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羽殺宋義是爲公還是爲私?宋義是個怎麼樣的人?

項羽殺宋義是爲公還是爲私?宋義是個怎麼樣的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項羽殺宋義是爲公還是爲私?宋義是個怎麼樣的人?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項羽和宋義之間的事情,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爭議的一點。宋義堅持要等秦兵和趙兵打完了才肯出手,不管到時候是秦兵勝利還是趙兵勝利,在他看來都是對楚兵有利的。他認爲,披甲上陣,自己不如項羽,但是在排兵佈陣把握時機上面,項羽不如他。可項羽卻不這樣想,他希望能夠儘快出兵,後來乾脆直接殺了宋義,取代了他的位置。項羽這樣做到底是因爲自己的私事,還是爲了想要打贏秦兵?

項羽殺宋義是爲公還是爲私?宋義是個怎麼樣的人?

蘇軾《范增論》說:“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爲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爲楚之興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於稠人之中,而擢以爲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項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後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之殺卿子冠軍也,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爲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哉!”

蘇軾之論,直小兒之謬論!蘇軾文名極高,影響很大。少年時期讀蘇軾此文,信以爲真,其遺誤後世甚巨。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項氏謬計四”條說:“項氏謬計凡四。方項梁起江東,渡江而西,並諸軍連戰勝。及陳涉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此時天下之望已繫於項梁。若不立楚懷王孫心,即其後破死於章邯之手,而項羽收其餘燼,大可以制天下。范增首唱議立懷王,其後步步爲其掣肘。使沛公入關,羽得背約名;殺之江中,得弒主名。增計最拙,大誤項氏。謬一。……六國亡久矣,起兵誅暴秦而患無名,何必立楚後,制人者變爲制於人。而懷王者公然主約。既約先入關者王之,而不使項羽入關,是明明不欲羽成功也。獨不思己本牧羊兒,誰所立乎?既不能殺項羽而顯與爲難,且不但不使羽入關而已,並救趙亦僅使爲次將,所使上將則妄人宋義也。羽於帳中斬其頭,如探囊取物。迨至羽屠咸陽殺子嬰後,懷王猶曰如約。如約者欲令沛公王關中也。兵在其頸猶爲大言,牧羊兒愚至此。范增謬計,既誤項氏亦誤懷王。”

顯然,王鳴盛之論正確,而蘇軾之論謬甚!

王鳴盛說懷王“愚至此”,說宋義是“妄人”,而蘇軾說懷王“賢”,以宋義爲“上將”是懷王“賢”的證據;王鳴盛說立義帝是范增誤項氏,而蘇軾說“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蘇軾亦“妄人”也,“愚至此”!

項羽殺宋義爲公還是爲私?宋義該殺不該殺?

答:宋義該殺,項羽殺宋義是爲公不是爲私!

項羽殺宋義是爲公還是爲私?宋義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2張

《史記》項羽本紀說:“項梁起東阿西北,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爲君畏之。’項梁弗聽。乃使宋義使於齊。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將見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論武信君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徵,此可謂知兵矣。’王召宋義計事而大悅之,因置以爲上將軍,項羽爲魯公爲次將,范增爲未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曰卿子冠軍。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必矣。’宋義曰:‘不然。夫縛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蝨。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疲,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鬥秦趙。夫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按:“很如羊”,不詞;疑本作“怯如羊”,後世傳抄,訛“怯”爲“很”。),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乃遣其子宋襄使齊,身送之至吳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飢。項羽曰:‘將努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現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併力攻楚,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而專屬於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項羽於是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楚字衍)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爲假上將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懷王。懷王因使項羽爲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焉。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戰,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於是爲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宋義奉命將兵救趙,而曰“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疲,我承其敝”,出賣友國友軍,違抗懷王救趙令。項羽指出其錯,則“下令軍中,曰:‘猛如虎,怯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威懾項羽,不服從就殺頭,其罪當誅三年亡秦戰爭,齊最卑鄙自私無恥,不顧大義。田儋救魏戰死,齊立“故齊王建之弟田假爲齊王,田角爲相,田間爲將,以距諸侯。田榮(田儋弟)之走東阿,章邯追圍之。項梁聞田榮之急,乃引兵擊破章邯軍於東阿。章邯走而西,項梁因追之。而田榮怒齊之立田假,乃引兵歸,擊逐齊王假。假亡走楚,齊相田角亡走趙,角弟田間前救趙,因留不敢歸。田榮乃立田儋子市爲齊王,榮相之,田橫爲將,平齊地。項梁既追章邯,章邯兵益盛,項梁使使告趙、齊,發兵共擊章邯。田榮曰:‘使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乃肯出兵。’楚懷王曰:‘田假與國之王,窮而歸我,殺之不義。’趙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於齊。齊曰:‘蝮蟄手則斷手,蟄足則斷足。何者?爲害於身也。今田假、田角、田間於楚、趙非直手足疾也,何故不殺?且秦復得志於天下,則齮齕用事者墳墓矣。’楚、趙不聽,齊亦怒,終不肯出兵。章邯果敗殺項梁,破楚兵,楚兵東走。而章邯渡河圍趙於鉅鹿。項羽往救趙,由此怨田榮。”(《史記》田儋列傳)

