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開元中期爲何大臣內耗頻頻?唐玄宗從此開始判若兩人!

開元中期爲何大臣內耗頻頻?唐玄宗從此開始判若兩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開元中期爲何大臣內耗頻頻?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早在先秦時期,君王就是天下的主宰。秦統一六國後,加強了中央集權,皇帝更加至高無上。

開元中期爲何大臣內耗頻頻?唐玄宗從此開始判若兩人!

唐玄宗李隆基

掌握獨斷乾坤的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統治效率,但對皇帝個人的素質要求極高。如果出現一位德才兼備之君,便可天下大治;如果出現一個昏庸殘暴之主,黎民百姓就得遭殃,搞不好江山社稷都得玩完。

還有不少帝王初期勵精圖治,後期卻變得昏聵不堪。比如漢武帝,比如南朝梁武帝蕭衍,還有今天我們要說的唐玄宗李隆基。

玄宗李隆基是個庶出的老三,這樣的身份基本與皇帝無緣,但他年輕時奮發有爲,硬是靠實力爭取到了皇位。他發動唐隆政變,挽大唐江山於即倒;發動先天政變,徹底結束了後武則天時期那個“紅妝時代”,穩定了皇權。之後重用姚崇,宋璟等賢相,開創了“開元盛世”這一封建統治的巔峯。

到了天寶年間,李隆基卻與之前判若兩人,變得驕奢淫逸,不理政事,最終釀成了“安史之亂”,生生將一個國泰民安的盛世葬送,之後的大唐帝王,再也無力迴天。

開元中期爲何大臣內耗頻頻?唐玄宗從此開始判若兩人! 第2張

唐玄宗劇照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早在開元中期大唐就已經隱隱透露出一絲不安,給之後的亂局埋下了隱患。那就是,開元中期,宰相們在朝堂之上的頻頻內耗。

開元這個年號總共二十九年,開元十一年張說任中書令之前爲初期,期間上下一心,勵精圖治;到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罷相爲中期,期間內耗頻頻;之後李林甫專權爲晚期,天寶年間,基本是開元晚期的延續與惡化。

開元中期的內耗是從張說的崛起開始的:

張說VS張嘉貞

張嘉貞是宋璟的繼任者,史稱“斷決敏速,善於敷奏”,無論在地方還是在中央,處理政務都是一把好手,是一名實幹型人才。而張說是當時的文壇領袖,而且武能上馬安天下,是複合型人才。

開元中期爲何大臣內耗頻頻?唐玄宗從此開始判若兩人! 第3張

張說出道很早,中宗時期就擔任兵部侍郎,那時張嘉貞是他手下的員外郎。而現在,張嘉貞擔任中書令,是首相;張說擔任兵部尚書,是輔相。所以,張說很不爽,說話帶刺,處處針對。沒過多久,耍了點陰謀詭計把張嘉貞踢出了中央。

後來張說與宇文融因括戶改革而相互攻訐,被玄宗雙雙貶官。從此,大唐朝堂之上便不再安寧。

李元紘VS杜暹

二人都是正直清廉的好官。別人當了宰相出門都是前呼後擁,儀仗威嚴,而李元紘僅有一匹老馬,一名老僕,朝廷賞賜的錢物,都被他接濟給了窮親戚。

杜暹在地方時政績顯著,卸任時地方官吏們聯合送給他一萬張紙,面對這份禮品,杜暹只從中抽取了一百張,算是承了情。

開元中期爲何大臣內耗頻頻?唐玄宗從此開始判若兩人! 第4張

如此清廉的兩個好官,當了宰相後卻在玄宗面前天天爭吵,之前還是因爲工作,到後來成了意氣之爭,再到後來撕破了臉,變成對罵!終於惹毛了玄宗,將他二人一起攆走。

蕭嵩VS韓休

之後的兩位宰相是蕭嵩與裴光庭,二人都是名門之後,蕭嵩是南樑皇族後裔,一表人才,軍功卓著;裴光庭出身河東裴氏,是前大將軍裴行儉的兒子。

雖然都出自名門,但二人涵養卻不高,爲了一個選拔官吏的方法,鬧得不可開交,令玄宗極爲頭疼。還好,裴光庭病逝了。爲了避免以後再爭吵,玄宗讓蕭嵩做主,自己選一個搭檔。於是,蕭嵩選擇了韓休。沒想到,韓休不但不領蕭嵩的情,反而連玄宗都被他搞得寢食難安。

因爲韓休剛正不阿,直言敢諫,脾氣簡直又臭又倔,認準的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與當年的宋璟如出一轍。宋璟聽說後,讚賞他爲“仁者之勇”!

