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時期兩大官位最高的漢臣,結局分別如何?

清朝時期兩大官位最高的漢臣,結局分別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張廷玉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張廷玉,康熙年間的進士,因爲父親張英就是大學士,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做事謹慎,舉止沉穩。雖然是漢人卻精通滿語,得到了康熙的賞識而得以到南書房工作,因爲辦事勤勉,對待皇帝既恭敬又謙遜,做任何事都首先做到先考慮皇帝的利益,從不摻雜自己的私心。

在廢立胤礽的過程中,只有張廷玉猜到了康熙的意思,舉薦了胤礽重新被立爲太子。張廷玉在康熙朝做到了吏部侍郎。到了雍正朝,更是由於其盡忠職守而得到重用,雍正七年,張廷玉在雍正的要求下特設了軍機處,不但完善了清朝的奏摺制度,還起草制定了軍機處的各項規章制度。

清朝時期兩大官位最高的漢臣,結局分別如何?

因爲處事謹慎,爲官清正,從不主動爲自己的家人謀取私利,很受雍正帝的賞識。在雍正朝不但做到了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等職位,還在雍正死時被任命爲顧命大臣,得到了雍正親口所說得享太廟的評價。到了乾隆朝,更是被乾隆封爲了三等伯爵,深受乾隆皇帝的信任,每次乾隆南巡,都會讓張廷玉留守京城,協助大臣處理政務。可是善始未必善終。

晚年的張廷玉因爲被乾隆懷疑涉足當政,77歲的張廷玉被撤銷了伯爵的封號,甚至不被允許死後進入太廟。一直到張廷玉83歲死在了老家,乾隆才改變了主意,准許張廷玉的牌位進入太廟享受供奉。

清朝時期兩大官位最高的漢臣,結局分別如何? 第2張

李鴻章,晚清重臣臣,長期擔任直隸總 督兼北洋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等職務,作爲代表簽訂了一系列的賣國條約。因此被稱爲賣國賊,可是李鴻章又確實是是洋務派革新人士,他接受西方的先進思想,開辦學堂,開創洋務運動,建立了淮軍和北洋水師。

只是不管如何的改變,都沒有動搖到封建統治的的政治結構,一切都是爲了皇室服務。因此當太平軍和捻軍在中原大地引起動盪,威脅到了清政府的統治,太平軍就被李鴻章打敗了,而當面對外國侵略者着時,爲了維護清政府的統治,李鴻章往往選擇以和爲貴。

雖然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賣國條約,可他始終還是有羞恥之心的,不然不會在簽訂辛丑和約後不久就一病不起,就此去世。因此李鴻章還是一個絞盡腦汁維護清政府統治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