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李泌是中唐的續命人?他爲什麼不太出名?

爲什麼說李泌是中唐的續命人?他爲什麼不太出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泌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提起大唐名相,首先想起來的就是魏徵、長孫無忌等人,其次呢,那就是姚崇、宋璟,而在唐中期,還有一位超乎尋常的高人,那就是李泌。如果說魏徵是王道的踐行者,姚崇是開元盛世的締造者,那麼李泌就是中唐的續命人。

之所以李泌不太出名,一方面在於安史之亂後,唐帝國已經由盛轉衰,這個趨勢任何人也無法改變,縱使雪中送炭令人感動,仍不及錦上添花來得瀟灑。除此之外,李泌崇尚的是老莊之道,跟正統的儒家思想有所衝突,加之李泌並不執着於自己的聲譽和名望,以至於他的名氣並不算大。

一部《長安十二時辰》,讓李泌也火了一把,只不過李泌並非劇中那個被人掣肘的年輕人,而是一位高明到極點的戰略家。在李泌這裏,幾乎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皇帝有疑惑,李泌總能給出最佳答案,他就好比一臺精密的量子計算機,幾乎從不出錯,他總能準確判斷出事情的走向,並得出正確的決策。

一、單人獨騎,不費一兵一卒,解決陝州叛亂

李泌輔佐四朝帝王,且從不貪戀權位,在唐王朝最困難的時期,總能看到李泌的身影。公元783年,藩鎮割據局面愈演愈烈,在此之前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反叛,朝廷派涇原軍兵去解圍襄城,涇原兵路過長安,沒有得到良好的補給,反而吃不好睡不好,也沒有賞賜,一怒之下,這些大兵直接挾持節度使姚令言譁變。

爲什麼說李泌是中唐的續命人?他爲什麼不太出名?

唐德宗被迫放棄長安,到奉天避難。一時間叛軍四起,大唐的版圖內數個節度使宣佈獨立,有的稱王,有的自立爲帝,在國家最危難之時,德宗找來了李泌。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一波不平一波又起,陝虢都兵馬使達奚抱暉毒死了節度使,要自己獨攬軍中大權,還上奏朝廷索要節度使旌節。在德宗年間,這種事情時有發生,節度使們常常不受朝廷的控制,廢立節度使和任免節度使大多地方自己說的算,一般來講,要想解決問題,朝廷無非兩個辦法,一個就是派兵鎮壓,另一個就是服軟,被迫承認那個節度使。

達奚抱暉雖說算不上個狠角色,但陝州所處的位置十分重要,如果陝州反叛,就會阻斷朝廷水路、陸路的運輸,影響巨大,且達奚抱暉還可能私下聯合李懷光的叛軍。

最大的麻煩,就該讓最厲害的人物去解決,隨即德宗派李泌去解決陝州的叛亂。德宗問李泌需要多少人,李泌回答:“陝州三面絕壁,易守難攻,如果派兵攻打,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拿下,請讓我獨自前往。”

李泌是德宗的頭號智囊,他不想失去李泌,但事關緊急,德宗也只得放手一搏。李泌很清楚,要想解決陝州的問題,就要解決達奚抱暉,主要的關鍵,就看達奚抱暉有多少人擁護,如果他不得人心,那麼就好辦了。

爲什麼說李泌是中唐的續命人?他爲什麼不太出名? 第2張

在出發之前,李泌就找到陝州來上奏的官員,安撫道:“朝廷派我去不是接替節度使,而是領運使,由於陝州在鬧饑荒,我們主要的目的是督促江淮的糧運,來救濟陝州。”

隨即李泌奔赴陝州,得知朝廷派人來,達奚抱暉高度警惕,並禁止手下人接觸李泌,可是還沒等達奚抱暉下令,將領們就私自跑出來見李泌。這說明將帥不和,李泌心中也有了把握。不久之後,在距離陝州城十五里處,達奚抱暉前來接見。

李泌表明了朝廷不予追究的態度,並對其道:“軍中煩言,不足介意。公等職事皆按堵如故。”隨後李泌安撫衆人,很快軍心安定。第二天李泌找來達奚抱暉,馬上換了一副表情:“我不是可憐你纔不殺你,現在我給你一條活路,馬上帶着妻兒老小,找個地方躲起來,我保證你的安全!”

