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竇武好歹也是東漢外戚,爲何鬥不過宦官?

竇武好歹也是東漢外戚,爲何鬥不過宦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竇武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竇武是漢桓帝的老丈人,也是漢靈帝的外公,同時兼任着大漢朝大將軍的職務。這個職務比較特殊,一直以來都是由漢朝皇帝的外戚親屬來擔任,已經成爲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大將軍手握天下權柄,是除了皇帝以外的帝國第二人。可是竇武卻在誅殺宦官這件事上吃了癟。竇武和陳蕃這兩個朝中重臣雙雙被宦官滅族。

何進是漢靈帝的大舅哥,他妹妹嫁給了漢靈帝,所以何進也因此榮升爲大將軍。漢靈帝去世以後,何進以大將軍的名頭,執掌天下權柄。

這麼一位權傾朝野的人,也打算對宦官動手。何進沒有吸取竇武的前車之鑑,還沒下手,何進的腦袋就已經被宦官們扔出了宮牆外。

竇武好歹也是東漢外戚,爲何鬥不過宦官?

01竇武和何進都是大將軍,他們是如何跟宦官斗的呢?

竇武打算清除宦官,主要是因爲宦官作惡多端,干預朝政。這個時候竇武把自己的家人都安插到了朝中做官,他們自己也逐漸成爲了帝國的核心人物。

時機成熟以後,竇武發起了對宦官的進攻。他上奏太后,揚言要誅殺宦官。可是宦官們自己有一套說辭,他們的解釋很簡單:宦官制度,自古有之,難道僅僅因爲某一些人的錯誤,就要取消宦官制度嗎?

武既輔朝政,常有誅剪宦官之意,太傅陳蕃亦素有謀。時共會朝堂,蕃私謂武曰:“中常侍曹節、王甫等,自先帝時操弄國權,濁亂海內,百姓匈匈,歸咎於此。今不誅節等,後必難圖。”武深然之。蕃大喜,以手推席而起。---《後漢書》

太后一時之間拿不定主意,而竇武這個時候開始了搖擺不定的態度。於是這件事就被擱置了下來,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誰也沒有給出一份標準答案來。

可這三個月,卻給了宦官們充足的準備時間,等到竇武再次想要剿滅宦官的時候,宦官早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宦官利用自己長期在皇宮的優勢,和宮中禁軍之間處理好了關係。這就直接導致了竇武帶人進宮的時候,直接遭遇了禁軍的鎮壓。最終竇武兵敗,宦官掌控了局勢。

何進的情況也比較類似,他妹妹是太后,他作爲大將軍也想要把宦官給剿除了。可是這件事還是提前泄露了出去,宦官們都知道何進要動手了。

進素知中官天下所疾,兼忿蹇碩圖己,及秉朝政,陰規誅之。袁紹亦素有謀,因進親客張津勸之曰:“黃門常侍權重日久,又與長樂太后專通姦利,將軍宜更清選賢良,整齊天下,爲國家除患。”進然其言。---《後漢書》

這個時候太后忽然召他進宮,他身邊的人都奉勸何進不要進宮。可是何進比較自大,他認爲自己是堂堂大將軍,宦官不敢把他怎麼樣。

結果宦官們早就埋伏在了宮中,何進進去以後,立刻就被宦官給殺了。他鎮壓宦官的行動還沒開始,宦官就已經打贏了這一仗。

竇武好歹也是東漢外戚,爲何鬥不過宦官? 第2張

02竇武和何進爲何都要針對宦官?

