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千古一帝秦始皇,看他一生作出的四大貢獻

千古一帝秦始皇,看他一生作出的四大貢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秦始皇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明朝有一個思想家,叫李贄。李贄被稱爲明朝思想啓蒙運動的一面旗幟,一生持才傲物,以伯夷、叔齊自居。歷代名人中,能夠入李贄法眼的不多,秦始皇是其中之一。李贄對秦始皇評價極高,贊爲“千古一帝”。

秦始皇憑什麼被稱爲“千古一帝”?當然是因爲他建立了不世功業。綜合一下,秦始皇爲中華民族作出了四大貢獻。

千古一帝秦始皇,看他一生作出的四大貢獻

一是統一中國

從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10年的時間,攻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這裏的大一統,不僅僅是地域概念上的統一,還包括國家政治、經濟制度以及思想文化上的統一。爲什麼這樣講呢?因爲,在秦朝之前,中國還存在3個王朝,即夏朝、商朝、周朝。但是,夏朝、商朝、周朝只實現了地域上的統一,在國家政治制度依然處於分裂狀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中央層面上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能夠高效地處理和管理國家大事;在地方上廢除了分封制,代之以郡縣制。秦始皇用三公九卿制度和郡縣制,實現了國家政治制度的統一,爲後來的歷代王朝所模仿,一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

二是開疆拓土

在夏朝、商朝、周朝時期,中國的領土並不大。夏朝的領土約在今天河南、山東、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商朝的領土大致差不多。周朝的領土最大,東北到達遼東半島,西北到達陝西南部,往南到達長江流域。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沒有停止開疆拓土的步伐。

首先,秦始皇派國尉屠睢率50萬大軍南下,征伐嶺南。嶺南在古代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被稱爲百越之地,相當於現在廣東省、廣西省、海南省全境,以及越南紅河三角洲一帶,面積在50萬平方公里左右。然而,屠睢的軍事行動沒有取得成功。秦始皇隨即派遣任囂和趙佗率領大軍攻打嶺南,經過4年血戰,終於將將嶺南一帶圈進秦朝的地盤。

秦始皇在嶺南設置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並不斷向嶺南移民。這些中原移民帶去了先進文化和農業、手工業技術,讓當時相對閉塞、落後的嶺南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逐漸跟上了中原的節拍。

其次,秦始皇在征伐嶺南後,又把目光投向北方。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正在崛起,並屢屢南侵,成爲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在這之前,秦始皇早就想收拾匈奴了,苦於正在跟六國爭鬥不已,沒法分身。現在,六國和嶺南都已搞定,終於輪到匈奴了。

公元前214年春天,秦始皇命令大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往北進攻匈奴。在秦朝大軍迅猛的攻擊下,匈奴潰不成軍,紛紛敗逃。第二年秋天,蒙恬再次率領大軍追擊匈奴,匈奴依然沒有反手之力,不得不離開黃河河套平原,向北方的大漠深處遷徙。秦朝軍隊一直深入到陰山一帶。這一戰,漢朝歷史學家賈誼贊爲“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隨後,蒙恬奉命駐紮在北疆,防止匈奴捲土重來。爲此,蒙恬還在燕、趙、秦的長城基礎上,修建了西起臨洮(甘肅岷縣),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不僅如此,秦始皇還從中原遷徙了大量謫徙刑徒和一般民衆,對北方大片疆土進行開發。

千古一帝秦始皇,看他一生作出的四大貢獻 第2張

在往南、往北開疆拓土的時候,秦始皇還打通了中原與西南地區之間的五尺道,使得西南地區與中原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三、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如果說,秦始皇用三公九卿制度和郡縣制,實現了國家政治制度的統一,那麼他又用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實現了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統一。

書同文——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各自爲政,使用的文字也各不相同。如果秦朝對這種現象放任不管,必將給政令推行、經貿往來、文化交流帶來巨大的不便。爲此,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對這些文字進行整理。李斯以秦國文字爲基礎,綜合六國文字的優點,創造了一種統一的字體秦篆,作爲官方規範文字;同時在秦篆的基礎上,進行簡化,發展出另外一種字體隸書,作爲日用文字。

車同軌——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道路寬窄不一,馬車的大小也不一樣。國家統一後,這種現象嚴重影響各地的交通往來,制約經濟發展。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陽爲中心的三條馳道,一條向東,一條向南,一條向北,相當於現在的國道。馳道上的車軌寬6尺。同時,將馬車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爲6尺,與馳道上的車軌一樣。這樣一來,有利於馬車的長途運輸。

千古一帝秦始皇,看他一生作出的四大貢獻 第3張

統一度量衡——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大小不一,容易引起混亂。秦始皇推行統一的度量衡,在書同文、車同軌之外,還實行統一的錢幣、長度單位、容積單位、重量單位。

四、修築靈渠

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是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但它卻是軍事行動的產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兵50萬征伐嶺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由於戰線拉得太長,秦朝軍隊的軍糧運轉出現了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戰果。爲了改變這一狀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監御史祿率領士兵、民夫,在長江水系的湘江與珠江水系的灕江之間修建了一條人工運河,運載軍糧。

這就是靈渠。靈渠修建好後,沒過多久,秦朝軍隊就征服了嶺南。靈渠居功至偉。

戰爭結束後,靈渠經過歷代修整,繼續承擔水路交通要道的功能,長達2000多年。2000多年間,靈渠在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密切各族人民往來等方面,起着積極作用。2018年,靈渠被列爲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