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什麼是“三楊”?王振爲什麼要威脅他們

什麼是“三楊”?王振爲什麼要威脅他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王振爲什麼要威脅“三楊”退休,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明英宗朱祁鎮,即位的時候只有九歲。不過當時既有太皇太后張氏,又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輔佐,明朝也算是一片繁榮景象。不過隨着明英宗成長,宦官王振漸漸將手伸向朝堂。

在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可以稱得上是“最強內閣”了。他們歷經四朝,爲明朝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協助一代代皇帝,使明朝漸漸走向強盛。

這裏要簡單介紹一下“三楊”。“三楊”又分東、西、南,其中楊士奇來自江西,所以是“西楊”。楊榮來自福建,所以是“東楊”。而楊溥來自湖北,被稱爲“南楊”。

三人各有所長,互相配合,才使明朝國力得到極大發展。不過要說起智慧,“三楊”中當以楊榮爲首。舉兩個例子。

什麼是“三楊”?王振爲什麼要威脅他們

一、靖難之役朱棣獲勝後,建文舊臣便分爲兩派,一派像方孝孺這種寧死不屈,一派像“三楊”這些識時務者爲俊傑。當時朱棣準備進入南京,解縉等人都在城外跪拜等着他,唯獨楊榮的做法不一樣。

他等朱棣經過的時候,突然開口說:“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

這句話讓朱棣恍然大悟,因爲他是以“靖難”起兵,如今已然勝利,自然應該先去拜謁朱元璋,而不是急着進城。

就這樣,楊榮順利讓這位“新上司”記住了自己。朱棣即位後,楊榮立馬就被入選文淵閣,在當時的七位內閣成員中,他的年紀是最小的。

二、永樂二十二年,朱棣於北征回師途中病逝,當時衆人皆不知該如何處理。唯獨楊榮鎮定自若,與金幼孜商議祕不發喪。

隨即,他命工部官蒐集軍中的錫器,打造成一隻圓桶,用來暫時安置朱棣的遺體,然後將工匠殺了滅口。接着每天都讓人將三餐送到朱棣營中,假裝無事發生。

之後,楊榮快馬加鞭回到京師,告知太子朱高熾實情。在此期間,竟無人發現朱棣已經駕崩。最後,朱高熾派兒子朱瞻基,去接回了朱棣遺體,自己也順利即位,明朝國局並未受到任何影響。

從這兩件事就可以看出來,楊榮是個足智多謀,反應敏捷的人。就連楊士奇都曾自嘆不如道:“楊榮嘉謀讜議,行在果斷,臣等不及。”

什麼是“三楊”?王振爲什麼要威脅他們 第2張

而楊榮的聰明,同樣體現於對待宦官王振之上。

王振深受明英宗信任,但他要想做到把持朝政,“三楊”就是他最大的障礙。所以王振常常向明英宗提議,讓“三楊”告老還鄉,只是明英宗也離不開他們,便遲遲沒有決定。

既然明英宗下不了決定,那麼王振就只好設法,讓“三楊”自己請辭,這樣皇帝總該答應了。於是王振便威脅“三楊”退休,這件事在《智囊全集》中就有記載。

當時王振對“三楊”說:“朝廷事虧三楊先生,然三公亦高年倦勤矣。其後當如何?”就是說朝廷之事多虧有你們三位協助,但是現在你們老了,就沒有爲將來做打算嗎?

王振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你們最好老老實實請辭,我還可以放你們一馬,不然將來的事就不好說了。朝中大臣本就不滿王振,正直的楊士奇一聽,立馬就嚴詞拒絕了,還說自己爲朝廷鞠躬盡瘁,就算死也要死在任上。

楊溥的態度與楊士奇相同,其餘大臣自然也紛紛響應。可只有楊榮做法最聰明,他是怎麼做的呢?楊榮這樣回答王振:“先生休如此說,吾輩衰殘,無以效力,行當擇後生可任者以報聖恩耳。”

大意就是說,你說得對,我們確實老得有心無力了,不過我們在退休之前,也該爲朝廷挑選一些年輕人,這樣也算是報答聖恩了。果然,王振聽後覺得很滿意。

什麼是“三楊”?王振爲什麼要威脅他們 第3張

事後楊士奇還感到不解,質問楊榮爲何要向王振屈服。楊榮卻解釋說,以王振的實力,要想在內閣安插人手,是很容易的事。但如果我們以退爲進,先在內閣提拔我們的人,這樣即便我們真的退休,朝中也有力量繼續與宦官抗爭。

楊士奇等人聽後,頓時覺得楊榮深謀遠慮,對他佩服之至。於是第二天,楊榮就嚮明英宗推薦了曹鼐、苗衷、陳循和高谷四人。而王振一心想着讓“三楊”早點退休,所以還勸着明英宗快點批准。就這樣,楊榮憑藉自己的智謀,輕鬆將一批正直之士安排進內閣。

不過可惜的是,“三楊”最終還是在時間上輸給了王振。正統初年,楊榮、楊士奇、楊溥相繼去世,張太皇太后也在此期間去世,這下王振才真正有機會站到朝堂前。後來明英宗在他的慫恿下御駕親征,結果導致“土木堡之變”。雖然王振在亂軍中被殺,但明英宗被瓦剌俘虜,明朝國力由此開始衰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