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末世之君唐昭宗李曄在位有何貢獻?後世如何評價他的

末世之君唐昭宗李曄在位有何貢獻?後世如何評價他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爲您講述李曄的故事。

中國傳統的儒家學者和史學家,總是對亡國之君們抱有深刻的敵意和強烈的蔑視,假如從其廢墟上創建的王朝乃是爲讀書人們所推許的,則會變本加厲,甚至編造出許許多多子虛烏有的罪名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往亡國之君們的頭上扣屎盆子),故而這些可憐的亡國之君在身死國滅之後往往還要揹負上諸如殘暴不仁、荒淫無恥、昏庸無能等罪名。

末世之君唐昭宗李曄在位有何貢獻?後世如何評價他的

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唐朝的末代皇帝唐昭宗非但沒有被苛責,反而贏得不錯的名聲,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904年,朱溫殺死昭宗,將其第九子,年僅12歲的李柷立爲皇帝,即昭宣帝,三年後被朱溫廢黜。昭宣帝是個有名無實的君主,在真正意義上並非唐朝歷史的一部分,所以唐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應該是他的父親昭宗。)

原因只能且必須從其在皇帝位子上的作爲來尋找。

中國傳統的儒家學者和史學家,總是對亡國之君們抱有深刻的敵意和強烈的蔑視,假如從其廢墟上創建的王朝乃是爲讀書人們所推許的,則會變本加厲,甚至編造出許許多多子虛烏有的罪名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往亡國之君們的頭上扣屎盆子),故而這些可憐的亡國之君在身死國滅之後往往還要揹負上諸如殘暴不仁、荒淫無恥、昏庸無能等罪名。

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唐朝的末代皇帝唐昭宗非但沒有被苛責,反而贏得不錯的名聲,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904年,朱溫殺死昭宗,將其第九子,年僅12歲的李柷立爲皇帝,即昭宣帝,三年後被朱溫廢黜。昭宣帝是個有名無實的君主,在真正意義上並非唐朝歷史的一部分,所以唐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應該是他的父親昭宗。)

原因只能且必須從其在皇帝位子上的作爲來尋找。

唐昭宗李曄,唐朝第二十位皇帝(888年—904年在位)。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文德元年(888年),在楊復恭擁立下即位,當時面臨的形勢是,大唐帝國在持續近十年的黃巢起義打擊下分崩離析,藩鎮和地方實力派紛紛擁兵自重,大唐朝廷能夠實施有效管理的地區僅僅侷限於京畿及其附近的京兆、同州和華州三地。而從與吐蕃接壤的四川,延伸到貴州、廣西、雲南、乃至越南(安南)和海南島等地,雖然歸帝國管轄,但與關中地區中間被割據勢力阻斷,根本無法給予有力的支援。

實際上昭宗即位時的戰略態勢非常清晰,關中地區周邊的任何一個實力派都擁有足夠的能力來將大唐朝廷置於死地。昭宗精明睿智,完全明白自己和朝廷面對的困境,但是,他不是選擇坐以待斃,而是選擇竭盡全力的去戰鬥,去復興大唐,如同黑夜中高舉長矛的唐吉坷德,義無反顧的衝向風車!

末世之君唐昭宗李曄在位有何貢獻?後世如何評價他的 第2張

昭宗的第一場戰鬥是剷除把持朝政的宦官楊復恭。

昭宗通過將高官和實權授予楊復恭的養子,統領神策軍的宦官楊守立,並賜予其國姓的手段,成功的將楊復恭集團從內部分化瓦解。鬥爭失敗的楊復恭逃離京師,糾集幾個支持他的節度使攻擊長安,結果被控制關中地區的兩個節度使李茂貞和王行瑜聯手擊敗,楊復恭被押送京師處死——唐昭宗獲得了勝利,掌握了朝政。

昭宗的第二場戰鬥是討伐李克用。

李克用是沙陀人,他率領的騎兵在鎮壓黃巢起義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唐朝廷給予的酬勞是山西的大部分地區控制權,但是當地的漢民普遍對其懷有深刻的疑懼心理,同時,河南的宣武節度使朱溫和東北的盧龍節度使李匡威也因之感受到直接的威脅,必欲除之而後快。於是在昭宗授意下,朝廷與朱溫和李匡威結成戰略同盟,共同出兵討伐李克用,爲此目的,衰弱中的朝廷徵集了近10萬軍隊,同時也耗盡了其體內的最後一滴脂肪。

