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光認同王安石的才幹,爲何在變法時對王安石“糾纏不休”?

司馬光認同王安石的才幹,爲何在變法時對王安石“糾纏不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光認同王安石的才幹,爲何在變法時對王安石“糾纏不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司馬光與王安石都是個性鮮明,政見明確的政治家,他們在官場上的“糾纏不休”,和他們所處時代的矛盾衝突分不開的,他們之間的鬥爭並不是個人之間的私怨,事實上,在王安石剛進入政治權力中心時,司馬光起初也是對他抱有一定的期待,也曾希望他的改革方案能推動當時的經濟民生,改善當時大宋面對的諸多問題。但是王安石在推進過程中,發生了幾件事,讓司馬光發現了王安石改革政策中的各種問題,從而站了出來,成爲反對王安石改革政策的主要力量。

司馬光認同王安石的才幹,爲何在變法時對王安石“糾纏不休”?

司馬光

一則阿雲案氣死老御史

當時發生了一件阿雲案,按照王安石的新的法律政策,判決阿雲不死,並且從法律上確定了,在謀殺罪中,可以適用自首減刑原則。當時很多人反對,但是因爲皇帝支持王安石,大家也就保持沉默了,只有一個老御史他站出來,他堅持自己的意見,加上性情剛烈耿直,直言不諱說王安石這個新法是不對的!但王安石這個時候,卻給老御史扣了一個大帽子,他說:“那些認爲謀殺罪不適用自首減刑原則的人都是‘朋黨’。”所謂朋黨是指帝制時代的官僚小集團,這個小集團只關心自己的利益,不顧國家、朝廷和皇帝,在那個時代裏,“朋黨”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指責。老御史聽了這話,一下子就氣暈了,從那之後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因爲這件事,司馬光對於王安石的行事作風產生了質疑和擔憂,因爲按照這個邏輯推導,只要與王安石政見不同,那便不行,便是“朋黨”,完全沒有商量討論的餘地,這樣的制定出來的政策真的好嗎?此時,司馬光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王安石和他提出的新政改革。

司馬光認同王安石的才幹,爲何在變法時對王安石“糾纏不休”? 第2張

激進的新法改革

財政政策思想的嚴重分歧

當時大宋國庫貧乏,財政困難,王安石曾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叫做:“善理財者,民不加賦而國用饒。”(《司馬光集》),這話的意思是說,善於理財的人,不用增加老百姓的賦稅,而國家財政也會非常富裕。而司馬光卻認爲:“天地所生貨財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間則在公家。”意思就是說,天地之間產生的物質財富,總的數量是有限的,不在民間就公家。這個矛盾是司馬光和王安心思想上的核心矛盾。當時國家非常需要改善財政狀況,但是當時的客觀現實,要實現王安石的想法,是不太可能的。

司馬光認同王安石的才幹,爲何在變法時對王安石“糾纏不休”? 第3張

司馬光

強行推進弊端重重的青苗法

青苗法是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之一,原本是希望能增加政府收入,救濟百姓,從而達到富民強國的目的。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因爲執行官吏的利益老師、地區差異、制度缺陷等等因素的影響,反而讓衆多民衆深受其害,呈現出明顯的弊端。因此朝堂上下一片反對之聲。

司馬光認同王安石的才幹,爲何在變法時對王安石“糾纏不休”? 第4張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然而,王安石卻完全聽不進這些中肯客觀的意見,不僅堅持已見,而且還違反當時的制度,全力打擊自己的反對者,將反對自己的人貶出京城,發配外地。其中被打擊的主要代表有兩個人,一個是老臣韓琦,另一個是諫官李常,特別是對李常的打擊,在整個處理流程上不僅破壞了諫官的風聞言事的傳統特權和說話空間,還破壞了當事的公文審查制度,繞過了決策部分的審覈環節。

司馬光認同王安石的才幹,爲何在變法時對王安石“糾纏不休”? 第5張

排除異已

這些事情的發生讓司馬光感到相當的不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何況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到這個時候,讓司馬光考慮的已經不僅僅是王安石的新法,還有他爲了推進新法所用的方法手段已經開始威脅到一個國家的立身之本,這樣的話,已經不是簡單的新法改革的問題了。此時此刻,一片忠心爲國爲民的司馬光當然不能再坐視不管了,他終於站出來,正式開始反對王安石提出的新法改革。

司馬光認同王安石的才幹,爲何在變法時對王安石“糾纏不休”? 第6張

大歸則同

不過,雖然司馬光和王安石彼此政見相左,但他們都是在爲國家的前途和未來發展而堅持,只是思想觀念相差太多,加上王安石的性格過於激進,無法接納不同於自己的意見,而且他的思想和他的政策就當時來說,太過超前,脫離了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基礎。但是,與他們水火不容的政見衝突來說,他們在品德人格上的本質卻是出奇的相似,就像司馬光給王安石的絕交信上所說的那樣:“光與介甫,趣向雖殊,大歸則同。”可見,司馬光對於王安石的才能和理想還是非常認可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