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遊後湖賞蓮花》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遊後湖賞蓮花》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遊後湖賞蓮花

李璟 〔五代〕

蓼花蘸水火不滅,水鳥驚魚銀梭投。

滿目荷花千萬頃,紅碧相雜敷清流。

孫武已斬吳宮女,琉璃池上佳人頭

譯文

《遊後湖賞蓮花》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蓼花似火,綻放在水上,蘸入水中的,紅色亦不改,水鳥劃過湖面,驚得魚兒上下穿梭。

千萬頃的荷花爛漫奪目地綻放在水面之上,與滿池荷葉紅碧相間,與千頃碧波相映生色。

這千萬頃的美麗荷花,宛若當年孫武斬落的宮女之頭。

創作背景

這首詩見宋代無名氏《分門古今類事》卷十三“讖兆門上”。《新編分門古今類事》與《翰苑名談》雲:“江南李後主嘗一日幸後湖,開宴賞荷花,忽作古詩云:‘蓼花蘸水火不滅,水鳥驚魚銀梭投。滿目荷花千萬頃, 紅碧相雜敷清流。孫武已斬吳宮女,琉璃池上佳人頭。’”當時識者鹹謂吳宮中而有佳人頭,非吉兆也。是年,王師吊伐,城將破,或夢丱角女子行空中,以巨簁簁物,散落如豆着地,皆人頭。問其故,曰:“此當死於難者。”最後一人,冠服墮地,雲:“此徐舍人也。”既寤,徐鍇已死圍城中。據上述內容可知,正是在南唐滅亡那一年,李煜賞荷花,突然心血來潮寫下了這首詩。《增修詩話總龜》卷三十一引《摭遺》謂此詩爲李璟作,《全唐詩》卷八因之。

《遊後湖賞蓮花》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賞析

這首詩前四句描寫蓼花似火,綻放在水上,水鳥劃過水面,驚得魚兒上下穿梭,在這充滿動感的背景下,千萬頃的荷花綻放在水面之上,與滿池荷葉紅碧相間。最後兩句想象荷花如同孫武當年斬落的宮女頭顱。全詩寫景雅緻,想象奇特。

詩的前四句描繪了一幅美麗雅緻、令人賞心悅目的畫面:蓼花似火,綻放在水上,蘸入水中的,紅色亦不改;水鳥劃過水面,驚得魚兒上下穿梭。就在這顯示着大自然美妙與神祕的、充滿動感的背景下,千萬頃的荷花爛漫奪目地綻放在水面之上,與滿池荷葉紅碧相間,與千頃碧波相映生色。

詩人把荷花寫得無限妖饒,充滿生機,但是最後兩句的想象,卻充滿了血腥和不祥:“孫武已斬吳宮女,琉璃池上佳人頭。”詩人實在無法表達內心深處對荷花的獨特感受,於是生髮出一個兵家典故:孫武斬吳宮女。這個典故出自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詩人把荷花比喻成孫武當年斬落的宮女的頭顱。用“佳人頭”作爲詩歌意象來形容蓮花的鮮豔、嬌美,前所未有。這個比喻險怪、冷豔,帶有幾分殺機,包含着一個附庸國國君潛意識中的不平之氣。不過如此一來,如火的蓼花映照下的水面則宛若一池血水,難怪當時人們都認爲此詩不是吉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