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春秋時期君權旁落定律 鄭莊公一死鄭國從此一蹶不振

揭祕春秋時期君權旁落定律 鄭莊公一死鄭國從此一蹶不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鄭莊公,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春秋初期,鄭國在鄭莊公的帶領下國力逐漸提升,經濟上也不斷增強,使得鄭國能夠“小霸”於各個諸侯國。《辭通》中更是把鄭莊公列爲春秋五霸之一,可以說鄭莊公的確是將當時的鄭國拉入一線強國,但鄭莊公去世後鄭國迎來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內亂,這直接導致鄭國快速衰落,從此一蹶不振。步入戰國,鄭國基本上屬於苟延殘喘之勢,其實春秋時期君權旁落好像成了一種定律,那有沒有諸侯能夠避免旁落的事情發生呢。

揭祕春秋時期君權旁落定律 鄭莊公一死鄭國從此一蹶不振

在西周滅亡之後的動盪歲月裏,鄭武公審時度勢,及時投靠了周平王,因此當上了王室執政卿。鄭武公去世後,他的嫡長子鄭莊公接任國君,繼續把持着王室執政卿之位。

鄭莊公剛繼位時,不過才十三歲。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明爭暗鬥之後,鄭莊公終於徹底擊垮了母親和弟弟姬段組成,徹底控制了鄭國國政。從此後,鄭莊公邁入了他人生最爲輝煌的階段:不但在十二年內擊垮了以衛、宋兩國爲核心的反鄭聯盟,更是在公元前707年打敗了周桓王率領的王室聯軍,讓天下人都爲之側目!

無論鄭莊公再怎麼強勢,他都始終敵不過“歲月神偷”:公元前701年夏,“小霸”鄭莊公終因年長而不幸去世。之後,他的長子公子忽繼位,是爲鄭昭公。

可還沒等鄭昭公正坐穩君位,意外就突然發生了。

宋人把鄭國執政卿祭仲誘騙到宋國,然後脅迫他改立鄭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突爲君。爲逃過一死,祭仲不得不同意合作。回國後,祭仲立刻趕跑了鄭昭公,並改立公子突爲國君,是爲鄭厲公。

此後,祭仲仗着擁立之功,凡事獨斷專行,根本不與鄭厲公商議。因爲祭仲太過擅權,鄭厲公忌恨不已,就想要除掉他。可惜鄭厲公行事不夠周密,將此事交給了祭仲女婿雍糾。雍糾一回到家,就泄露給了老婆雍姬;雍姬也不糊塗,立刻回家告訴了父母。最終,祭仲反客爲主,殺死了雍糾,反倒將鄭厲公逼出了鄭國。

一逼走鄭厲公後,祭仲馬上就接回了鄭昭公,再奉立他爲國君。可沒兩年,高渠彌卻殺死了鄭昭公、改立公子亹(wěi)爲國君;一年後,齊襄公又替鄭昭公復仇,殺死了公子亹和高渠彌。在慶幸自己聰明地躲過一劫之餘,祭仲又默默地擁立鄭莊公另一個兒子公子儀爲國君。

揭祕春秋時期君權旁落定律 鄭莊公一死鄭國從此一蹶不振 第2張

鄭莊公去世之後,他的四個兒子就這樣內鬥不休,長達二十二年。而鄭莊公生前深爲倚重的祭仲,則成爲一代權臣,不斷遊走在鄭莊公四個兒子之間,完全控制了鄭國國政。直到公元前680年,在祭仲去世兩年後,鄭厲公纔回到國內奪取了政權,重新控制了國政。

可是,失去了二十二年發展機遇的東周“小霸”,卻再也無法恢復往日的輝煌了。

公元前621年,因爲父親晉文公生前任命的卿士大多離世,晉襄公被迫對卿士階層進行一輪大補血。晉文公時代,晉國共有十卿;此次調整,晉襄公計劃減少到六位。文公時代遺留的兩位卿士箕鄭、先都,自然佔據了兩個名額;此外,還活着的“三行”將領荀林父和先蔑又佔據了另兩個卿士名額;因此,接下來晉襄公還需要提拔兩人成爲卿士。

最初,晉襄公是要提拔士縠和樑益耳二人來掌管中軍。可功臣先軫之孫先克卻上前進諫道:“狐偃、趙衰二人的功勞,不可廢棄啊!”爲此,晉襄公不得不臨時改變計劃,將狐射姑提拔成中軍主將,趙盾爲中軍佐。

