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一路連升八級的大明才子,解縉最後卻沒善終

一路連升八級的大明才子,解縉最後卻沒善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解縉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一路連升八級的大明才子,解縉最後卻沒善終

洪武二十一年秋,“三甲進士”解縉正式進入仕途,被授職翰林庶吉士。這是個預備幹部,沒有實際職權,相當於皇帝的備用祕書。

朱元璋經常招才子進宮,帶在身邊,不離左右。他曾經一邊吃飯一邊拍着解縉的肩膀說了這樣一句話:“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

意思是:咱倆這關係,名爲君臣,實際上就是父與子的關係,你有什麼話,儘管對我說,別有顧慮。

隨後解縉做了《大庖西封事》和《太平十策》鍼砭時弊,朱元璋七字評語:“有才”,“年少而語誇”。

不久,解縉的父親解開入京覲見朱元璋。朱元璋說,把你兒子帶回家,讓他繼續讀書,十年後,大器晚成,大用未晚也。

朱元璋死後,解縉被啓用,只封了一個從九品的翰林待詔,終建文一朝,解縉鬱悶地失聲了,成爲歷史中的靜默者。

永樂元年,明成祖朱棣登基,解縉因受命寫《登極詔》升任翰林侍讀,正六品。爲何連升8級呢?對,就是因爲方孝孺寧死不從,株連十族的《登極詔》。

解縉的友人後來在回憶時說朱棣入嗣大位之初,所有朝廷的重大公告和重要講話,都出自解縉的手筆。

這份奠定朱棣上位正當性的重要文獻,舉朝望去,恐怕唯有解縉有能力執筆駕馭了。

《登極詔》如此解釋朱棣取代朱允炆的皇位:朱棣援引“祖訓”,起兵靖難清君側,欲效仿周公輔成王的故事,哪知道攻到南京,建文君已自焚而死。無奈之下,迫於衆議,推辭再三,只好勉強即位。

朱棣對解縉的文筆,相當滿意。此後整整五年,都把才氣逼人的解縉當成寶,寵上天。

先是下旨命解縉與黃淮、胡廣、楊士奇等人到文淵閣辦公,參與機務。 明朝是不設丞相的,解縉成爲明朝首任內閣大臣之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開始了他輔佐朱棣治國的輝煌時期。

永樂二年(1404年),解縉升爲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成爲內閣首輔。

然而,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時常讓人不得不信。

朱棣喜歡在靖難之變中征戰有功的二子朱高煦,不喜歡身體肥胖、性格柔仁的長子朱高熾。解縉在多個場合向朱棣委婉進言,說服其早立長子爲太子。

多嘴多舌的解縉,顯然也因此得罪了儲位旁落的朱高煦。

朱高煦屢次在朱棣面前說解縉的壞話。或許是出於補償心理,朱棣明知是朱高煦的構陷之詞,還是逐漸疏遠瞭解縉。

解縉勸諫,要朱棣注意約束朱高煦。朱棣怒喝,說解縉是“離間骨肉”。最終,朱高煦造謠解縉將儲位之爭泄露到了外廷,朱棣遂將解縉貶謫到了廣西和交趾。

到永樂八年,解縉入京奏事,朱棣恰好帶兵北征,不在京師。解縉就謁見了太子朱高熾,然後返回交趾。

一路連升八級的大明才子,解縉最後卻沒善終 第2張

朱高煦得知此事,告解縉故意在皇帝外出的時候私自見太子。言外之意,太子和解縉或有不軌圖謀。

結果,解縉因此莫須有之罪,在次年被逮捕入獄。

需要留意的是,在解縉遭遇貶謫、下獄的時候,朝中沒有人站出來替他說話。

永樂十三年,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朱棣見到解縉姓名問:“縉猶在耶?”紀綱會意,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第二日卒。時年47歲。離重獲自由,僅隔着皇帝的匆匆一瞥與隨口一問。解縉去世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兒宗族都被流放到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