開元中期爲何大臣內耗頻頻?唐玄宗從此開始判若兩人! 第5張

韓休上任後,玄宗連娛樂都變得偷偷摸摸,宴樂狩獵的時間一久,就惴惴不安地問左右:“韓休在哪,他不知道吧?”往往說話間韓休勸諫的奏表就到了。

有個這樣連皇帝都不懼的搭檔,蕭嵩都搞不清自己還是不是一把手了。時常被嗆的啞口無言,推薦了他,蕭嵩腸子都悔青了。終於,蕭嵩忍受不了這樣的局面,向玄宗遞上了辭職書。他是想通過辭職與韓休同歸於盡。藉着這個機會,玄宗也送走了韓休這尊“瘟神”。

張九齡VS李林甫

之後的正副宰相是張九齡與裴耀卿,朝堂恢復了難得的平靜,彷彿又回到了開元之初那勠力同心的局面。然而好景不長,李林甫的入局徹底打破了短暫的寧靜。

李林甫的陰險超過了前期所有的宰相,而張九齡與宋璟、韓休活脫脫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剛正有餘而謀略不足,在鬥爭中很難勝過李林甫這樣口蜜腹劍的陰險小人。

李林甫陰招連出,在玄宗面前中傷張九齡。這時,玄宗的內心也不願見到張九齡這樣忤逆聖意的宰相,於是罷免了他,調任爲尚書右丞。這件事是開元盛世的轉捩點,從此,李林甫、楊國忠等奸相徹底佔據了朝堂,大唐政局走向了昏暗。

開元中期爲何大臣內耗頻頻?唐玄宗從此開始判若兩人! 第6張

開元中期,這些宰相們無一不是帝國精英,除李林甫外,他們均是品行高潔、道德高尚的賢臣,爲何他們不能像開元之初的姚崇與盧懷慎、宋璟與蘇頲、張嘉貞與源乾曜那樣勠力同心,和衷共濟呢?

其實他們並沒有不同戴天的私仇,初衷都是爲了辦好國事,工作中有意見分歧是在所難免的,而他們卻從工作分歧發展成爲意氣之爭,變成後來的互相攻訐,甚至大打出手

他們之所以從各執一詞的爭議,變成了不講道理的內耗,很多史學家都歸結爲文學與吏治之爭,比如張說與張九齡都以文學見長,而與他們爭鬥的宇文融、李林甫都擅長吏治。但我認爲當宰相是全面能力的考驗,不能以簡單的文學吏治加以區分。

前面說過,君主專制下的封建皇權是至高無上的,國家的走向與統治者的意志緊密相連。開元之初,玄宗躊躇滿志,一心想要實現大唐中興,處處效仿太宗貞觀之治,厲行節儉,抑制奢靡,廣開言路。這時玄宗心裏只有一個信念,朝堂上下自然同心同德。

開元中期爲何大臣內耗頻頻?唐玄宗從此開始判若兩人! 第7張

李隆基劇照

然而,“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太宗沒能堅守初心,晚年犯了糊塗,辦了許多荒唐事。而玄宗剛到中年就變得奢靡起來,隨着天下逐漸大治,國家日漸富庶,盛世的驕傲給了他巨大的滿足感,但還沒有完全擊倒他的意志。奢侈與節儉、讒言與忠諫在他的內心深處進行着激烈的較量,從他的行爲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泰山封禪勞民傷財,花費數以億計,但在封禪歸途中,玄宗表彰了三位清廉簡樸的地方官員,並將他們的事蹟置書座右以自戒,提倡百官要廉潔自律。

韓休將玄宗搞得悶悶不樂,下人們說:“自從韓休那個倔老頭當了宰相,陛下明顯瘦了,爲何不將他罷免呢!”玄宗感嘆道:“吾貌雖瘦,天下必肥。蕭嵩順從,他領旨後,我常常睡不好覺;韓休據理力爭,他領旨後,我卻睡得很香。”

開元中期爲何大臣內耗頻頻?唐玄宗從此開始判若兩人! 第8張

開元盛世

這時的玄宗,爲了江山社稷,還能聽進去一些逆耳忠言。然而,他僅僅忍受了十個月,便將韓休攆走,大不如開元之初,忍受了宋璟三年多。當善於鑽營,巧言似忠的李林甫上位後,玄宗迅速墮落,走向了怠於政事的昏君之路。玄宗內心的這種鬥爭,表現在朝堂上,就成了一波又一波宰相們的頻頻內耗。

所以,開元中期,宰相們的內耗是玄宗逐漸“德消政易”的表現。開元盛世迷住了玄宗的眼睛,令他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到頭來,只能吞下自己釀成的惡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