接着,晉襄公在夷地舉行了春蒐,正式公佈了這一任命。

可不想太傅陽處父回到國內後,對這一任命再次產生異議:“狐射姑不得人心!”於是,晉襄公又一次進行調整:把趙盾任命爲中軍主將,狐射姑爲中軍佐。

從此,權臣趙盾正式坐上了正卿之位。

不幸的是,這次人事調整剛結束數月,晉襄公就一命嗚呼,離開了人世。此時,晉襄公太子晉靈公還在襁褓之中,根本無法執政。

揭祕春秋時期君權旁落定律 鄭莊公一死鄭國從此一蹶不振 第3張

爲此,趙盾提議另立長君。可在該立晉文公哪位兒子爲君的問題上,趙盾與中軍佐狐射姑又產生了分歧:趙盾支持公子雍,而狐射姑則支持公子樂。兩人爭執不下,結果引爆了晉襄公去世後晉國第一次內亂——最終,公子樂被趙盾派人刺殺,狐射姑爺被趙盾逐出了晉國。

這次內鬥雖然趙盾贏了,可在晉靈公母親穆嬴的頑強反對下,趙盾所支持的公子雍也沒能當上國君。最終,襁褓中的晉靈公還是當上了國君。

對趙盾個人而言,如此結果雖然並非初衷,卻意外地給他帶來了福利:從此他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專政。趙盾專政期間,任人唯親,且執法多有偏私,以致晉國內亂頻頻。公元前607年,因爲與晉靈公矛盾激化,趙盾甚至與堂弟合謀、殺死了晉靈公,改立晉成公爲君!

趙盾專政進一步激化了晉國內部矛盾,讓晉國霸業走向了階段性的低谷。更爲嚴重的是,這二十年也是卿族勢力全面崛起的二十年。此後,儘管出現了晉景公、晉悼公這樣的英主,但公室相對於卿族的弱勢格局已經形成,再也難以逆轉。

公元前662年8月,年僅四十四的魯莊公臥牀不起。臨終前,因爲擔心兒子無法繼位,魯莊公不得不向同母弟季友託孤。季友也不負重託,爲穩固公子般太子之位,他甚至毒死了有異心的庶兄叔牙。

但沒想到,魯莊公一死,野心勃勃的慶父派人刺殺了即將繼位的太子般。魯人無奈,只得立魯莊公另一兒子魯閔公爲君。魯閔公不過是七八歲的兒童,慶父根本就沒把他放在眼裏。公元前660年,慶父再次作亂,殺死了魯閔公!

兩弒國君的慶父,卻沒能得到國人的支持,被迫與情婦哀姜先後逃出了魯國。

揭祕春秋時期君權旁落定律 鄭莊公一死鄭國從此一蹶不振 第4張

在得知閔公被殺時,爲免遭不測,季友匆忙地帶着公子申逃到了陳國。見慶父也逃離了魯國,季友馬上帶着公子申回國,立爲國君,是爲魯僖公。大局已定後,季友又逼迫庶兄慶父自殺,徹底消除了隱患。

自此,“三桓”釀成的第一次內亂終於結束了。

可內亂是結束了,魯國公室的地位卻悄然發生了變化。魯閔公繼位時,不過七八歲;魯僖公年齡,想來也與他相差無幾。作爲幼君,執政能力原本就弱,不得不依靠那些年長的卿士們。所以,從魯僖公時開始,以“三桓”爲代表的公族卿士就長期把控國政,將公室逐漸邊緣化了。

公元前510年12月,被“三桓”驅逐出國的魯昭公在晉國乾侯悄然去世。晉國卿士趙簡子向太史墨諮詢道:“季氏驅逐了國君,可魯國民衆卻順服於他,諸侯們也都支持他。現在連國君死在國外都無人向季氏問罪,這是爲什麼?”

史墨答道:“社稷不會由某傢俬有,君臣間地位也不會一成不變,自古以來就是如此。當年季友有大功於魯國,受封費邑且世代爲上卿,其後裔始終不曾廢棄舊有功業。魯文公去世後,東門遂殺嫡立庶,魯國國君就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從此政權落入了季氏手中,到如今已有四代國君了。百姓都不知其君,魯昭公又怎麼可能得國?”