假如聯軍能夠獲勝,則不但能恢復對山西部分地區的統治,而且可以極大的提高朝廷和皇帝的威望,然而,這場豪賭最終以失敗告終。

昭宗的第三場戰鬥是討伐鳳翔節度使李茂貞。

盤踞在關中西部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對朝廷的軟弱無力和軍事上的失敗極爲藐視,以至於893年寫信給昭宗皇帝,挖苦他在軍事上的失敗:未審乘輿播越,自此何之?(陛下如果再戰敗的話,還能逃到哪裏去呢?)

昭宗自然是勃然大怒,令太子率軍討伐,倉促組建又沒有數量優勢的唐軍被輕易擊潰,昭宗再次失敗。

至此,昭宗手中已經沒有了任何可堪使用的軍隊,甚至連保護自身安全的最小規模的禁衛都不能滿足,其命運完全掌握在周邊的幾個強大藩鎮手中。

大唐王朝作爲中原王朝當着武功第一的朝代,李唐皇室本身的尚武精神和堅忍同樣在皇族當着排名第一,昭宗李曄作爲唐朝的最後一位皇帝,爲了王朝和家族的尊嚴,知其不可而爲之,戰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對於這樣的末世之君,怎麼好意思苛責於他呢!?

實際上昭宗即位時的戰略態勢非常清晰,關中地區周邊的任何一個實力派都擁有足夠的能力來將大唐朝廷置於死地。昭宗精明睿智,完全明白自己和朝廷面對的困境,但是,他不是選擇坐以待斃,而是選擇竭盡全力的去戰鬥,去復興大唐,如同黑夜中高舉長矛的唐吉坷德,義無反顧的衝向風車!

昭宗的第一場戰鬥是剷除把持朝政的宦官楊復恭。

昭宗通過將高官和實權授予楊復恭的養子,統領神策軍的宦官楊守立,並賜予其國姓的手段,成功的將楊復恭集團從內部分化瓦解。鬥爭失敗的楊復恭逃離京師,糾集幾個支持他的節度使攻擊長安,結果被控制關中地區的兩個節度使李茂貞和王行瑜聯手擊敗,楊復恭被押送京師處死——唐昭宗獲得了勝利,掌握了朝政。

昭宗的第二場戰鬥是討伐李克用。

李克用是沙陀人,他率領的騎兵在鎮壓黃巢起義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唐朝廷給予的酬勞是山西的大部分地區控制權,但是當地的漢民普遍對其懷有深刻的疑懼心理,同時,河南的宣武節度使朱溫和東北的盧龍節度使李匡威也因之感受到直接的威脅,必欲除之而後快。於是在昭宗授意下,朝廷與朱溫和李匡威結成戰略同盟,共同出兵討伐李克用,爲此目的,衰弱中的朝廷徵集了近10萬軍隊,同時也耗盡了其體內的最後一滴脂肪。

假如聯軍能夠獲勝,則不但能恢復對山西部分地區的統治,而且可以極大的提高朝廷和皇帝的威望,然而,這場豪賭最終以失敗告終。

昭宗的第三場戰鬥是討伐鳳翔節度使李茂貞。

盤踞在關中西部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對朝廷的軟弱無力和軍事上的失敗極爲藐視,以至於893年寫信給昭宗皇帝,挖苦他在軍事上的失敗:未審乘輿播越,自此何之?(陛下如果再戰敗的話,還能逃到哪裏去呢?)

昭宗自然是勃然大怒,令太子率軍討伐,倉促組建又沒有數量優勢的唐軍被輕易擊潰,昭宗再次失敗。

至此,昭宗手中已經沒有了任何可堪使用的軍隊,甚至連保護自身安全的最小規模的禁衛都不能滿足,其命運完全掌握在周邊的幾個強大藩鎮手中。

大唐王朝作爲中原王朝當着武功第一的朝代,李唐皇室本身的尚武精神和堅忍同樣在皇族當着排名第一,昭宗李曄作爲唐朝的最後一位皇帝,爲了王朝和家族的尊嚴,知其不可而爲之,戰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對於這樣的末世之君,怎麼好意思苛責於他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