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安祿山唯獨懼怕權相李林甫,背後真正原因是?

安祿山唯獨懼怕權相李林甫,背後真正原因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李林甫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安祿山升任御史大夫,在玄宗的盛寵下,安祿山覲見甚至都不用行禮,王鉷也是御史大夫。一次,羣臣朝見皇帝,李林甫命王鉷上前行禮,王鉷彎腰作揖十分標準,安祿山在旁看到這一幕,嚇得呼呼直喘,隨即也恭敬地行禮。

在此之前,安祿山已經是範平、平盧節度使,手握重兵。當時,唐朝一共設置有安西、北庭、河西、隴右、朔方、河東、范陽、平盧、劍南、嶺南,十個節度使,之後安祿山又在玄宗面前討得河東節度使,一人總領三鎮節度使。

安祿山本就自命不凡,常常不把旁人看在眼中,事實上他也確實有這個能力。一時間,安祿山權勢滔天,卻唯獨對宰相李林甫恭恭敬敬。那麼爲何安祿山這麼畏懼李林甫呢?

一、李林甫也曾有恩於安祿山

史料記載“時宰相李林甫嫌儒臣以戰功進,尊寵間己,乃請顓用蕃將,故帝寵祿山益牢,羣議不能軋,卒亂天下,林甫啓之也。”

之所以安祿山能成爲唐朝最有分量的戍邊大將,一方面安祿山擅於統兵,屢立戰功,另一方面,也在於李林甫的提拔。雖說李林甫精通權謀,是個搞政治的行家裏手,但他也不想整日陷入爭鬥之中,尤其是那些邊防大將,是可以憑藉軍功入朝爲相的,比如曾經戰功卓著的王忠嗣將軍。

於是李林甫上疏玄宗,要求啓用番將,番將無法入朝爲宰相,那麼無形中,也就減輕了李林甫的競爭壓力。例如王忠嗣將軍,就曾是李林甫假想敵,公元738年,王忠嗣北伐契丹,在桑乾河大敗契丹聯軍,天寶年間,大敗突厥部落,立下赫赫戰功。

爲了防止王忠嗣出將拜相,李林甫誣陷王忠嗣欲起兵擁立太子,唐玄宗並不糊塗,但仍將王忠嗣貶出了京城。爲了防止這種事情再次發生,李林甫乾脆上疏重用番將,安祿山才藉此機會,鹹魚翻身。

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爲了一己私利,李林甫改變邊防格局,間接促使安史之亂爆發,在這一點上, 李林甫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然,李林甫也給安祿山說了不少好話,這樣一來,玄宗才更加信任安祿山。事實上,李林甫是有恩於安祿山的,俗話說得好,捧得起你就踩得扁你,既然安祿山是李林甫間接提拔上來的,那麼李林甫也有辦法將其扳倒,這一點安祿山是看在眼中,忌憚在心裏。

二、在唐玄宗面前,李林甫仍分量十足

皇帝是一國最高統治者,安祿山自然要不遺餘力地巴結,而宰相主導朝政大權,李林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同樣是安祿山得罪不起的。

安祿山唯獨懼怕權相李林甫,背後真正原因是?

李林甫雖說一直在不停地剷除異己,讓他的宰相之位獨霸朝堂,但他處理政務也是一把好手。李隆基並不糊塗,只要將事情交給李林甫,總能得到圓滿解決,而李林甫除了爭權奪利,對皇權也並無異心,這一點也讓李隆基比較放心。

隨着年齡增大,李隆基也對政務倦怠了,只想沉浸在楊玉環的溫柔鄉中,史書上是這麼說的“重接對大臣,及得林甫,任之不疑。”而且李林甫還擅於培養皇帝的個人愛好,皇帝身邊的幾乎所有人,都接到過李林甫的賄賂。

有時候皇帝不上朝,李林甫就將辦事地點移到了他家,文武百官都要到李林甫的府邸來請示,可見李林甫的權勢有多大。

史料記載“林甫利其虜也,無入相之資,故祿山得專三道勁兵,處十四年不徙,天子安林甫策,不疑也,卒稱兵蕩覆天下,王室遂微。”

正是在李林甫的幫助下,安祿山纔得到了三道重兵,穩住軍權十四年。對比權勢,安祿山也不是對手,這也可以叫做政治能量,既然安祿山要上位,就不能得罪李林甫,李林甫一旦嘴角一歪,那麼安祿山的好日子也許就到頭了。

三、李林甫權傾朝野十九年,論權術安祿山不是對手

李林甫獨相十九年,無出其右者,他身上最可怕的一點就是極高的權謀水平,甚至李林甫能將政治鬥爭演化爲一種藝術。但凡該和李林甫對着幹,幾乎都沒有好下場,比如張九齡、李適之。

史料記載“性陰密,忍誅殺,不見喜怒。面柔令,初若可親,既崖阱深阻,卒不可得也。公卿不由其門而進,必被罪徙;附離者,雖小人且爲引重。”

不論對付誰,李林甫都是面帶笑容,十分有親和力,而實際上,他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是有深意的,都是爲了將對手置於死地。如果不是他提拔的,必定會遭遇貶黜,只要跟李林甫攀上關係,就算再沒本事,照樣可以高官厚祿。

安祿山唯獨懼怕權相李林甫,背後真正原因是? 第2張

李林甫有個專門思考的廳堂,名爲月堂,只要他想整人了,就鑽到月堂裏琢磨,一旦李林甫從其中興高采烈的出來,他的這個對手必定要家破人亡。這些事,想來安祿山都是調查過的,對此安祿山只能是甘拜下風。

正可謂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安祿山能統兵,能搞政治,但他就是搞不過李林甫。每次安祿山見到李林甫,都跟老鼠見了貓一樣,每次入朝,安祿山總要派人去打探宰相的心情,藉此諂媚和奉承。

除此之外,在李林甫面前,安祿山就像一個透明人,李林甫總能猜到安祿山心裏的想法,以李林甫的本事,也應該能猜到安祿山有不臣之心,只不過爲了他自己的權勢,不說罷了。數九寒冬,安祿山見到李林甫,都會汗流浹背,瑟瑟發抖。

很多人說,如果李林甫不死,安祿山不敢造反,這其中也有一定道理。奈何李林甫是個奸臣,如果李林甫是位賢臣,那麼安祿山的日子就難過了,或許安史之亂也不會發生。總的來講,安祿山起兵造反,大唐由盛轉衰,李林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