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此詞名爲送雁,實則借物抒懷

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此詞名爲送雁,實則借物抒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龍,又名邵隆,號非池,字騷餘,又字翁山、介子,號菜圃,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今廣州市番禺區)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樑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屈大均的《紫萸香慢·送雁》,一起來看看吧!

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此詞名爲送雁,實則借物抒懷

紫萸香慢·送雁

屈大均〔清代〕

恨沙蓬,偏隨人轉,更憐霧柳難青。問徵鴻南向,幾時暖返龍庭。正有無邊煙雪,與鮮飈千里,送度長城。向並門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攜李卿。秋聲,宿定還驚。愁裏月,不分明。又哀笳四起,衣砧斷續,終夜傷情。跨羊小兒爭射,恁能到,白蘋汀。盡長天遍排人字,逆風飛去,毛羽隨處飄零,書寄未成。

這首詞是屈大均寄居西北時所作。時值深秋,詞人見到南飛的大雁,興起離鄉背井、客居異地的落拓愁苦之思,同時也藉此暗寓世間風波正惡,清人入主中原之後,自己作爲前朝遺民的黯淡心理

詞從描摹塞外秋色人手:風沙迷目,蓬草飛轉,令人神喪。古人有“孤蓬自振,驚沙坐飛”之句,這裏以沙蓬的飄飛極言風沙彌漫、滿目淒涼。由此又感嘆青青柳色已不復可見,節序到了一年最令人感傷的時候。詞人問南去的鴻雁,何時飛歸北地,從而逗出“送雁”的主題。龍庭,本指古代匈奴的王庭,此泛指西北邊陲。“正有”三句從雁推開去,複寫景物:北方的秋天已十分寒冷,雪花飛舞,故云“無邊煙雪”;大風時作,象是有意要吹送鴻雁度越長城,南歸水澤。這裏緊扣歸雁而真實地描繪出北地秋光,然於景物中已逗出道途險惡、南歸不易的消息。“向並門”四句則由雁而帶出人。“白首牧羝人”云云本用漢蘇武典,蘇武出使匈奴,被留滯十九年,牧羊海上,白首始歸,及其歸時,曾與投降匈奴之漢將李陵握別,世傳“攜手上河梁”諸詩就是蘇李的贈答之作。這裏屈大均顯然以蘇武自況,以此借喻自己天涯漂泊的身世和忠於前朝、不屈不撓的精神。屈大均間關萬里來到西北,本有謀圖組織抗清力量的期望,正與當時顧炎武等人的西北之行目的相同。然而不久他便感到事與願違,復明的希望終成泡影,清王朝的統治日漸鞏固,故他於詩中再三表現了自己的失望和悲傷:“未有英雄羽化期,茫茫一劍報恩遲”(《塞上感懷》);“平生壯志成蕭瑟,空復哀歌吊戰場”(《望雲州》)。這些也都是他此時心境的真實寫照。這首詞中他以白首牧羝的蘇武自比,正說明自己心繫舊朝,不忘中原的堅貞愛國之心,同時感嘆壯志未酬、復國無望的悲涼意緒。

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此詞名爲送雁,實則借物抒懷 第2張

如果說上片以描述景物爲主,那麼下片就更多感情的抒發。秋聲,是蕭瑟悽清的,這北國的秋聲無疑比歐陽修筆下的秋聲更爲令人愁傷。那狂風的呼嘯,那掠過長空的雁鳴,都令獨處異鄉的詞人驚魂不定。那朦朧的月色,在黃沙彌漫和濃重的夜霧裏不甚分明,更增添了詞人的愁思哀緒。加上哀怨的笳聲,斷斷續續的搗衣聲,都令人悲從中來。從“秋聲”至“終夜傷情”,漸將自己惆悵的心情刻畫殆盡,如色彩濃重的油畫,層層着色,令畫面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跨羊小兒”指胡人。大雁南飛,恐遭胡人箭傷,故說擔心它們是否能到達南方。這裏詞人以雁自況,說自己擔心受人殘害,難返故園。屈大均一生不與清廷合作,故時時有遭到迫害的危險,詞人借物詠懷,表達了對形勢的失望和對安危的擔憂。故這裏的“跨羊小兒”云云顯比清政府,一方面表現了對清政府的蔑視;一方面也說明清人入關之初採取了血腥的屠殺政策,時時威脅着反清人士的生命。於是詞人感到了更深的憂愁。大雁於天際排成了人字,然因逆風千里,胡騎紛射,恐難到達那佈滿白蘋的江南水澤,未免毛羽飄零,故詞人說自己的鄉書也難以寄達,其中顯然暗寓了詞人無限的悵惘與不安。

此詞名爲送雁,實借物抒懷。詞中將人與雁混同一氣,莫可明辨。句句寫雁,而未有一句脫離人,可謂人中有物,物中有人。故全詞比興遙深,餘味曲包,既有含蓄不露的意韻,也不乏深厚的感情色彩,故讀來惻惻感人,於哀怨中見悲憤,於憂慮中見世情,可謂是一闋明遺民的悲歌。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