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初三傑韓信和張良下場都不好 蕭何爲什麼能夠留到最後

漢初三傑韓信和張良下場都不好 蕭何爲什麼能夠留到最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漢初三傑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古代官場上,對於那些大臣而言,做的不好對不起天下百姓,做得好又會引起皇帝猜忌,細數歷史上那些有聲望的臣子,其中不乏因爲功高蓋主而被除掉的,朱元璋底下的臣子就是鮮明的寫照,即使幫助其從平民登上高位,一旦影響皇帝的權威時,那些臣子的下場仍舊是死路一條。

除了朱元璋,其實劉邦也是一樣,他能夠成功建立漢朝,蕭何、韓信、張良三人有着不可磨滅的功績,就連他本人也曾表示,之所以能夠得到這個天下,就是這三人在助他。

韓信深諳用兵之道,幫助他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張良善於謀劃,是他的智囊,蕭何爲他做好強有力的後盾。然而,後來的韓信、張良和蕭何,一個因被猜忌而死,一個被迫主動請辭,只有蕭何一直留在劉邦身邊。

可以說,古代的君臣相處之道當真是一門學問,若是沒有研究透徹,帶給自己的只會是殺身之禍,韓信屢戰屢勝,最後不還是慘淡收場?張良再怎麼聰明,最終不還是被迫辭官?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爲什麼蕭何能夠留用到最後呢?按理來說,他在百姓心中聲望很高,劉邦不可能不猜忌吧?

漢初三傑韓信和張良下場都不好 蕭何爲什麼能夠留到最後

一、張良、韓信先後“離開”,蕭何更爲“突出”

1、張良急流勇退,選擇歸隱

人們都知道,皇帝可以同患難,但是不可以同富貴,張良和劉邦之間的關係就可以用此來形容,張良早年幫助劉邦奪取天下,替他出謀劃策,多次以奇謀取勝,甚至還在危難之間救了劉邦性命。

然而,也正是因爲這長期的相處,張良這樣一個善於觀測人心的謀士,自然也發現了劉邦的特性,爲人善猜忌,根本不是可以共同享受富貴之人。

也正是因爲他深知劉邦的個性,深知自己可能已經擋了劉邦的“路”,爲了身家性命,毅然決然選擇歸隱,最終反而成就了一段佳話。圖片:張良選擇歸隱劇照

漢初三傑韓信和張良下場都不好 蕭何爲什麼能夠留到最後 第2張

2、韓信自恃功高,走上絕路

韓信與張良、蕭何二人相比,在爲政這條路上註定要艱難得多,他沒有另外兩位那般善於謀略,僅從他自恃功高、不斷謀取利益這點上就能看出來。

劉邦和楚國對峙得焦頭爛額之際,他卻要求劉邦封自己爲王,自古以來,同姓王爺都不好做,更何況是異姓王?儘管他在被封爲異姓王之後依舊聽從劉邦的指揮,但是劉邦怎麼可能全心全意的信任他呢?

即使他是打江山的元老,在影響了劉邦的權益之際,劉邦也還是會選擇除掉他。最終劉邦、呂后、蕭何等人共同作用,一代名將就這樣逝去了。

當初幫助劉邦打江山的三個人,一個接一個的“離開”,只剩下了蕭何,看似蕭何很厲害,實際上,沒有人替他分攤“影響力”,他也愈發“冒尖”,可能時時刻刻都在劉邦的猜忌之中,早已有一把刀架在他脖子上。

作爲元老級人物,他的地位過於特殊,再加上多年來在百姓心中的影響力,毫不誇張地說,蕭何步步都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一招被滅。圖片:韓信自恃功高劇照

漢初三傑韓信和張良下場都不好 蕭何爲什麼能夠留到最後 第3張

二、爲了消除劉邦的猜忌之心,蕭何被逼無奈做一事

1、忠心耿耿仍被猜忌

韓信的死與蕭何有着一定的關係,作爲韓信的伯樂,難道這是蕭何願意見到的事情嗎?不盡然吧!蕭何當初提攜韓信,也正是因爲熟知韓信的能力與秉性,然後到了後來,劉邦看不慣韓信,疑神疑鬼,作爲劉邦的臣子,這時候的蕭何選擇了劉邦,全力協助劉邦除掉隱患。

而除此之外,爲了劉邦的天下,蕭何更是盡心盡力,在劉邦外出平定叛亂之時,蕭何穩定後方,爲他安撫民心,接濟貧苦百姓,爲了民生當真是鞠躬盡瘁,從這一點來看,蕭何對劉邦是忠心耿耿。

然而即使這般,蕭何卻還是引起了劉邦的猜忌,在劉邦看來,蕭何能力太強,雖然給與他不少幫助,但是他在百姓當中的聲望着實是高,甚至還要超過於他。

對於天子而言,臣子更得民心,這怎麼能忍呢?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副場景,劉邦雖然在外打仗,但是卻常常派人詢問蕭何在幹嘛?看似是關心,實則是在試探和監視。圖片:蕭何穩定後方劇照

漢初三傑韓信和張良下場都不好 蕭何爲什麼能夠留到最後 第4張

2、負了百姓卻得到信任

蕭何是個聰明人,深知伴君如伴虎,對於劉邦的種種行爲,或許他也早已發現了玄機。當初幫助劉邦除掉韓信,劉邦爲了嘉獎他,賜他封邑五千戶,準他上朝時可以不穿朝服,但是蕭何卻並不敢聽從。

甚至在劉邦的一再試探之後,更是主動上繳家中錢財作爲軍需,將族人送去前線,奔赴戰場,爲國效力,也是送“人質”給劉邦以表示忠心吧。

儘管蕭何已經做到了這個地步,但此時的劉邦還是沒有完全消除疑心,爲此,蕭何身邊一個名爲召平的謀士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要他“敗壞名聲”。

“您雖然是在盡心盡力的做事,一心爲了天下百姓,得到了百姓的稱讚,但正是因爲你在百姓那裏聲望太高,隱有超過天子的趨勢,即使您沒有野心,也還是會引起天子的猜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表示忠心,最好的辦法就是敗壞您的名聲,讓百姓對您失望了,天子纔會愈發信任於您。”圖片:蕭何身居高位劇照

漢初三傑韓信和張良下場都不好 蕭何爲什麼能夠留到最後 第5張

這個主意看似是個餿主意,對於一向愛護百姓、廉潔奉公的蕭何來說,實施起來着實有難度,但是爲了消除劉邦的猜忌,他只得如此爲之,違揹着良心搶佔百姓土地,損公肥私,搞得百姓對他怨聲載道,後來劉邦在外征戰結束回城之際,有百姓圍到劉邦面前告狀,投訴蕭何的種種劣跡。

按理來說,臣子做了這等壞事,天子應該惱怒纔是,但劉邦卻是“多雲轉晴”,對蕭何的處治也是“雷聲大,雨點小”。他嚴厲的審問蕭何,“怎麼會做出這等事情?”實際上心中早就樂開了花。

他抓住了蕭何的把柄,自以爲蕭何也是那種眼界小之人,在百姓那裏的聲望也沒有那麼高了,不會威脅到他的存在,自此對蕭何更加信任。圖片:蕭何劇照

漢初三傑韓信和張良下場都不好 蕭何爲什麼能夠留到最後 第6張

從蕭何的事蹟來看,爲臣者,僅有優點也是不太行的,有好有壞,方便皇帝把控,這纔是爲臣之道。如此看來,蕭何能夠一直留在劉邦身邊做事,也當真不是那麼容易的。對此,各位朋友怎麼看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