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揭祕元朝初年的文學大亨元好問文學成就有多高

揭祕元朝初年的文學大亨元好問文學成就有多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好問是我國金末元初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是宋金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人物。約生於1190年,字裕之,太原秀容人(今天在山西),號遺山,被尊稱爲“一代文宗”,元好問一生的成就涉獵很廣,他在詩、文、曲、詞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代表作品有《論詩》、《遺山集》等。  

揭祕元朝初年的文學大亨元好問文學成就有多高

文學家元好問

元好問的家世背景相當強大,元好問的祖先相傳是北魏太武帝的兒子,因其祖先在跟隨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在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下才改姓元的。元好問的高祖元誼在北宋晚期官忻州神武(虎)軍使,他的曾祖元春是北宋的團練使,其祖父是元滋喜是柔服丞,但是他的父親元德明卻多次科舉不中,平時就詩歌酒水相伴。

史書記載元好問從小就很聰明,七歲的時候就能作詩,被當時的人稱爲“神通”,十一歲的時候得到翰林侍讀學士路擇的賞識,路擇喜愛元好問,所以經常教他讀書。元好問十四歲的時候的老師是陵川的晉卿學。

元好問十六歲的時候便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因爲當時實行的“識免鄉試”,所以元好問直接參加了府試,但是元好問並沒有上榜,十九歲的時候再次參加,還是沒中,二十三歲再試依然不中,二十五、二十七歲也依然不中,直至他三十二歲才及第,但是及第後的元好問仕途之路很是坎坷,不久金朝被滅,元好問和當時不少的官員都被俘虜,被押往山東聊城。

亡國後元好問編輯了金國已經去世的君臣的詩詞《中州集》。

公元1239年,元好問因爲名氣大而被元世祖接納被詔今朝內做官,但是元好問並不想做官,所以五十多歲的他便回到了他的老家,隱居起來,潛心編著作品,公元1257年,元好問在獲鹿寓捨去世,享年68歲。

元好問的故事

元好問是元朝初年的文學大亨,因爲他在詩、畫、詞等很多領域都有很大的建樹,在當時被稱爲是集詩文史學於一身的“北方文學之宗”。元好問的祖上是北魏拓跋氏,在魏文帝時期遷居到洛陽,才改性元,元好問的父親元德明和元好問一樣都是屢試不第,後來就寄情詩酒。在元好問七歲的時候被過繼給他的叔父元格。

揭祕元朝初年的文學大亨元好問文學成就有多高 第2張

元出文人元好問

元好問天資聰穎,四歲開始讀書,七歲便能寫詩,被稱爲“神童”。在元好問十四歲的時候,他的老師是當時的大儒學家郝天挺,在其十五歲的時候,曾寫下五言詩並轟動一時。

元好問的故事很多,比如在公元1205年,元好問前往幷州參加科舉考試,途中作下名篇《摸魚兒-雁丘詞》。在元好問十八歲的時候,娶了妻子,名喚張氏,張氏同樣是出身書香門第,很是賢惠淑良,婚後的元好問對待感情很專一,沒有在外面和亂七八糟的女人再來往,所以在婚姻上的名聲很好。

元好問直到公元1221年即元好問三十二歲的時候才及第,關鍵還被捲入科考風波,被誣陷爲“元氏黨人”,元好問很生氣,便沒有去任職,三年後,被別人舉薦,加上考試分數高中了科舉,元好問這才被編入國史院編修,但是元好問的生活還是相當艱苦的。後來元好問的仕途之路也是坎坷不堪,經常飄零在外。

元好問的故事中還有一個意義比較深遠的就是公元1233年,蒙古大軍攻破汴京,金朝滅亡。元好問等一批官員被俘虜,元好問認爲國家可以滅亡但是國家的歷史不能灰飛煙滅,於是他便記錄彙總了金朝文人名士的詩詞,並彙總於《中州集》,開創了我國曆史上斷代史的新體例

公元1257年,元好問在獲鹿捨去世,享年68歲。

  點絳脣元好問

點絳脣是詞的詞牌名,這個詞調取自《詠美人春遊》中的“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脣”。在同時,《點絳脣》是金代末年詞人元好問的一首詞,詩歌的全名是《點絳脣-長安中作》,是一首傷春詩,但是又不是很濃烈的感傷,而是表現出一種淡淡的惆悵。  

揭祕元朝初年的文學大亨元好問文學成就有多高 第3張

點絳脣-元好問

詞的開頭作者並沒有刻意的渲染殘春的傷景,而是委婉地從側面描寫,“沙際春歸”其中“沙際”二字就暗示作者的一種淡淡的憂傷,因爲古代詩詞的傷春詞總是和流水聯繫起來的,春天從流水邊流走了,流水是永不停息的,表示春天離去之快和春天離去的必然性。而後作者運用綠窗內少女的歌聲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癡情挽留,這個表達方式顯得作者的詩思很奇妙,有新意。

而後詩人問春天去哪了呢?可是沒人回答他,引出下句“花落鶯無語”,花都凋落了,黃鶯也不啼叫了。暗示已經到晚春了,連點春天的聲息。作者繼續向遠處眺望,看到的是沉沉霧氣中樹木的影子,無論是誰心中都會惆悵的。於是作者又寫道“一簾疏雨,夢裏尋春去”,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是傷春的景色,令作者感傷不已,作者只好將美好的願望寄託在夢中,希望在夢中能尋覓自己心中美好春意,最後一句“夢裏尋春去”有很深用意,因爲夢境本來就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作者自己也是知道的,可是作者還是執意要到夢中去尋找,這裏不僅體現作者對春的眷戀和對春的深情,還能從側面體現作者雖然傷春,但是還沒有到絕望的地步,依然保存着一絲希望和樂觀。

這首詞在總體的藝術特色上,語言淺顯意境卻很深遠,而且作者以自己的夢境結尾,提升了整首詞的境界。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