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鄭和爲什麼要下西洋?一開始的目的是什麼?

鄭和爲什麼要下西洋?一開始的目的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鄭和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鄭和下西洋作爲咱們的驕傲,促進了海上交流,甚至可能還發現了美洲,這些問題是歷史領域細節,而且也反覆被傳誦,前面不少回答也講得很清楚。

這些我們就不重複說了,反正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我們說說鄭和爲什麼要下西洋。

注意,本人並非明史專家,這裏只是聊聊答題,有些想法發於臆測。歡迎各位專家指正,但非正史文牘,只接受指教,不接受謾罵。

鄭和下西洋真的是爲了拓展海權,衝出中國,走向世界?還是爲了友好鄰邦,促進物質交流?抑或是私下裏傳的明成祖朱棣爲了尋找神祕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爲什麼一個傳承多年的陸權國家忽然進行二十幾年的花費巨資的外海航行?

我們要了解這些,只需要瞭解皇家態度即可。

歷經漢唐宋元之後,大陸血戰得來的明朝天下,外交思路基本爲零。也就是說朱元璋也好,朱棣也罷,根本還沒有外交平等之類的認識,基本上還是“君主華夷”的老觀念。相對於唐的對外開放,宋的口岸經商,明朝皇帝恨不得關上門來,老子天下第一,所以明朝曾經有過有關“海禁”的議題。

在這種視海外各國爲夷狄的思路之下,鄭和卻在二十八年間七次遠航,這種行爲很難用“拓展海權”、“發展外交”、“促進商貿”來解釋。

鄭和爲什麼要下西洋?一開始的目的是什麼?

至於坊間傳聞的尋找建文帝的說法,則更多是演義傳奇。畢竟誰能保證朱允炆就是跑出海去了?爲了一個沒影的線索浪費國力,用曠日持久的遠航來驗證,是完全不符合現實邏輯的,不過這是民間野史和當代編劇最喜歡乾的事情。

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作爲“天朝上國”來巡視的。

說得好聽點就是“揚我大明國威”,說得透徹一點不過就是追求“四海賓服”的繁榮假象。

從漢唐起,中華自封上國天朝,對四海夷狄的態度一直是偏縱容的。我泱泱中華,可以不要你的地,不要你的人,但是要你一個“服”字,也就是不管你怎麼搞,只要對我稱臣就可以了。明朝皇帝比較完美地繼承了這種“外交”思維。

所以鄭和下西洋,代表的是大明王朝。講究的是什麼?面子。

聲勢浩大,一兩萬人的規模,二百多條船,滿船的金銀財寶、瓷器鐵器絲綢,當時那些國家,誰見過這陣仗?鄭和對這些“夷狄”慷慨施捨,同時收得各種土特產作爲回禮,而這些回禮,就被認爲是繼承了漢唐時期邊境小國的朝貢系統。

鄭和爲什麼要下西洋?一開始的目的是什麼? 第2張

明成祖朱棣要的就是這種“萬邦來朝”的感覺,從多維度、多角度證明自己是個明君,搶了侄兒的皇位是“順天應人”。

所以,鄭和下西洋實際上就是明朝皇帝特有的“外交”,以慷慨援建、不對等交換建立起獨特的“朝貢系統”,營造出真正的大國、真正的世界中心的表象。

至於等價交換?促進經濟?探索新世界?征服海上領地?發現美洲?那都不是皇帝考慮的事情,也就絕非鄭和的目的。

說白點,這就是個面子工程

維護的是大明皇帝的面子,也維護了咱們今天講起這段歷史就得意洋洋的人的面子。

至於其他成就和結果,那都是客觀結果,並非主觀意願。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