宦官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那就是不起眼的小角色。服侍皇帝的人,能夠有什麼地位和權力呢?可是東漢的宦官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東漢的宦官長期掌控着朝局,一直以來都是大權在握,這是非常特別的事情。因爲宦官跟太后、皇帝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所以他們比較容易得到太后和皇帝的信任。

有了這兩位帝國頂尖人物的信任,那宦官自然就可以掌控朝局了。既然宦官想要插手朝政,自然就得罪了大將軍。

西漢時期,大將軍就是說一不二的那種人,尤其是霍光時期,權傾朝野。可是到了東漢,大將軍則遭到了宦官的掣肘。

明旦悉軍闕下,與武對陣。甫兵漸盛,使其士大呼武軍曰:“竇武反,汝皆禁兵,當宿衛宮省,何故隨反者乎?先降有賞!”營府素畏服中官,於是武軍稍稍歸甫。自旦至食時,兵降略盡。武、紹走,諸軍追圍之,皆自殺,梟首洛陽都亭。收捕宗親、賓客、姻屬,悉誅之,及劉瑜、馮述,皆夷其族。---《後漢書》

所以說與其說大將軍是在針對宦官,不如說大將軍是在跟宦官爭奪朝政的權力。換句話說,大將軍是在跟宦官爭奪太后和皇帝。

東漢的大將軍基本都是太后的外戚力量,所以他們都是皇帝和太后的親戚。本身他們跟太后、皇帝的關係更好。

可是宦官們在長期服侍太后、皇帝的過程中,逐漸跟他們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係,也就逐漸取代了大將軍在他們心目中的位置。

所以說竇武、何進這些大將軍,想要重新奪回在太后和皇帝心目中的那種關係,必然是要跟宦官開戰的。

很可惜的是,宦官每天跟太后、皇帝生活在一起,而大將軍卻只能在朝堂上跟他們在一起,相比之下,大將軍不可能在這方面競爭得過宦官。

於是大將軍便要用武力徹底消滅宦官集團,用這種強有力的辦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現實嗎?

竇武好歹也是東漢外戚,爲何鬥不過宦官? 第3張

03太后、皇帝根本離不開宦官,註定了大將軍會失敗。

宦官的存在,其實自古有之。因爲皇宮內部需要這些人來完成各種工作,宦官之所以吃香,那是因爲他們的不可替代性。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太后、皇帝的日常起居,都需要這幫人來伺候着。他們幾乎充斥在太后、皇帝的每一天生活當中。

大將軍天真地認爲,他們可以完全除掉宦官集團,這件事根本就不現實。因爲太后可以離開大將軍,卻萬萬離不開這幫宦官。

而太后母舞陽君及苗數受諸宦官賂遺,知進欲誅之,數白太后,爲其障蔽。又言:“大將軍專殺左右,擅權以弱社稷。”太后疑以爲然。---《後漢書》

就算大將軍跟太后之間是父女、兄妹關係,也無法替代宦官在太后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試想一下,大將軍如果成功了,那麼宦官將會被全部誅殺,太后、皇帝未來的生活,該由誰來照顧呢?

其實宦官向竇武求饒時的理由非常正確,因爲一兩個人的錯誤,就要徹底裁撤宦官這個職務,這是不合理的。其實宦官也就是在爭取一個活下去的機會而已。

所以大將軍想要徹底剷除宦官這個集團,這是不對的。宦官提出來的要求也很簡單,只是清除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可惜大將軍們不答應,結果只能魚死網破了。

大將軍爲了權力對宦官統轄獨守,宦官們爲了生存,只能奮起搏鬥。其實孰強孰弱大家一目瞭然,可結局卻讓人大跌眼鏡,大將軍幾乎全部失敗。

所以說不要小看一個人的求生欲,真正把人逼到了極點,他們還真的什麼都幹得出來。宦官此刻正是被激發了這種求生欲,兩次的情況都一樣。

04爲什麼宦官每次都能擊敗大將軍呢?