史墨所提到的魯文公,就是魯僖公之子。東門遂是魯莊公之子,他能順利地殺嫡立庶邊緣化公室,就是慶父之亂後公室地位被削弱的明證。

公元前506年6月,魯昭公出逃後長期攝政的季孫如意去世。在準備季孫如意的後事時,他生前重臣陽虎想用璵(yú)璠(fán)爲他入殮。璵璠是魯國的寶玉,是國君才能佩戴。因爲季孫如意長期攝政,在攝政期間也曾佩戴璵璠。

揭祕春秋時期君權旁落定律 鄭莊公一死鄭國從此一蹶不振 第5張

可魯昭公去世後,季孫如意將魯昭公之弟魯定公接回立爲國君,自己又退居臣位。因此,陽虎之舉遭到季氏另一家臣仲懷樑的反對——既然季孫如意自己都退居臣位了,那麼就不應該再以君禮來入殮!

季氏家族中,除了季孫如意之外,陽虎向來就是說一不二;現在居然還有人敢提出反對,陽虎突然被激怒,就想將仲懷樑驅逐出魯國!不過,在好友公山不狃勸阻下,最終陽虎還是放過了仲懷樑。

仲懷樑之所以敢頂撞陽虎,是因爲他受到了季氏新一代家主季孫斯的寵幸。季孫如意的葬禮結束後,仲懷樑特意陪着季孫斯前去巡視季氏采邑費。可到了費邑之後,巴結上新主人的仲懷樑卻對費邑之宰公山不狃不理不睬,傲慢得很。

這下連公山不狃都被激怒了,他立刻找到陽虎,提議道:“您還是驅逐仲懷樑吧!”

仲懷樑現在可是家主季孫斯的親信,要想驅逐他,談何容易。

可陽虎卻管不了這麼多了。9月,他突然強行囚禁了季孫斯和他的堂兄公父文伯,接着就把仲懷樑驅逐出了魯國!到了這種地步,陽虎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開始進一步搶班奪權。10月,爲逼迫季孫斯低頭,陽虎還悍然殺死了季孫氏族人公何藐!

在陽虎步步緊逼之下,季孫斯被迫屈服了:不但驅逐了堂兄公父文伯和兄弟秦遄(chuán),還將家族大權拱手交給了陽虎。

奪權成功的陽虎,又依仗季氏勢力成功地控制了魯國國政。最瘋狂之時,陽虎一度聯合起“三桓”家族中的失意之人,謀劃殺死“三桓”現任家主、取而代之!不過,在最後關頭季孫斯幸運地逃脫了控制,陽虎的陰謀纔沒能成功。

揭祕春秋時期君權旁落定律 鄭莊公一死鄭國從此一蹶不振 第6張

鄭國祭仲,魯國季友,晉國趙盾,季氏家臣陽虎,無一不是上一代國君留下的權臣。當這些權臣們遭遇到弱勢的新君時,無論他們想不想喧賓奪主,君權旁落之事都切實發生了。所不同的是,有些權臣妄圖竊取國政,所以被稱爲奸臣,如陽虎之類;而另一些權臣雖然專政,但至少還維持了國家政局的穩定,所以被稱爲忠臣,祭仲、趙盾、季友等等都是如此。

無論權臣是忠臣還是奸臣,君權旁落對於國家或家族的實力都是一種削弱:祭仲專政二十多年,鄭國從春秋初的一流強國墮落成了二流;趙盾專政二十年,讓晉國霸業走向了衰微,更是埋下了公室長期萎靡不振的種子;魯莊公死後的“三桓”內亂,是魯國公室被邊緣化的起始;陽虎之亂,更是差點讓季氏滅族……。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無論權臣多麼忠心,始終無法斬斷固有的私心。譬如趙盾,被孔子譽爲“古之良臣”,可他不但在位期間任人唯親,還趁晉成公剛回國時果斷將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提拔成爲公族大夫。趙盾的長期專政,導致了日後趙氏的異常強大,最終威脅到了公室。所以,晉景公執政時就被迫發起“下宮”之役,差點將趙氏滅族!

既然君權旁落的危害如此之大,那麼該如何避免權臣專政、侵犯君權呢?

在春秋時代,要想避免君權旁落,有兩個榜樣:其一,就是晉悼公,天縱英才,十四歲當上國君,卻能將一衆晉國權臣訓得服服帖帖,最終帶領晉國重新登上了霸主之位;其二,就是宋景公,雖然天分不高壽命卻足夠長,即便遭遇了多次權臣內亂,可當身邊權臣因各種原因消失或亡故後,他自然而然就重新掌控了國政。

晉悼公式的天才百年難得出一個,像宋景公一樣長壽的國君也少之又少,所以春秋時代君權旁落就形成了一種普遍規律——通常都是舊權臣遭遇了新主而造成。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