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斯和呂不韋相比 誰對秦國的貢獻更大

李斯和呂不韋相比 誰對秦國的貢獻更大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李斯和呂不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這個問題我覺得從個人經歷和主要作爲,還有歷史功過來分析。

呂不韋(?—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 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孫。

早年經商於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將秦國質子異人帶回秦國,扶植其成爲秦莊襄王后,被拜爲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併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爲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李斯和呂不韋相比 誰對秦國的貢獻更大

李斯(?-公元前208年),戰國末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崗鄉李斯樓村)人 。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少爲郡吏,曾從荀子學。戰國末年入秦國,初爲秦相呂不韋舍人,被任命爲郎。旋任長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時,上書力諫客不可逐,爲秦王採納。又爲秦並六國謀劃,建議先攻取韓國,再逐一消滅各諸侯國,完成統一大業。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全國後,作爲廷尉奉命與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等議定“皇帝”之號。後任丞相,多次隨始皇帝巡行。反對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議,主張禁私學、廢《詩》、《書》、六國史記及“百家語”。又以小篆爲標準,整理文字,作《倉頡篇》以爲範文。

李斯和呂不韋相比 誰對秦國的貢獻更大 第2張

兩位都是平民出身,呂不韋雖爲姜齊後人,但是田氏在齊國已經取代姜氏多年,商人在封建社會一直政治地位都不高。與李斯所從事農民政治地位相近。

呂不韋在秦國執政12年,他究竟有什麼政績呢?

一、編纂《呂氏春秋》,典故“一字千金”就是來源於此,誰能修改《呂氏春秋》一個字就獎勵千兩黃金。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呂不韋位列雜家,可稱呂子。

在先秦諸子著作中,《呂氏春秋》被列爲雜家,其實,這個“雜”不是雜亂無章,而是兼收幷蓄,博採衆家之長,用自己的主導思想將其貫穿。這部書以黃老思想爲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權下實行無爲而治,順其自然,無爲而無不爲。用這一思想治理國家對於緩和社會矛盾,使百姓獲得休養生息,恢復經濟發展非常有利。

呂不韋編著《呂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國綱領,又給即將親政的秦始皇提供了執政的借鑑。可惜,由於呂不韋個人的過失,使秦始皇對這部書棄而不用,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呂氏春秋》的價值逐漸爲後人領悟,成爲了解戰國諸子思想的重要資料。

李斯和呂不韋相比 誰對秦國的貢獻更大 第3張

二、滅東周,不絕其祀。立軍功,被封爲文信侯。

戰國後期,東周君已經是日薄西山,無足輕重。呂不韋爲了自己的封爵。(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就嚴格規定,沒有軍功或國家規定的其他幾種立功表現,絕對不能封爵。)呂不韋滅東周,因此功得以封侯。但我們要強調的是,呂不韋滅東周,但他沒有采取簡單的趕盡殺絕的方式,而是以陽人地賜周君,奉其祭祀。通過這一舉措,在列國中樹立了一個秦國爲“王者”的形象。這樣做,不僅起到了和緩諸侯列國中已經亡國者反抗情緒的作用,而且更能瓦解未滅諸侯國人民的鬥志。這種做法體現了呂不韋政治家的胸懷和遠見。

三、開疆拓土,爲秦國新增三郡。

爲秦國新增三個郡的版圖。呂不韋執政十二年,通過連年攻城略地,使秦國領土新增了三個郡的版圖,即三川郡、太原郡、東郡。通過平定周室,新設置了三川郡;蒙驁北伐,新置了太原郡;奪取魏國二十座城邑,設置了東郡。

四、擊退反秦五國聯軍。

擊退信陵君爲首的五國攻秦。山東五國聯軍前來進犯,被拒於河外。呂不韋執政期間,大大削弱了山東六國的軍事力量,爲秦始皇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五、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修建鄭國渠

關中是秦國的龍興之地,巴蜀是秦國的大後方。但關中原本地多鹼滷,糧食產量不高。四川在都江堰修建之前,也是自然災害頻發,百姓窮困。呂不韋當政之初,韓國意圖水工疲秦。派傑出的水利工程師鄭國赴秦,遊說秦國興修水利,從仲山起,開鑿一條引涇水、沿北山東注洛河的灌溉渠。工程進行中,覺察到了韓國的意圖,爲此要殺鄭國。鄭國說:“我確是爲韓國延長了幾年的壽命,但是這條灌溉渠如果修成了,秦國也可享萬世之利啊。”於是命他繼續主持施工,鑿涇水爲渠,長三百餘里,歷經數年完成了此項工程。這條水渠引淤濁而有肥效的水灌溉鹽鹼地四萬多頃,每畝的收成都高達六斛四鬥,秦國的關中一帶因此更加富裕起來。鄭國渠興建於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這是在呂不韋執政時期所修的第一個重大水利工程,當然算是呂不韋的政績了。

李斯和呂不韋相比 誰對秦國的貢獻更大 第4張

六、收羅人才,推薦李斯

對你沒有看錯,相對於春秋時期的封建貴族制,出身於平民的李斯,要想成長爲當時最強大國家的丞相,困難重重,反而呂不韋在後期還推薦了李斯,成就了他的輝煌。

呂不韋在秦國主政十二年,爲秦國統一天下收羅了大批的人才,做足了人才儲備。有兩個例證可以證明呂不韋引進人才的巨大影響。一是呂不韋自己有家僮萬人、門客三千,這些人是呂不韋編著《呂氏春秋》的主力軍,其中對秦國後來影響最大的是李斯、甘羅等賢才,這些人才並沒有因爲呂不韋身遭羈難而出走,而是大多留在了秦國,最終成爲秦國的棟樑之才。

李斯在秦國執政三十年 他究竟有什麼政績呢?