宦官手裏要兵權,還真的沒有大將軍大。可以說大將軍是統領天下兵權的大元帥,實力自然是比宦官強大千百倍。

可是每次大將軍都被宦官給誅殺了,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宦官有兩個先決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宦官始終都在皇宮內部,這個地方不是什麼兵馬都能闖進來的,畢竟皇帝和太后,跟宦官都住在一起。第二個條件是宦官手裏掌握着禁軍。禁軍是保護皇帝的重要軍隊,他們人數千人左右,足以維持皇宮內部的安定。你竇武或者何進要想收拾宦官,總不能把人家叫出來收拾吧?這幫人可不是傻子,所以說他們必須要帶兵進宮收拾宦官。

讓等詰進曰:“天下憒憒,亦非獨我曹罪也。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財千萬爲禮,和悅上意,但欲託卿門戶耳。今乃欲滅我曹種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內穢濁,公卿以下忠清者爲誰?”於是尚方監渠穆拔劍斬進於嘉德殿前。 ---《後漢書》

這麼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帶多少兵馬?帶的少了怕抵擋不住宦官們的反攻,帶的多了,皇宮內部則會陷入一片恐慌,而且士兵到了皇宮以後,極有可能引起騷亂,到時候他們控制不住局面可就玩完了。

於是乎竇武只能帶和禁軍旗鼓相當的人馬進宮,他們是來殺宦官的,可不是來造反的。於是宦官利用禁軍拼死抵擋大將軍的人馬。

相比之下,禁軍是佔據一定優勢的:

首先禁軍非常熟悉皇宮內部的地理環境,他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佔據上風。其次禁軍作爲皇家軍隊,士兵的素質那都是相當高的,畢竟是要保衛全國權力核心人物,自然不敢大意。由此可見,大將軍失敗,其實已經是必然的事情了。

05曹操知道宦官的優勢,所以他不會讓這種事情出現。

曹操後來也做到了類似大將軍的位置,是大漢朝的丞相,掌握天下權柄。這個時候他也會面臨相同的問題嗎?

宦官集團敢於向曹操動手嗎?其實這一點絲毫不用擔心。因爲曹操知道整件事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所以他從根源上就已經切除了所有的可能性。

整件事最大的病症其實就出在皇帝和太后身上,因爲太后和皇帝縱容宦官,這才導致了宦官驕縱跋扈的局面。

五年春正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受密詔誅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後漢書》

而漢獻帝劉協,他在位的時候,是沒有太后了,所以只有他有可能親近宦官。不過很不幸的是,漢獻帝手裏絲毫權力都沒有,甚至連個國家象徵都算不上了。

就算是他親近宦官,那他手裏也掌握不了禁軍的軍權,因爲禁軍全部都是曹操的人。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也就是說大漢王朝其實就是一個空架子,從裏到外,全部都是曹操的地盤。

就算宦官們有什麼小心思,那他們也沒有任何權力跟曹操爭鋒。曹操爲什麼能夠如此有先見之明呢?主要原因是曹操經歷過宦官干政的局面,他清楚怎麼做才能徹底解決宦官的問題。

當年何進就是不聽曹操和袁紹的勸阻,所以才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在漢獻帝時期,曹操做過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殺了伏皇后,第二件事就是誅滅董國舅。

其實這兩件事所牽連的人,那是相當多的,也就是把皇宮內部重新做了一次大清洗。因爲任何人都有靜極思動的情況出現,只有重新洗牌,才能夠再次營造出權力收歸己有的局面。

總結:皇帝是帝國核心,控制好他就掌控了一切。

竇武和何進一直以來所針對的對象都是宦官,其實他們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象,真正讓宦官掌握權力的人,那就是皇帝本人。

不管皇帝年幼與否,只要他們還是帝國的象徵,那至少是有資格調動禁軍的。因爲這幫禁軍不是你大將軍養着的,也不是宦官們養着的,他是皇家養着的。

所以宦官可以輕易調動禁軍,還不是因爲有皇帝的授權嗎?竇武跟何進不明白這個道理,一味地去針對宦官,自然是捨本逐末,抱薪救火了。

曹操從一開始就杜絕了這件事:禁軍全是他的人,而且隔一段時間,就進行一次大洗牌。甚至到後來連皇后都是他的女兒,這是爲了方便漢獻帝死了以後,太后掌權的局面出現。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