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蜀國北伐曹魏的時候,爲何每次都兵出祁山?

蜀國北伐曹魏的時候,爲何每次都兵出祁山?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都聽說過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實際上考究歷史,並不存在六出祁山的事實。諸葛亮北伐實際上只有四次,把攻打武都、陰平也勉強算進去,也只有五次。這五次北伐,只有兩次選擇祁山。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選擇兵出祁山諸葛亮的北伐,是從漢中出發,進攻魏國控制下的關西,戰略目標是最終奪取長安城,佔領關中之地。從漢中出發,有幾條通道可以選擇,包括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佫道、子午穀道。其中最重要的是褒斜道、祁山道與子午穀道。這幾條通道各有優缺點。褒斜道又稱斜谷道,是漢中通往關中的重要通道,也是魏軍防守的重點地區。

這條路須穿越秦嶺,不太好走,巍巍秦嶺是一道天然屏障,保護着關中。子午穀道關中通往漢中的一條路,全長六百六十里,沿途山高谷深,最是難行。這條通道距離長安最近,只需要十天便可兵臨城下。攻下長安,便可控制關中,同時切斷洛陽與隴西的聯繫。從戰略角度考慮,走子午谷攻取長安,對曹魏帝國的打擊是最大的。祁山道比以上兩條道都好走,從這裏進攻隴右,阻礙是比較小的,風險是最小的。不過,祁山路線存在一個問題,不能直接進攻長安,只攻其偏遠的隴右地區,這就給了魏國充足的應對時間。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從保守的原則出發,選擇了兵出祁山。

蜀國北伐曹魏的時候,爲何每次都兵出祁山?

但是繞了一大圈去進攻魏國,讓魏國得以從容派張郃支援前線,因此,諸葛亮的打法不可能出奇制勝。諸葛亮第二次北伐選擇陳倉道鑑於第一次北伐失敗的經驗教訓,諸葛亮也意識到出奇制勝的必要性,因此他選擇陳倉道。但是,這次戰略也不高明。爲什麼呢?因爲敵人早就預料到諸葛亮很可能選擇以陳倉爲突破口。在第一次北伐時,蜀軍主力出祁山,趙雲等則佯攻斜谷道。這兩個方向的出擊都不順,而子午穀道由於兇險,小心謹慎的諸葛亮絕不會冒險,因此,陳倉道就成爲可能的選擇。從戰役一開始,敵人就有所防備,這次北伐又失去了出奇制勝的機會。曹真以名將郝昭守陳倉,在諸葛亮至來之前,陳倉的防禦工事就已經很堅固了。

蜀國北伐曹魏的時候,爲何每次都兵出祁山? 第2張

但諸葛亮在兵力上仍佔有絕對優勢,郝昭以寡擊衆,諸葛亮竟然毫無辦法,拿不下這個彈丸之地。第三,諸葛亮西征,爲以後出兵祁山打下基礎陳倉之戰的失利,對諸葛亮是很大的打擊。兩次戰爭,蜀軍在斜谷道、陳倉道、祁山道三個方向全部失敗。這讓諸葛亮在主攻方向的選擇上搖擺不定,究竟是要翻越秦嶺呢,還是翻越祁山呢?翻越秦嶺(斜谷道、陳倉道),直接打關中,問題是敵人守住險關要隘,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打不過去;出祁山,風險小,但只是攻打敵人偏遠地帶,不足撼動根本。不喜歡冒險的諸葛亮又一次把目光盯在祁山。祁山附近有兩個郡控制在魏國手中,一個是武都郡,一個是陰平郡。

諸葛亮決定先拔取這兩顆釘子,爲以後出兵祁山打下基礎。公元229年春,諸葛亮派部將陳戒率部進攻武都、陰平。武都、陰平兩城被分割包圍,最終只有陷落的命運。這次規模不大的戰爭,也被認爲是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其實稱爲西征更合適。第四,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二出祁山諸葛亮出祁山就只有兩次,這是第二次。攻取武都,實際上是掃清通向祁山的障礙,由此可見,兵出祁山一直是諸葛亮的第一選擇。不過,祁山距離長安遙遠,這也決定諸葛亮的進攻難以達到奇襲及速戰速決的效果。司馬懿有充足的時間備戰,他命費曜、戴陵先率領四千精兵,屯駐上邽,其餘部隊全部開赴增援祁山前線。

事實證明,諸葛亮出祁山的戰略並不是太好。蜀軍千里奔襲,越是深入,補給線就拉得越長,每拖上一天,全軍就得消耗掉大量的糧食。司馬懿覷準諸葛亮的弱點所在,採取烏龜戰術,只守不攻,牢牢控制險要關口。這種戰術,看似笨拙,實則大智。諸葛亮用兵也偏正,少有出奇制勝。蜀軍在攻堅戰方面乏善可陳,只要敵人一收縮,就會束手無策。儘管此役諸葛亮在木門之戰中射殺敵將張郃,但就第四次北伐而言,他又一次失敗了。第五,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選擇斜谷道諸葛亮北伐也真是很耗心思。兩次走祁山道,都因爲不能達成奇襲目的,讓敵人有充足的應對時間,從兵略上講,並不高明。

一次走陳倉道,也因爲敵人早有防患而徒勞無功。至於子午道,諸葛亮是絕不去冒險的。那麼剩下來的,就是斜谷道了。斜谷道沒有子午谷那麼兇險,也不像祁山道那麼偏。爲了第五次北伐,諸葛亮用三年的體整時間,重修斜谷道的棧道,糧草也備足了。由於做了精心準備,北伐軍的進展相當順利,穿過斜谷道後,直插向郿縣,在渭水以南安營紮寨。但是,諸葛亮過於謹慎的毛病又犯了。當時司馬懿擔心蜀軍進攻武攻,向東奪取長安,但是諸葛亮出於保守思想,卻是向西挺進到五丈原。向東進攻,目標就是長安,長安一旦淪陷,對魏國將是沉重的打擊。那麼諸葛亮爲什麼不向東而向西呢?。

諸葛亮熱衷於進攻西部,是因爲這裏魏國統治基礎薄弱,是羌胡聚居區。諸葛亮的民族政策應該說是比較得人心的,他希望能策動天水、安定等郡脫離魏國,把那裏變爲進攻中原的橋頭堡。諸葛亮過於小心謹慎,寧願穩紮穩打,也不願冒進,這使得他的作戰風格呆板,缺乏激情與創造力。後來,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這次北伐也無果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