項羽殺宋義是爲公還是爲私?宋義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3張

田榮爲私利,不肯出兵與項梁共擊章邯,致項梁爲章邯所敗而死,其卑鄙自私,不顧大義甚矣!項梁之敗死,田榮有見死不救之罪,殺項梁者,田榮也。

楚、趙不殺田假、田角、田間,田榮、田橫就不救趙。田榮退出亡秦聯合戰線,經營自己的獨立王國。

宋義所遇齊使高陵君顯,是田榮派來說楚懷王,說楚殺田假的使者。懷王不聽,田榮以此不救趙。田榮之使者高陵軍顯未能完成田榮交給的任務,轉而對懷王說:“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徵,此可謂知兵矣。”懷王因此召宋義“與計事大悅之,因置以爲上將軍。項羽爲魯公,爲次將,范增爲末將,救趙”。齊使高陵軍顯在置宋義爲上將軍之舉中起了決定性作用。而齊使高陵君顯的使命是來破壞楚救趙的。歷史沒有留下證據證明齊使高陵君顯與宋義達成了什麼約定,宋義率楚軍救趙途中,“留安陽四十六日不進”,而“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吳鹽”。齊相乃田榮,田榮爲什麼把相位讓宋義之子宋襄?顯然,宋義與齊使高陵君顯達成了某種祕密協定,宋義與田榮結盟,田榮才把相位讓給宋義之子宋襄。田榮給了宋義子宋襄相位,宋義肯定也要給田榮某種好處。

宋義能夠給田榮什麼好處呢?宋義率楚軍救趙,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而忙着“遣其子宋襄相齊”,送走兒子後,宋義又日“飲酒高會”,不進軍,顯然是等其子宋襄之使者回報,田榮是否真讓齊相位與宋襄,然後做下一步打算。下一步打算是什麼?最低限度,田榮肯定要求殺田假,然後出兵救齊。而這是宋義的權力做不到的事,懷王已決定不殺田假“以市於齊”;田榮的最高要求,自然是要宋義兵諫,脅迫懷王殺田假,不然,則以兵屬齊,叛楚降齊。

宋義於將兵救趙途中,私通外國,與齊結盟,爲一己私利(爲其子宋襄相齊),出賣國家利益,破壞亡秦聯合戰線,公然叛楚。項羽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王陰令羽誅之。’”雖屬獨斷專行,先斬後奏,而理由正當而正確,“宋義與齊謀反楚”有真憑實據。

宋義有當斬之罪,項羽殺之,是爲公不是爲私!

宋義叛楚,懷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項羽不追究懷王,是顧全大局。假令項羽不殺宋義,宋義與齊密約實現,則救趙無望,秦滅新造之趙,必舉燕、齊;秦復得趙與燕、齊,則亡秦戰爭結局,不可預料。蘇軾歷史知識不及格,以小兒之見,妄論歷史人物,沾污了他的文名。

懷王以宋義“爲上將軍,項羽爲魯公爲次將,范增爲未將,救趙”,爲的就是限制項羽的權力和勢力。這首先是不顧大局,其次是無智略,王鳴盛說懷王愚,甚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