達奚抱暉沒有多話,就真的捲鋪蓋跑了,陝州問題得以圓滿解決,沒有費一兵一卒。這是因爲達奚抱暉沒有人支持,大多數將領心向李唐,只要解決了達奚抱暉本人,那麼一切都結束了。

假若李泌帶兵來攻,那麼陝州將領們就會團結在一起,到那時,就成了大麻煩,而李泌單人獨騎前來,安撫住軍心,只用三言兩語就解決了陝州的問題,其洞察力和對時局的控制力,令人佩服至極。

二、聯合回紇、雲南、大食、天竺,平定吐蕃心腹大患

史料記載“丁已,吐蕃大掠陽、吳山、華亭,老弱者殺之,或斷手鑿目,棄之而去;驅丁壯萬餘悉送安化峽西,將分隸羌、渾,乃告之曰:“聽爾東向哭辭鄉國!”衆大哭,赴崖谷死傷者千餘人。”

公元787年,唐王朝的內部叛亂基本消停了,但吐蕃仍是帝國的心腹大患,當年九月,吐蕃大肆擄掠吳山、華亭等地,隨意殺戮百姓,手段令人髮指。

隨即李泌將吐蕃問題提上議程,吐蕃曾經攻下長安,使唐代宗屈辱地逃入陝州,涇原兵變,唐朝曾聯合吐蕃平叛,但吐蕃背信棄義,常年侵犯唐朝邊境。換言之,吐蕃就是那種養不熟的主兒,總是兩面三刀,口心不一,所以唐朝和吐蕃的之間的矛盾也難以化解。

是時,回紇合骨咄祿可汗向唐朝求親,李泌意識到機會來了。爲了解決吐蕃問題,李泌向德宗上奏了一個提案,就是聯合回紇、雲南、大食、天竺,共同對付吐蕃,將吐蕃孤立,慢慢令其瓦解、消亡。

聯合其他政權都沒有問題,只有回紇,德宗是堅決不同意。公元762年,當時德宗李適還是太子,時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曾去會見回紇的牟羽可汗。牟羽可汗要求李適行晚輩之禮,儘管當時兩國結爲兄弟之國,但讓太子行禮,明顯是不可能的,牟羽可汗一怒之下將李適的隨從痛打一頓,韋少華等多人重傷而死。

爲什麼說李泌是中唐的續命人?他爲什麼不太出名? 第3張

雖然李適還是安然無恙,但他將此視爲奇恥大辱,所以要想德宗李適同意聯合回紇,很難。

合骨咄祿可汗殺掉了牟羽可汗,成爲回紇的實際統治者。李泌勸德宗道:“害少華者乃牟羽可汗,陛下即位,舉兵入寇,未出其境,今合骨咄祿可汗殺之。然則今可汗乃有功於陛下,宜受封賞,又何怨邪!”

意思就是合骨咄祿可汗殺掉了牟羽可汗,怎麼說也算是有功,應該封賞,怎麼能怨恨呢?雖然李泌這話說得有些牽強,但爲了朝廷的未來,李泌還是將臉面踩於腳下,三番五次勸說德宗。

德宗仍是不同意,李泌仗着和皇帝關係好,再次提出辭職,德宗當然不允許,接着,李泌再次給德宗擺事實,講道理,將事情掰開揉碎講給德宗聽,聰明的李泌最後給了德宗一個臺階。

臺階的內容如下 :請陛下讓我給回紇寫一封書信,並約定五條規定,一、讓回紇稱臣。二、讓回紇可汗做陛下的兒子。三、使者隨從不得超過兩百人。四、互市的馬匹不能超過一千匹。五、不準帶漢人或者胡商到塞外。

這幾點讓德宗找回了面子和裏子,隨即同意聯合回紇。回紇可汗也很識趣,全部答應下來。在四大強國聯合圍剿下,終於瓦解了這個窮兵黷武的政權,吐蕃從此難以再度發起擴張,最終走向了滅亡。

李泌來去輕鬆自如,從不貪戀權力和名位,所以總能全身而退,但他權謀詭譎、應變準確,一次次化解了大唐的危機,是爲中唐最著名的股肱之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