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他在被囚後寫給秦二世的信中自己作了總結,計有七條:第一條罪(功以“罪”說)是,我擔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經三十多年了。

1、我來秦國時秦國領土還很狹小。先王的時候,秦國的土地不過千里,士兵不過幾十萬。我用盡了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謹慎地執行法令,暗中派遣謀臣,資助他們金銀珠寶,讓他們到各國遊說。又在國內準備兵力,整頓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戰的人爲官,提高功臣的社會地位,給他們很高的爵位和俸祿,終於威脅韓國,削弱魏國,擊敗了燕國、趙國,削平了齊國、楚國,最後兼併六國,俘獲了他們的國王,擁立秦王爲天子。這是我的第一條罪狀。(臣爲丞相治民,三十餘年矣,逮秦地之狹隘。先王之時秦地不過千里,民數十萬。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遊說諸侯;陰修甲兵,飾政教,官鬥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爲天子。罪一矣。)

2、秦國的疆域並不是不廣闊,還要在北方驅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顯示秦國的強大。這是我的第二條罪狀。(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罪二矣。)

3、尊重大臣,提高他們的爵位,用以鞏固他們同秦政權的親密關係。這是我的第三條罪狀。(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

4、建立國家,修建宗廟,以顯示主上的賢明。這是我的第四條罪狀。(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

5、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標誌,統一度量衡和文字,頒佈天下,以樹立秦朝的威名。這是我的第五條罪狀。(更克畫,平鬥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

6、修築馳道,興建遊觀之所,以顯示主上志滿意得。這是我的第六條罪狀。(治馳道,興遊觀,以見主之得意。罪六矣。)

7、減輕刑罰,減少稅收,以滿足皇上贏得民衆的心願,使萬民百姓都擁戴皇帝,至死都不忘記皇帝的恩德。這是我的第七條罪狀。(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衆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

李斯以上全部節選自《史記》,就我個人歸納李斯的主要成就:1、支持嬴政皇帝提出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這一制度在秦以後的帝制社會裏一直沿用了近兩千年。2、統一文字。一律以秦篆爲統一書體,這便是小篆。中國書法四大書體真、草、隸、篆,隸、篆佔其半壁江山,這全是李斯的功勞。3、經濟上統一度量衡。度制以寸、尺、丈引爲單位,採用十進制計數;量制則以合、升、鬥、桶爲單位,也採用十進制計算;4、統一貨幣。在李斯的主持下,貨幣規定了以黃金爲上幣,以鎰爲單位。5、修馳道車同軌。李斯建議讓全國的車軌統一,並在全國範圍內修築馳道。

李斯和呂不韋相比 誰對秦國的貢獻更大 第5張

羅列出了,呂不韋和李斯的主要成就,難免會有自慚形穢的感悟,我等升斗小民身無寸功還要去評論這些人傑鬼靈。

書歸正傳,從成就講,李斯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吞併六國堅持郡縣制,倡導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並組織實施,利在千秋,不謙虛的講,如果沒有李斯的這一舉動,我們的中華名族可能會像現在的歐洲諸國一樣分崩離析。

而呂不韋也不愧爲一代名相,文治武功在春秋戰國時期也算翹楚,但是從成就上講,秦國的前幾任丞相與呂不韋也不分伯仲,商鞅的變法改革,武力伐魏;范雎的遠交近攻,長平之戰反間趙括代替廉頗;張儀的,以“橫”破“縱”。所取得成就均不下與呂不韋。

綜上所述,從成就上講,李斯對於秦國的貢獻是大於呂不韋的。

最後從歷史功過來分析,李斯的最大過錯是參與了胡亥、趙高的篡奪國家最高權力的活動。爲一己私利,趙高抓住了李斯保全爵位的私心,終於使李斯就範。 是國家爲大,還是一己爵位爲大,李斯作了錯誤的選擇。其結果不僅國亡,而且己亡。

另外一方面,力主輿論一律,造成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行爲。這也是流傳至今,李斯的各種評論皆將他描寫爲自私小人,害人害己。

再觀呂不韋

呂不韋禍亂宮闈,嬴政的生母趙太后,本身就是呂不韋的歌姬,嬴異人死後,趙姬一個人寡居深帷,本就年輕,還與呂不韋舊有情愫,一直藕斷絲連。

秦王政越來越大了,但趙太后一直淫亂不止。呂不韋唯恐事情敗露,災禍降臨在自己頭上,

就想了一個昏招。進獻了陰莖特別大的人嫪毐,引誘趙太后,讓趙姬移情別戀。最後,嫪毐叛亂,呂不韋受嫪毐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李斯、呂不韋兩人最後都不得善終,但從結果講,呂不韋造成的後果,比李斯的輕的多。

如若用貢獻一次衡量,呂不韋又強於李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