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是真的嗎?真相是什麼

朱元璋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是真的嗎?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明太祖朱元璋以草莽出身,建立明朝,可以說得上是人生逆風翻盤的典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做了很多出衆的成就,也做了很多有利於民生的事情。而在朱元璋一生“鐵腕治國”的衆多成就中,以他的原話說,這“吾京師養兵百萬,要令不費百姓一粒米”的“軍事豪言”,確是十分出名的一條。

那這樣的“豪言”,究竟是真的,還是朱元璋在吹牛呢?既然朱元璋號稱養兵百萬,不費一粒米的話,那我們只能來看看明初的時候,有多少兵?真的有百萬雄師嗎?

在明朝衛所制度下,朱元璋在位時(洪武年間)就有近一百五十萬軍隊。支撐這“百萬大軍”日常物資糧餉的,正是遍佈各地的“軍屯”耕地。以明朝軍事制度,每家“軍戶”可以從“軍屯”裏“受田五十畝”,且國家劃撥耕牛農具,每處衛所軍隊“二分守城,八分屯種”,邊境要地則是“三分守城,七分屯種”,保家衛國的同時也要完糧納稅,即“子粒糧”。

朱元璋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是真的嗎?真相是什麼

在這樣的制度下,明朝衛所賬面上的軍隊數量,到永樂年間時已突破了二百五十萬人,弘治年間更達到“官軍原額二百七十餘萬”。這麼多兵,軍屯真養得起?

其實,明初的日常軍費開支,還來自“諸省供餉”“開中法”“贖納”等途徑,比如明初的山東省,就要長期供應北平(北京)遼東的軍糧,河南負擔起了山西。但“軍屯”確實佔了“大頭”。僅是明朝永樂元年(1403)這一年,明朝的軍屯“子粒糧”收入,就達到了2300萬石,相當於宋元時代每年糧食收入的近一倍。永樂年間的軍屯田畝數,更突破了8900萬畝。

這些軍屯數量,極大地減輕了百姓們的負擔,還供應了明朝軍隊的軍糧。而且由於明朝在各地區設立的軍屯,導致了那些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農具,在各地區廣泛傳播。另外軍屯所及之處,明王朝更廣設“衛學”,從東北西北到貴州雲南等地都有“衛學”存在,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從此似種子一般播撒祖國邊疆各地。

這一項制度,幾乎推進了全國各地的農業生產,使得明朝的經濟十分強大。那麼問題來了,明朝擁有這麼“好處多多”的軍屯制度,怎麼到了風雨飄搖的明末崇禎年間,就成了一幅“軍餉發不出”的鬼樣子呢?曾經“擁兵二百萬”且“不用老百姓花錢”的大明朝,怎麼就落到這步田地了?首先一個原因,就是這“不用老百姓費錢”的軍屯制,那歷時百年的衰敗。

朱元璋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是真的嗎?真相是什麼 第2張

明初的時候,百姓剛剛經歷了戰亂,自然人少地多,建立“軍屯”當然也就容易。可到了明朝中後期,人口大量激增,土地兼併也愈演愈烈。“軍屯”也就遭到了破壞。後來,這樣的情況越演越烈,到了明朝正德年間時,明王朝賬面上的軍屯土地,就只剩下了1600萬畝,不到永樂年間的百分之十七。就這數字還“注水”。

“軍屯”到了這個地步,別說給國家軍備“輸血”,就是“養兵”也難。不容否認,明朝軍隊發展到崇禎年間,已經問題成堆,除了國家缺錢,軍隊的腐朽敗壞也加劇。“沒錢發餉”還引發了一撥撥叛亂兵變,以至於官軍們“動以打糧爲名,劫商賈,搜居積”成了常態。

這樣的大明王朝,怎麼會不滅呢?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