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古代厲害的帝王都喜歡用哪些人?哪些被後世唾棄的酷吏們真是冤枉!

古代厲害的帝王都喜歡用哪些人?哪些被後世唾棄的酷吏們真是冤枉!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厲害的帝王都喜歡用哪些人?哪些被後世唾棄的酷吏們真是冤枉!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我們2000年的歷史雖然悠久,若概括而言不過是一部皇權與臣子之間鬥爭史。

當皇朝出現了一個強勢皇帝的時候,臣子們或團結於新皇四周,或龜縮撤退暫避新皇鋒芒。

若朝廷裏出現一個權臣,那麼皇帝便會成爲“籠中鳥”,甚至自己的性命都無法保證。臣子與皇帝雙方間是一種你進我退的態勢。

皇帝覺得天下都是自己的,臣子是替自己打工的。臣子或許同意天下是皇帝的,但不會同意自己是打工的,他們認爲自己是股東,有權參與治理天下。這是皇帝與大臣間的根本衝突:總有一方想要更多。

古代厲害的帝王都喜歡用哪些人?哪些被後世唾棄的酷吏們真是冤枉!

皇帝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天下,臣子則希望皇帝聽自己的,讓皇帝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管理天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爭的不過都是各自的政治主張。只不過最後法家和儒家贏了。

春秋時期,諸侯與士大夫之間只有地位上的高低,沒有嚴格的指揮權。雙方話語權的大小更多的是軍事實力。比如魯國的三桓,晉國的六卿。

諸侯可以代替周天子,那麼諸侯自然也能被士大夫取代。因此趙魏韓分了晉國,田齊代替了姜齊。這時候人們發現原來上面的位子不是天定的,臣子也是能坐一坐的。

古代厲害的帝王都喜歡用哪些人?哪些被後世唾棄的酷吏們真是冤枉! 第2張

到了秦國,臣子遇到的是強勢的秦始皇,把六國剿滅一統天下,始皇帝的威望也確實超過了歷史上的三皇五帝。

哪怕如此面對統一天下的秦始皇,臣子們也得想法施加自己的影響力,那便是在秦朝的制度上入手:分封制還是郡縣制。分封制代表大臣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郡縣制則是標誌着權力全部歸於秦朝中央,也就是皇帝的手裏。

始皇帝自然希望天下的大權都在自己的手裏,自己的命令一經發出,哪怕曾經的燕北、楚南也照樣實行。但他不能親自下場與分封制的這些人爭論。

古代厲害的帝王都喜歡用哪些人?哪些被後世唾棄的酷吏們真是冤枉! 第3張

若始皇帝下場,對方自然會閉嘴,但也會讓皇帝丟掉所謂的“逼”格。如果雙方的爭論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那麼也許只有兩條路走了,或者損失帝王的顏面,或者始皇帝大開殺戒,這不是始皇帝想要的。

因此始皇帝讓自己的鐵桿心腹李斯出面,讓其代表郡縣制與對方打擂臺。李斯在明面上,始皇帝在背後幫襯,儒家那幫子分封制的“狂熱分子”如何是對手?

臣子們聯合起來的勢力很強,哪怕皇帝也抵擋不過。但他們並非鐵板一塊,是人就會有個人的追求與私慾,有了私慾便給了皇帝利用。

古代厲害的帝王都喜歡用哪些人?哪些被後世唾棄的酷吏們真是冤枉! 第4張

我們可以試想下,朝堂上的位置都被別人佔據了,自己只能從最底層爬起。但這時候皇帝對你伸出了“橄欖枝”:給我當刀吧,我讓你一步登天,掌握無上權力。你從一個國家圖書管理員,搖身一變成爲部級幹部,你幹不幹?

你不幹不要緊,其他人上趕着成爲皇帝的刀。這把刀有很多名稱,佞臣、奸臣、閹宦、外戚、酷吏……名稱不一樣,作用卻一致:充當皇帝的保鏢、打手以及背鍋俠。

刀既能砍敵,也能防身。臣子們若要“對付”皇帝,首先便得打掉皇帝手裏的刀。皇帝手裏握着刀的時候,臣子們是不會貿然上前的。

古代厲害的帝王都喜歡用哪些人?哪些被後世唾棄的酷吏們真是冤枉! 第5張

若翻遍史書,我們會發現,忠臣總是與皇帝對着幹的人,奸臣則是順應皇帝需求的人。奸臣的利益與與皇帝是一致的。

漢武帝爲了掌控權力培養了一個個酷吏,比如張湯。等到把“礙事”的大臣打擊得差不多了,便開始把酷吏們扔出去背鍋:這幫子酷吏,給你們賠罪了。臣子還得跪下磕頭,大呼皇帝聖明。

大臣們對皇帝的做法瞭解嗎?估計是瞭解的吧,但誰又能放棄權力的誘惑呢?只要皇帝手裏沒刀,還比較好對付的。比如明朝那些太監不當權的時期。皇帝似乎成了大臣的擺設。

古代厲害的帝王都喜歡用哪些人?哪些被後世唾棄的酷吏們真是冤枉! 第6張

武則天在男子當權的時代成爲女皇,若沒有周興、來俊臣等酷吏的幫襯,她坐不穩自己的皇位。周興、來俊臣等人對別人來說屬於奸臣,但對武則天則是大大的忠臣了。畢竟武則天靠着他們,做了15年的女皇帝。

奸臣也好,酷吏也罷,那都是皇帝的手段。手段高明的皇帝,便會在史書上留下“英明神武”的形象,比如漢武帝。手段低劣的皇帝,則會留下“昏聵無能”的罵名,比如漢桓帝、漢靈帝。

桓靈二帝時期,世家的勢力已經形成,漢朝中樞已經失去了對地方的掌控。哪怕他們再如何動用宦官這把“刀”來整理朝堂,也挽救不了東漢的沒落了。

古代厲害的帝王都喜歡用哪些人?哪些被後世唾棄的酷吏們真是冤枉! 第7張

古代的皇帝無論用什麼手段,但他權力的延伸只能到達郡一級(或者一些大縣),這是受生產力、交通發達程度所限制。當一個朝代發展的時間足夠,地方上積攢了一定的力量之後,對中樞朝廷的反擊便開始了。

漢亡於地方割據,唐亡於地方勢力。這是一個我古代朝廷正常的滅亡方式,當中央開始腐朽的時候,皇帝的權力便到達不了地方,地方勢力便會得到發展。至於結果或許是皇帝剿滅叛亂,或者地方混戰,最後決出勝利者重新坐上皇位,開啓新的輪迴。

安史之亂後,唐朝的皇帝想要通過宦官這把刀來重振超綱,結果反而被這把刀給傷了。可見一個朝代的強弱,真的與皇帝的能力有關。

一個類似秦始皇、漢武帝的帝王,與一個類似陳後主這樣的帝王,結果可能是兩個極端。對皇帝來說,我們口中的奸臣或許纔是他心目中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