會爲自己的傑作而自豪,而歌唱。那聲震寒川的歌曲,就是他們此刻心境的最好說明。這就把勞動者勤勞善良的性格特徵鮮明地表現出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