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蘇軾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怎麼樣的?

蘇軾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怎麼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怎麼樣的?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他的地位。

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裏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奮讀書精神和文學素養對蘇東坡影響很大,他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爲他日後的文學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嘉祐元年(1056年),21歲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爲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爲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

蘇軾入朝爲官之時,正是王安石開始變法之時。蘇軾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上書反對,他的見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期間蘇軾又因作詩“訕謗朝政”,被人構陷入獄。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爲黃州團練副使。

蘇軾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怎麼樣的?

宋神宗駕崩後,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以王安石爲首新黨被打壓,司馬光重新被啓用爲相。蘇軾於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爲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此後他幾經起落,再貶至惠州、瓊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從此隨緣自適,過着讀書作畫的晚年生活。元符三年(1101年)徽宗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享年66歲。

蘇軾的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認爲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

蘇詩現存約4000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爲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爲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蘇軾的詞現存3450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

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和南宋的辛棄疾行成詞壇的“蘇辛”豪放詞派。

蘇軾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怎麼樣的? 第2張

蘇軾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作家,他以豐富的文學實踐,把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推向前,使詩、文、詞各方面的創作出現了高峯。其文學成就曾引起當代和世後學人的普遍重視。南宋的陸游、辛棄疾,金代的元好問,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陳維崧、查慎行等都是明顯受他影響的作家。

蘇軾還給後世人留下不少書札、雜記、雜說、小賦。這些精緻典雅、小巧玲瓏之作,大都夾敘夾議,揮筆輕盈自如,抒發了作者坦誠的胸懷,也表達了對人生、對文藝的見解和喜愛之情,成就大大超過他的政治論文。

形象地闡明對文藝問題見解的散文,實際上是理性思維和形象思維相交融的文論佳篇,論述精闢,才氣橫溢,如《傳神記》和《書吳道子畫後》便是最能令人心折稱道的例子。像“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這一見解,雖是就繪畫而言,但其精神對其他藝術門類也可以相通。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