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宗周傾覆引發了什麼?周攜王在歷史上是個怎麼樣的角色?

宗周傾覆引發了什麼?周攜王在歷史上是個怎麼樣的角色?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周攜王在歷史上是個怎麼樣的角色?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周王朝的衰弱不能以一言概括蔽之。周王朝是一個創造且擁有精細禮制的王朝,周禮的核心就是嚴密的宗法分封等級制。周制具有着開創性和雙重性,一方面分封體制下的政治體即宗盟各國對共同的宗主宗周有藩屏服勤的義務,另一方面各諸侯國是相對獨立的政治體,具有相對自由的封國自治權,在王權衰弱掌控力不足下,會有離心的行爲和傾向。這意味着,各諸侯國受周王室制約,周王室生命力又深受各諸侯國的影響。東周王朝的衰亡是一個極爲漫長的過程,有着數百年之久,可是即便是衰微,其體制也維持着王朝的存在和影響力,支撐有數百年。

宗周傾覆引發了什麼?周攜王在歷史上是個怎麼樣的角色?

宗周覆滅平王東遷洛邑,不代表着周王朝的壽終正寢,不代表西周、春秋和戰國只剩下諸國稱雄爭霸,它仍是天下諸侯的共主,對神州大陸有着非同小可的影響力。宗周傾覆引發了一系列的事件,將本就不太清澈的“黃河之水”攪合地更加渾濁。個人認爲,周天子的正統性遭到最大的影響,諸侯心底對周王室的統治不再那麼心悅誠服。這事,還得從宗周傾覆引發的平王東遷和二王並立說起。

國勢漸頹的宗周

周王朝的基業是十幾代周人奕世載德、艱苦奮鬥、不懈努力換來的結果。賈誼曰:“故夫天下者,難得而易失也,難常而易亡也;故守天下者,非以道,則弗得而長也,故夫道者。”《國語》一書大致記錄有周王朝建立的歷史過程:自後稷以來寧亂,及文、武、成、康而僅克安民。自後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八王而康克安之,其難也如是。厲始革典,十四王矣。基德十五而始平,基禍十五其不濟乎!周文王是創下代殷商建周朝的基礎;周武王和周公發揚光大,完成克周的事業;周成王和周康王是興化成功之主,“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並建母弟,以藩屏周”,盛世文昌武盛得以延續、保存和鞏固。

宗周傾覆引發了什麼?周攜王在歷史上是個怎麼樣的角色? 第2張

周文明臻於至盛至美,終究逃不過“物極必衰,盛極必衰”的自然規律。周王室好景不長,所謂“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周昭王開始出現王道微缺的情況,鐵證就在周昭王南征失利、溺亡漢水,漢水流域不受周王朝控制。接着周穆王,崇尚武力,屢興兵戈徵戎狄,所行之事被人非議“不在安寧強宇,而在好大喜功”。總體而言,昭穆之世,周王室依舊有足夠鎮壓不臣之國的實力,聲譽也是好壞參半。至周懿王,王室衰弱,旁人看出作詩諷刺,周師大舉征伐不臣、收效卻甚微。

周夷王時期,周王室徹底亂套,“夷王衰弱,荒服不朝,乃命虢公率六師伐太原之戎”,連中原諸侯也難以控制,南方的楚國國君更是自立爲王。至周厲王,形勢愈加嚴峻,一面是夷人侵擾已成劇患,另一方面周厲王本人暴政導致國人暴動,周天子流落國野。這一切的災難,出現的後果極爲嚴重。因爲當時的人眼裏,周厲王出逃境外,意味着其統治權喪失,形式上週王朝也滅亡了。不過時人認爲周王室“仁未絕,義未滅”,因而復立厲王太子周宣王,情況有所好轉。

宗周傾覆引發了什麼?周攜王在歷史上是個怎麼樣的角色? 第3張

步入滅亡的宗周

宣王末年,周王室出現嚴重的統治危機,蓋因周宣王善始未善終——周朝中興一段時間,後陷於天子失德。終於輪到周幽王即位,幽王即無能力,也沒德行,更沒責任心,國勢和人心陷入崩潰的局面,周朝的統治中心陷入由上至下的崩解局面,周邊諸侯國也陷入一片混亂。周王朝的統治發生全面危機時,天災悄然降臨,水旱災害和地震遍佈全國。不止是作爲周王室基石的黎民陷入絕望的情緒,作爲統治者的周王室也出現挫敗感,想着放棄,聽之任之不作爲。這一切發生的都很迅速,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爆發出現。

即使是天怒人怨的絕境,東周王朝也安安穩穩地度過了數年時光。可是一件事的發生,直接導致周王室傾覆。周幽王偏愛小國之女褒姒,後廢黜王后申後(大國申國國君申侯之女)和太子宜臼(申後所生,即周平王),而立褒姒爲王后,伯服爲太子。廢嫡立庶和尊卑棄貴的作法,引得申國和許多諸侯不滿,廢太子宜臼感到死亡危機,迅速離開鎬京投奔外公。周幽王十年,周幽王及諸侯盟於太室,戎狄叛之。正商量着如何對付申、增、西戎之策。

宗周傾覆引發了什麼?周攜王在歷史上是個怎麼樣的角色? 第4張

雙方軍隊在驪山腳下的戲地遭遇,具體經過現在無人知曉,可在宗廟祭祀、得到祖先承認的周天子和周太子,即周幽王和太子伯服死於亂軍中,申侯和還不是周平王的宜臼入主被犬戎禍害成一片廢墟的鎬京。《周本紀》: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天子周幽王死後,犬戎在鎬京一帶劫掠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遂發生“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幽王太子宜臼”一事。

