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的創作背景是什麼?這首詞寫於慶曆六年,范仲淹任鄧州知州,那是營建了百花洲和花洲書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鑑賞。

作品原文

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

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浦映蘆花花映浦。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鶯解新聲蝶解舞。天賦與。爭教我悲無歡緒。

白話譯文

《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滿城人開始身着羅綺-春天快要結束,不如去百花洲上,看看有沒有沒開盡的野花,洲岸的婀娜和野花的嫵媚互相映襯。看不到花的盡處和岸的盡處,彷佛是漫步在“桃花源”裏的小路。(我雖然憂國憂民)請不要責怪山翁我偶爾尋一點歡樂,功名的“得”和“失”乃是時運註定,連那黃鶯都懂得唱新聲,花蝶懂得新舞那都是上天賦與它們的本能怎麼能要求我輩就沒有歡樂的情緒吶!

創作背景

題爲“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白花洲”。穰,即穰縣,故城在河南鄧縣外城東南隅。“百花洲”在河南鄧縣城東南隅,范仲淹營爲遊詠之所,大概是穰城(即穰縣縣城)的郊區。范仲淹五十七歲知鄧洲,五十八歲時曾寫《中元夜百花洲作》一詩,其中有“百花洲裏夜忘歸”句,故【定風波】定是五十七歲之後的作品,是記常遊百花洲之事而抒己之志的作品。

鑑賞

范仲淹的這首《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詞反映了他在仕途受阻、政見受挫之時,其本階級(中、小地主)軟弱的一面的作用下,有退隱的念頭,乍看起來,這種念頭是不符合范仲淹的思想實際的,因爲范仲淹“每感激天下事,奮不顧身”(宋史),“公少有大節,其富貴貧賤,譭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然而范仲淹也常自誦道:‘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擇利害爲趍舍,其所爲,必盡其力。曰:‘爲之自我者,當如是,其成與否,有不在我者,雖聖賢不能必,吾豈苟哉?’”。

《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上片,范仲淹暗示對官場生活已經厭倦,對錶面穩固的朝庭存在着反感,想離開朝庭,離開官場,尋找他途,退隱歸田去,希望過陶淵明式的生活思想感情。“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是說穰城裏雖然“羅綺滿城”花花綠綠,但是春天已近逝去,於是到百花洲上尋找春天的美好景色。百花洲上的景色是怎樣的呢?“浦映□花花映浦”,美極了。“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這種美好境界無邊無際,走進去好象突然走入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描寫的、去“世外桃源”的路上的境界一般。

下片,替自己的隱世思想進行辯解。“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可此可見范仲淹想歸隱是很自然的事情。“鶯解新聲蜨解舞。天賦與,爭教我輩無歡緒”,意境上是寫對景色的欣賞,實際上是表白自己去退隱歸田是很愉快的、很樂觀的、很自然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