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姚崇爲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什麼心法呢?他堅守的四個心法是什麼?

姚崇爲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什麼心法呢?他堅守的四個心法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姚崇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姚崇是唐代著名宰相,從武則天朝到唐玄宗朝,姚崇一直官居高位,長期擔任兵部尚書、宰相等重要職位。雖然武週末期、睿宗時期朝廷都爆發過政變,但是不管誰來當皇帝,姚崇始終隆恩日盛,有“救時宰相”之稱,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唐朝四大賢相”。致仕之後安享晚年,71歲高齡去世,玄宗下詔追贈他爲太保、揚州大都督,諡號文貞。

姚崇爲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何心法呢?

姚崇爲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什麼心法呢?他堅守的四個心法是什麼?

考察姚崇一生,其爲官主要是堅守了四字心法。哪四字?一曰正、二曰勢、三曰勤、四曰知人。下面,我們來仔細分析。

所謂正,就是正直。爲官者的正直,就是要不畏強權,敢於堅持正道,敢做敢爲。一個正直的人,在強權面前能堅持自己的信念,有時候需要義無反顧的勇氣,有時候則需要和光同塵的委婉。在姚崇的宦海生涯中,他一直秉持着正直的爲官本性。不畏強權,辦事公道,深得稱道。

武則天時期,大興詔獄,酷吏當道。這些人爲了迎合武則天,羅織李唐朝宗室和公卿大臣的罪名,黨同伐異。但是,姚崇在擔任司刑丞期間,卻能夠持法公正,反對羅織罪名和濫用刑法。在姚崇的堅持之下,保全了許多人的性命。當時武則天對舊大臣和李唐宗室極度猜疑,只要能迎合武則天,羅織罪名對李唐宗室進行打擊,必定能取得武則天的歡心,升官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是,此時就能顯現出姚崇的高貴之處,他執法公正,自己從來不羅織別人罪名,也反對別人這麼幹。甚至在武則天面前,他也堅持己見。

聖曆元年( 698)九月,武則天曾與侍臣談論起周興、來俊臣主持刑獄時,朝臣反逆案件頗多一事,懷疑其中是否有冤獄。姚崇就直言不諱地說:自垂拱以來(685年起,688年止),屢興大獄,被告發的人都身死家破,而真正逆反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被誣告。告發的人爲了邀功,不惜羅織罪名,風氣之盛,比漢朝的黨錮之爭還嚴重。他還以自己和全家性命向武則天保證,內外朝臣,“更無反逆者”,若有舉報,“但收掌,不須推問”,等待日後驗證。如卻有反逆,再行問罪。

姚崇爲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什麼心法呢?他堅守的四個心法是什麼? 第2張

武則天聽後很高興,說:“以前宰相皆順成其事,讓百姓都認爲我是濫用酷刑的皇帝。聞卿所說,甚合朕心。”當即賜銀千兩,以褒獎姚崇的忠貞。

堅持正義,必將得到回報。周興、來俊臣之流,羅織罪名、諂媚主上、構陷忠良,他們雖一時得勢,但終究不長久,最終自己也嚐到了惡果。姚崇正是因爲堅持正直,秉公執法,最終得到武則天的賞識,坐上了宰相的高位。

所謂勢,就是事情發展的趨勢。能看清形勢的人,懂得順勢而爲。姚崇在這方面做得也很成功。武周晚期,姚崇和張易之不和,受到張易之排擠。張易之仗着武則天的信任,在朝中爲所欲爲。他多次在武則天面前誹謗姚崇,要把他擠出中樞。

長安四年( 704)九月,姚崇被貶爲司僕卿。此時他並沒有做過多的辯解,也沒有表現出消沉。他知道,張易之橫行不了多久。果然,武則天在第二年春就病倒了。此時,姚崇看清了朝局的形勢,及時回到京城,與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除掉張易之、張昌宗等奸臣,逼迫武則天退位,擁護中宗復辟。這波操作,主導者是張柬之,但八十高齡的張柬之主要是決策,之所以有驚無險地除掉張易之等人,把中宗扶上位,具體執行還是靠姚崇等人。

