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靖海侯施琅之子 清朝著名清官施世綸簡介

清靖海侯施琅之子 清朝著名清官施世綸簡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施世綸(1659年一1722年7月3日),字文賢,號潯江,福建晉江縣衙口鄉(現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後被編入清朝八旗漢軍鑲黃旗。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朝著名的清官。

清靖海侯施琅之子 清朝著名清官施世綸簡介

施世綸因父蔭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出任江蘇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因政績卓越,康熙皇帝欲把施世綸升遷外地,但因當地居民挽留,遂就地晉授揚州知府。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及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分別調任江寧及安徽。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擔任漕運總督。全名爲“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爲清朝漕運事務的高級官員,是年57歲。施世綸任漕督時,已經體弱多病,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五月病故,終年64歲,施世綸墓位於福建省惠安縣黃塘鎮許田村。

施世綸爲官清正廉潔,秉公執法,不畏權貴,勤於民事,在民間素有“施青天”之譽,被康熙帝稱爲“江南第一清官”。

人物生平

少年時代

順治十六年(1659年),施世綸出生於福建晉江縣衙口鄉,他是“海霹靂”施琅的次子,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時任福建水師提督的施琅受命武力平臺。他的兒子施世綸和施世驃都參與了武力攻臺。施琅率領水師兩萬餘人、戰艦百餘艘,從銅山出發,直抵澎湖,經過數天鏖戰,大敗守軍。

施世綸當時隨父出征,親眼目睹了這場波瀾壯闊、激烈空前的澎湖海戰,於是滿懷激情地寫下了這樣一首律詩:“獨承恩遇出征東,仰借天威遠建功。帶甲橫波摧窟宅,懸兵渡海列艨艟。煙消烽火千帆月,浪卷旌旗百萬風。生奪澎湖三十六,將軍仍是舊英雄。”

早期爲官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施世綸因父蔭出任江蘇泰州知州。在擔任泰州知州期間施世綸爲官很有作爲,泰州被治理的很好。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江蘇淮安遭遇洪水,康熙帝派遣大臣監督河堤的修繕,跟從欽差大臣的人非常多,沿途居住驛站擾民非常嚴重,施世綸嚴厲懲治了其中的不法分子。

湖北地區發生了民變,泰州的官兵前去救援出了泰州的地界,施世綸派人爲他們籌備糧草,他派人拿着棍棒監督徵糧的官兵,如果發現官兵有擾民的現象,立刻將其逮捕並嚴加懲治,他的官兵全都奉公守法,不敢越雷池一步。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施世綸因爲承接了修繕京口(今鎮江)的沙船遲誤了,所以吏部商議將其降級處分。總督傅臘塔上疏爲施世綸求情,說他清廉公正,希望朝廷將其留任。康熙帝允許了傅臘塔的請求。施世綸被就地提拔爲揚州知府。揚州的人們經常喜歡遊逛,施世綸阻止了這個作風,揚州地區的風氣爲之一變。

康熙三十年(1691年)八月,海潮突然間肆虐,泰州的范公堤坍塌,施世綸請求捐款修繕大堤。

官場升遷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施世綸被任命爲江寧知府。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其父施琅逝世,總督範承勳疏因爲施世綸深受人們的愛戴,請求朝廷允許他在任守制;御史胡德邁上書說,施世綸要去職守喪,後來又爲其母守喪。過了一年多,施世綸又被授爲蘇州知府,施世綸仍然推辭不去就任。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守制三年結束,施世綸被授爲江南淮徐道。

清靖海侯施琅之子 清朝著名清官施世綸簡介 第2張

康熙四十年(1701年),湖南按察使職位空缺,朝廷大員都推舉施世綸去就任,大學士伊桑阿入朝上奏,康熙帝下詔說:“朕深知施世綸爲官非常廉潔,但是他遇事偏執,普通民衆與諸生打官司,他一定會袒護民衆;諸生與縉紳打官司,他一定會諸生。處事一定要公正無私,豈偏執行事?像施世綸這樣的官員,將錢糧一類的事情交給他則正好合適。”就在這一年施世綸被授爲湖南布政使。本來湖南的田賦丁銀需要交納徭費,漕米需要交納京費。施世綸到了湖南之後,全部廢除了徭費,減免了四分之一京費,人們紛紛立石碑頌揚施世綸的做法。

因爲民意挽留,施世綸長期在江蘇和安徽做地方官。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施世綸被調任爲安徽布政使司。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施世綸被調任爲太僕寺卿。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因爲在湖南任內營兵劫掠當鋪時失察,被罷職。三月,又被授爲順天府府尹,他上書朝廷請求禁止司坊擅自處理訴訟、奸詐之徒包攬捐納之事、牙行霸佔貨物、流娼歌舞飲宴等,康熙帝令各部商議並定爲成例。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施世綸被授爲左副都御史,兼管府尹的事務。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被遷移爲戶部侍郎,總理錢糧。很快又被調往總督倉場。

總管漕運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施世綸又被授爲雲南巡撫,還沒來得及上任,就被任命爲漕運總督。

施世綸上任漕運總督後,詳細考察了漕運的積弊,革除了羨金,並且彈劾貪墨的官員,廢除了勞役中的不合理成分,治理漕運非常嚴格。全年去監督漕船的運輸情況,保證漕運,不敢有稍微的怠慢。當時清朝正在西北邊陲用兵,施世綸利用漕運運輸物資,經過河南到達陝西。

清靖海侯施琅之子 清朝著名清官施世綸簡介 第3張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因爲陝西爆發了旱災,出現了饑荒。康熙帝命施世綸到達陝西幫助總督鄂海籌集軍餉,並令他在去陝西的途中沿路勘察河南府至西安的黃河漕運的路徑,並考察陝西現存谷石的數目上奏。施世綸就沿着黃河西上,上書說:“河南府孟津縣至陝西太陽渡,大小數十灘,纖道高低不等,有的黃河以南比較高,有的黃河以北比較高。從澠池以下,船下水之後可以載糧三百多石;從澠池往上游,河流比較高,僅可承載數十石。自砥柱至神門沒有纖道,惟路旁石往往有方眼,又有石鼻,從前挽運,它的痕跡仍然可以看到。自陝州到西安府,河水比較平穩,都有運輸的路徑。所以描繪了河道圖上呈康熙帝。”又上奏說:“從河南府到陝州三門,如今沒有船可以運輸。太陽渡以下可以改爲改車運,太陽渡到西安府黨家碼頭行船比較便利。黨家碼頭入倉之後可再次改爲車運,可以運輸糧食二十萬石、白銀十萬三千兩。但運送二十萬石穀子,僅僅能運送十萬石米。請皇上令河南拿二石谷換一石米,那麼運輸的成本可以節省一半。如果擔心米難以存儲,就請照例送出陳的放入新的。”

奏章送入之後,康熙帝掛念陝西的災害,拿出帑金五十萬兩,並下令開倉放糧;又因爲地方上大半的官吏在軍前,下令選拔部院的官員到達陝西,命施世綸負責這些事。施世綸下令分十二路去考察貧民,按照每家的人口分給糧食,遠近都得到了救助。

晚年逝世

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天,有降雨,災情得到了緩解。康熙帝下令讓施世綸繼續去總督漕運。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月,施世綸因病想要告老還鄉,康熙帝下旨挽留,並且下令讓他的兒子施廷祥飛馬到驛站探望。同年五月,施世綸病逝於淮安任上,終年64歲。遺疏請求隨父施琅葬在福建,康熙帝允許了他的遺囑,下旨獎賞他的清廉,並予以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