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白雲泉》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白雲泉》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雲泉

白居易 〔唐代〕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閒。

何必奔衝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譯文

天平山腰泠泠流淌着白雲泉,天上白雲自在舒捲,泉水自流悠閒。

白雲泉啊,你又何必奔流飛瀉到山下去,給原本多事的人間再添波瀾。

鑑賞

《白雲泉》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此詩描繪了一幅線條明快簡潔且充滿生機活力的淡墨山水圖,藉此來表達詩人渴望能早日擺脫世俗的一種坦蕩淡泊的情懷。全詩風格平淡渾樸,採取象徵手法,寫景寓志,以雲水的逍遙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懷與閒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徵社會風浪,言淺旨遠,意在象外,寄託深厚,理趣盎然。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閒。”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太平山上的白雲泉清澈可人,白雲自在舒捲,泉水從容奔流。

起句即點出吳中的奇山麗水、風景形勝的精華所在。天平山在蘇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吳中最爲崷崪高聳,一峯端正特立”(宋范成大《吳郡志》卷十五),“巍然特出,羣峯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鬱鬱蔥蔥。山腰依崖建有亭,“亭側清泉,泠泠不竭,所謂白雲泉也”,號稱“吳中(今江蘇蘇州)第一水”,泉水清冽而晶瑩,“自白樂天題一絕句”,“名遂顯於世”(宋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卷中《山》)。

然而這一名山勝水的優美景色在詩人眼裏暗中卻呈現爲白雲隨風飄蕩,舒捲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從容自得。詩人無意描繪天平山的巍峨高聳和吳中第一水的清澄透徹,卻着意描寫“雲無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現白雲坦蕩淡泊的胸懷和泉水閒靜雅緻的神態。句中連用兩個“自”字,特別強調雲水的自由自在,自得其樂,逍遙而愜意。這裏移情注景,景中寓情。“雲自無心心自閒”,恰好是詩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寫照。

《白雲泉》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何必奔衝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小詩的後兩句是說,白雲泉啊,你又何必衝下山去,給原本多事的人間再添波瀾。

唐敬宗寶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期間,政務十分繁忙冗雜,“清旦方堆案,黃昏始退公。可憐朝暮景,消在兩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韻》),覺得很不自由,面對閒適的白雲泉水,對照自己“心爲形役”的情狀,不禁產生羨慕的心情,一種清靜無爲、與世無爭的思想油然而生。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以後,濟世的抱負和鬥爭的銳氣漸漸減少,而“知足保和”、獨善其身的思想則逐漸增加。在蘇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頗多事,衰憊殊少歡。迎送賓客懶,鞭笞黎庶難”(《自詠》),渴望能早日擺脫惱人的俗務。結尾兩句流露出“既無可戀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緒,集中反映了詩人隨遇而安、出世歸隱的思想,表現是了詩人後期人生觀的一個側面。

然而,這一名山勝水的優美景色在詩人眼簾中卻呈現爲:“雲自無心水自閒”。白雲隨風飄蕩,舒捲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從容自得。詩人無意描繪天平山的巍峨高聳和吳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卻着意描寫“雲無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現白雲坦蕩淡泊的胸懷和泉水閒靜雅緻的神態。句中連用兩個“自”字,特別強調雲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樂,逍遙而愜意。這裏移情注景,景中寓情,“雲自無心水自閒”,恰好是詩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寫照。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寫於白居易任蘇州刺史任內,時間在公元825年(唐敬宗寶曆元年)至公元826年(二年)之間。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後,濟世的抱負和鬥爭的銳氣漸漸減少。在蘇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頗多事,渴望能早日擺脫惱人的俗務,故而創作這首詩來抒發自己情懷。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