平王東遷與二王並立

周幽王等人死後,犬戎之難還在繼續,這說明主政的宜臼和申侯並不能完全掌控局勢,而出現這一兩敗俱傷的惡果,根源還是在周幽王,因利益娶申後爲妻,後想擺脫申侯控制,便行廢后和廢太子的荒唐之舉,怪不得申侯掀桌子。鎬京破滅和平王東遷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周平王東遷的原因在《左傳》說的很清楚: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周王室依託晉鄭以爲捍蔽。這時的周王室已經不如以前,缺乏力量,不能夠像宗周那樣控馭諸侯,只能偏安自保。周平王若不東遷,他與東方中原諸侯的聯繫就將被虢公翰和周攜王隔斷,對中原等地的影響力會大打折扣。佔據西都雖有山河之險要,可週王室如今敗弱成這樣,佔有此處也沒有力量去發揮作用,不如棄之。

幽王時期的周王室的直轄地周王畿,人口大量減少,田園荒蕪,犬戎入侵分佈四周,完全不成樣子,且不論犬戎環伺的威脅,單單拿周王畿的戰爭、政治和農耕等潛力,已經不足以支撐一個大國所在。因此平王東遷是勢在必行之舉。同時,虢公翰立王子餘臣於攜,與申侯等所立的廢太子宜臼對立,形成二王瓶裏的局面。從已有史料來看,周攜王的支持者不多,只有以虢國爲首的一部分姬姓諸侯國,周平王的支持者則有申國、秦國、衛國、晉國、鄭國、增國、許國等,雙方實力形成碾壓,不過天下更多的貴族和諸侯在觀望,但周攜王的處境是相當孤立的。

宗周傾覆引發了什麼?周攜王在歷史上是個怎麼樣的角色? 第5張

周平王宜臼是被周天子廢黜的嫡長子,周幽王死後天下諸侯們擁立他的確沒錯,可是他勾結外族、破滅鎬京、殺害父親周幽王、滅亡宗周,試問這樣的人道義性和法統性高嗎?天下人和諸侯能從內心信服嗎?周平王的即位是不具備合法性和法統性的,周幽王廢申後開始,周平王就不算是嫡子,嫡子是死於亂軍的伯服。周平王即天子之位,完全是天翻地覆的事,支持他者,絕大多數是因爲有利可圖。

周攜王真是亂臣賊子嗎?

二王並立局面的出現是許多諸侯在背後推波助瀾,試圖混水摸魚、佔得便宜。《左傳》記載:“攜王奸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遷郟鄏,則是兄弟之能用力於王室也。”大致意思是在幽王、伯服去世後,平王是最合法的王位繼承人,周人和諸侯擁戴,王子餘臣即周攜王缺乏繼位周天子的合法依據。這簡直是睜着眼睛說瞎話,一派胡言,荒謬無恥之極。宜臼作爲周幽王親自下詔命廢黜、告知祖先宗廟的太子,有什麼合法性?帶着外族弒君父殺兄,這在講禮法的周代,不被時人用唾沫淹死就不錯,還說什麼是王位的最佳繼承人?因此,祖父是周厲王姬胡、父親是周宣王姬靜、兄長是周幽王姬宮湦的王子餘臣,不該是最具合法性的天子繼承人嗎?

宗周傾覆引發了什麼?周攜王在歷史上是個怎麼樣的角色? 第6張

所謂立廢太子宜臼爲天子是周人的意願,簡直是無稽之談,懂事理有良知的周人會認同宜臼?這明明是那些諸侯國想得到更多的利益和權勢所行的陽謀。所以周攜王哪能算亂臣賊子,他當是最正統的周天子繼承人。二王並立是天下諸侯的利益博弈。最終落幕:晉文侯姬仇於虢地上場,親自擊殺周攜王。喜不自勝的周平王作《文侯之命》,並着衆多禮器賞賜送去給晉國。

代表真正的亂臣賊子——周平王一方勝利,正義且弱小的正統天子——周攜王一方失敗。周攜王死後,諸侯開始不朝周。事實的確如此,一脈相承、合法道義、對天下諸侯有恩的正統周天子被殺,那個弒父弒兄亡國的“天子”,哪位諸侯願意去朝貢?

宗周傾覆引發了什麼?周攜王在歷史上是個怎麼樣的角色? 第7張

周平王以武力奪取西周政權這一政治事件過於敏感,諸侯及史官紛紛避諱,於是有“諱莫如深”一說。

結語

周攜王真是挺冤的,宗周滅亡後發出正義的呼喊,換來的是強權威逼和武力征伐,落得個“奸命”的評價稱謂。槍桿子裏面出政權,這話放在任何時候都管用。東周存在感爲何這麼低,原因就在周平王和周攜王的身上。周平王的勝利是衆多諸侯促使的,不朝周也是他們蓄謀已久的。東周時期所謂的天下共主——周天子,頂多算是個擺設吉祥物。若是周攜王勝利傳承下去,恐怕還是有部分諸侯念着正統大義的情分朝貢。可惜,那上面傳承的是真亂臣賊子周平王,啥都不佔,就只有個武力奪來的王位。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不過是爲了遮掩幽王之死的真相,爲周平王洗白。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