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爲什麼說朱祁鎮纔是明朝滅亡的第一罪人?

揭祕:爲什麼說朱祁鎮纔是明朝滅亡的第一罪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爲您講述朱祁鎮的故事。

1644年,延續了國祚276年的明朝滅亡於崇禎皇帝朱由檢手中。後人在惋惜這一王朝的同時,將明亡的責任大多歸於末代皇帝朱由檢身上,認爲他志大才疏、猜忌多疑,勤政卻無善政,用了十七年,將一個龐大的帝國生生折騰亡國了。

但早在清朝時,就有人提出了“明之亡,非亡於崇禎,而亡於天啓,實亡於萬曆,始亡於嘉靖”的觀點。

天啓皇帝朱由校、萬曆皇帝朱翊鈞、嘉靖皇帝朱厚熜這三人,分別在位22年、48年和46年,加起來共有116年,快佔到明朝總壽數的一半了。

這麼多年下來,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錯誤,如天啓皇帝重用宦官魏忠賢;萬曆皇帝長達二十七年不上朝,以及十多年的太子之爭,導致朝中黨爭不斷,最終讓東林黨做大;嘉靖皇帝執着於大禮議之爭,又崇信道教,寵信嚴嵩等,這些事情都讓明朝這個龐大的帝國,一步步地腐爛,並最終倒塌。

但追溯源頭,無論是後來的宦官專權問題,還是文官與皇帝對立、明朝衛所軍隊不堪一擊等問題,其實都跟另一個皇帝有關,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鎮。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裏說朱祁鎮這個人魅力極大,是個大好人。朱祁鎮被俘虜後,在瓦剌部都有無數的蒙古人仍自發地保護他,爲他能夠返回大明獻策獻力。

揭祕:爲什麼說朱祁鎮纔是明朝滅亡的第一罪人?

但就是這麼個大好人,在土木堡之變中,讓明朝五十萬精銳全軍覆沒,百年基業幾乎毀於一旦。土木堡之變,起碼在這三個方面影響了後來的明朝歷史。

一是大明武將地位迅速降低。土木堡之變中,英國公張輔(張玉之子,靖難功臣、平定過安南)、成國公朱勇(朱能之子,平定朱高煦之亂,兩敗蒙古)、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等能征善戰的將領全部戰死,從此武將集團徹底失去了同文臣對抗的能力。

明朝中後期,武將們的地位和文臣相差懸殊,這麼說吧,一個三品的武將和五品的文官見面,都得先行禮(有的甚至是跪拜禮),口稱下官。和宋朝類似,當時幾乎整個社會的人都歧視衛所兵丁,這種情況下,士兵們怎麼可能還會奮勇作戰,甘願爲國犧牲?

二是明朝軍隊精銳盡喪,讓明朝面對蒙古從此由攻轉守。從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起,明朝一直是經常性地主動征伐蒙古,如洪武年間藍玉的捕魚兒海之役,永樂年間的朱棣“五出漠北,三犁虜庭”,宣德年間,皇帝朱瞻基也曾親征蒙古並獲勝。但土木堡一戰,明朝最精銳的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全軍覆沒,從此明軍戰鬥力大幅度下降,再無力主動出擊,後來的于謙數次戰勝蒙古,也都是防禦作戰。

三是太監宦官集團的崛起。在立國之初,朱元璋就定下了“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的祖訓,朱祁鎮之前的幾十年間,明朝也從沒有宦官能夠掌控朝政,影響中樞,但到了他這一任,宦官王振崛起,不僅直接導致了土木堡之變的發生,也爲後來的劉瑾、汪直、魏忠賢等人蹚開了道路

不過話說回來,土木堡之變導致的文武失衡,皇帝爲了制衡文官,也只能依靠身邊的宦官,扶植他們來和楊廷和、徐階、趙南星等人打擂臺。

揭祕:爲什麼說朱祁鎮纔是明朝滅亡的第一罪人? 第2張

一場土木堡之變,導致的不僅僅是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兄弟倆的皇位之爭,更重要的是武將、文臣、宦官之間的權力失衡,這種失衡,最終經過兩百年的放大,讓明王朝徹底腐朽,並覆滅。

不過弔詭的是,土木堡之變的勝利方蒙古瓦剌最終也沒好過,在之後的上百年裏,蒙古各部再未對明朝造成過實質性的威脅。

土木堡之變是明軍不戰自潰,雖然瓦剌部獲利無數,但也因爭奪戰利品讓蒙古兵戎相見,脫脫不花汗敗亡,也先稱帝。但也先爲人又心胸狹窄,荒於酒色,土木堡之變後的第六年被其部下暗殺,之後瓦剌部逐漸衰微並分裂。

同時這場土木堡之變,也大大增加了蒙古人和大明的交流,讓大批的蒙古人藉機轉而投靠明朝,定居於北直隸各地。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奇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