唐玄宗當了皇帝后,再次召姚崇入宮,委以重任。姚崇則瞅準時機,實時提出了十條施政建議,主要是:實行仁政,不貪邊功,法行自近,宦官不參與朝政,拒絕租賦外的貢獻,戚屬不任臺省官,對朝臣要以禮相待,納諫從善,杜絕營造佛道的寺觀,以兩漢外戚專權爲鑑戒等。唐玄宗聽完這十項建議,欣然接受。這些建議,成爲開元盛世的政治條件。

姚崇順勢而爲,認清大勢所趨,使得他在政權更迭的關鍵時刻站穩了腳跟。在睿宗朝、玄宗朝都官居宰相,長期在權力最高層。

姚崇爲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什麼心法呢?他堅守的四個心法是什麼? 第3張

所謂勤,指的就是勤勉刻苦,對本職工作以內的事情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勤勉刻苦的結果,必然是業務熟練,辦事效率高。所謂業精於勤荒於嬉,勤奮敬業,對各項工作自然精通。姚崇爲官,十分勤奮。勤奮,是姚崇從小就養成的習慣。少年時,他爲人豪爽,崇尚義氣,但不知讀書。到了二十歲的時候,他纔開始發憤讀書,從此勤勉刻苦,一生都保持勤奮的習慣。

開元三年( 715)正月,姚崇的一個兒子去世了,他請假十幾天,回家料理喪事。結果,在他請假期間,案牘積壓,另一位宰相盧懷慎遲遲不能處理,由於工作積壓太多,他不得不主動向玄宗請罪。玄宗說:“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鎮雅俗耳。”由此可見,姚崇爲官有多勤奮。姚崇假滿復職後,十幾天積壓的政事,很快就被裁決完畢,積壓的案牘,都順利地處理完成了。由此可見,姚崇精於吏道,處理政事“剖斷若流”,真不愧是“救時宰相”。

所謂知人,就是要通過一個人平時的言行,瞭解他的內心活動和能力。知人,是爲官最基本的條件,知人才能善任。不知人,任用不明、賞罰不清,不但辦不好事情,還可能危及自身仕途。姚崇爲官五十餘年,之所以能長期屹立不倒,和他“善於知人”是分不開的。

長安四年( 704)九月,姚崇被貶爲司僕卿。離京前,武則天讓他推薦一個宰相人選。要從對武則天說,老臣張柬之深厚有謀,能決斷大事,可任宰相。於是,同年秋,年近八十歲的張柬之被任命爲宰相。不久之後,宰相張柬之聯合桓彥範、姚崇等人在武則天病重期間發動政變,成功剷除了張易之、張昌宗,擁護中宗復位。

姚崇爲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什麼心法呢?他堅守的四個心法是什麼? 第4張

玄宗時期,張說曾試圖阻止姚崇擔任宰相,但是未能得逞。於是,張說心裏很不安,就私自下和岐王聯繫,以求利用岐王對姚崇進行打擊。姚崇對張說的行爲了如指掌。但是,他並沒有進行反擊。而是在一次退朝時,詐腳上患病,行動緩慢。玄宗體恤道,所患何病。姚崇則說:“心中有憂慮,痛不在足”。玄宗聽出玄機,便問是何事,姚崇說:“岐王陛下愛弟,張說爲輔臣,而密乘車入王家,恐爲所誤,故憂之。”唐玄宗忌諱宰臣與諸王交通,恐謀不軌,遂將張說貶爲相州刺史。從這件事情,可以姚崇既能準確拿捏玄宗的心思,又能摸準張說的動機,可謂“知人之明”,只有這樣,出手才能做到穩準狠,一招制敵。

姚崇致仕後,請求宋璟代替他出任宰相。姚崇與宋璟共事多年,深知其德行和才能。玄宗同意他的推薦。宋璟繼任後,對朝政多有裨益。正因如此,他與姚崇並稱爲開元賢相。姚崇的這次舉薦,也深得史家好評,宋代歷史學家洪邁說:“姚崇避位,薦宋公自代。唯賢知賢,宜後人之莫及也。”

姚崇以四條心法勇立大唐官場而不敗,足可見其厲害。可是,這四條心法,總結起來容易,要真正做到,卻是非常艱難。普通人得其一二,足以安身立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