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出蜀東下,途經忠州,遂作《禹廟》

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出蜀東下,途經忠州,遂作《禹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杜甫的《禹廟》,一起來看看吧!

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出蜀東下,途經忠州,遂作《禹廟》

【內容】:

禹廟空山裏,秋風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畫龍蛇。

雲氣噓青壁,江聲走白沙。

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

【賞析】:

杜甫寫的禹廟,建在忠州(治所在今四川忠縣)臨江的山崖上。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765)出蜀東下,途經忠州時,參謁了這座古廟。

“禹廟空山裏,秋風落日斜。”開門見山,起筆便令人森然、肅然。山是“空”的,可見荒涼;加以秋風瑟瑟,氣氛更覺蕭森。但山空,那古廟就更顯得巍然獨峙;加以晚霞的塗染,格外鮮明莊嚴,令人肅然而生敬意。詩人正是懷着這種心情登山入廟的。

“荒庭垂桔柚,古屋畫龍蛇。”廟內,庭院荒蕪,房屋古舊,一“荒”二“古”,不免使人感到淒涼、冷落。但詩人卻觀察到另一番景象:庭中桔柚碩果垂枝,壁上古畫神龍舞爪。桔柚和龍蛇,給荒庭古屋帶來一片生氣和動感。“垂桔柚”、“畫龍蛇”,既是眼前實景,又暗含着歌頌大禹的典故。據《尚書。禹貢》載,禹治洪水後,九州人民得以安居生產,遠居東南的“島夷”之民也“厥包桔柚”──把豐收的桔柚包裹好進貢給禹。又傳說,禹“驅龍蛇而放菹(澤中有水草處)”,使龍蛇也有所歸宿,不再興風作浪(見《孟子。滕文公》)。這兩個典故正好配合着眼前景物,由景物顯示出來;景與典,化爲一體,使人不覺詩人是在用典。前人稱讚這兩句“用事入化”,是“老杜千古絕技”(《詩藪。內篇》卷四)。這樣用典的好處是,對於看出它是用典的,固然更覺意味深濃,爲古代英雄的業績所鼓舞;即使看不出它是用典,也同樣可以欣賞這古色古香、富有生氣的古廟景物,從中領會詩人豪邁的感情。

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出蜀東下,途經忠州,遂作《禹廟》 第2張

五、六兩句寫廟外之景:“雲氣噓青壁,江聲走白沙。”雲霧團團,在長滿青苔的古老的山崖峭壁間緩緩捲動;江濤澎湃,白浪淘沙,向三峽滾滾奔流。這裏“噓”、“走”二字特別傳神。古謂:“雲從龍”。從迷離的雲霧,奔騰的江流,恍惚間,我們彷彿看到廟內壁畫中的神龍,飛到峭壁間盤旋嬉遊,口中噓出團團雲氣;又彷彿看到有個巨人,牽着長江的鼻子,讓它沿着沙道馴服地向東方迅奔。……在這裏,神話和現實,廟內和廟外之景,大自然的磅礴氣勢和大禹治理山河的偉大氣魄,迭合到一起了。這壯觀的畫面,令人感到無限的力與美。

詩人佇立崖頭,觀此一番情景,怎能不對英雄大禹發出衷心的讚美,故結句雲:“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傳說禹治水到處奔波,水乘舟,陸乘車,泥乘輴,山乘樏,是爲“四載”。三巴指巴郡、巴東、巴西(今四川忠縣、雲陽、閬中等地)。傳說這一帶原爲澤國,大禹鑿通三峽後始控爲陸地。這兩句詩很含蓄,意思是說:禹啊,禹啊,我早就耳聞你乘四載、鑿三峽、疏長江、控三巴的英雄事蹟;今天親臨現場,目睹遺蹟,越發敬佩你的偉大了!

這首詩重點在於歌頌大禹不懼艱險、征服自然、爲民造福的創業精神。唐王朝自安史之亂後,長期戰亂,象洪水橫流,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山“空”庭“荒”,正是當時整個社會面貌的真實寫照。詩人用“春秋筆法”暗暗諷刺當時禍國殃民的昏庸統治者,而寄希望於新當政的代宗李豫,希望他能發揚大禹“乘四載”、“控三巴”的艱苦創業精神,重振山河,把國家治理好。

抒情詩中,情與景本應協調、統一。而這首詩,詩人歌頌英雄,感情基調昂揚、豪邁,但禹廟之景卻十分荒涼:山空,風寒,庭荒,屋舊。這些景物與感情基調不協調。詩人爲解決這個矛盾,巧妙地運用了抑揚相襯的手法:山雖空,但有禹廟之崢嶸;秋風雖蕭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雖荒,但有桔柚垂枝;屋雖古舊,但有龍蛇在畫壁間飛動……。這樣一抑一揚,既真實地再現了客觀景物,又不使人產生冷落、低沉之感;加以後四句聲弘氣壯,調子愈來愈昂揚,令人愈讀愈振奮。由此可見詩人的藝術匠心。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