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養士三百的宋朝是什麼結局?爲何會被淪爲笑話?

養士三百的宋朝是什麼結局?爲何會被淪爲笑話?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宋朝養士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北宋熙寧四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變法已經進行了三年,反對變法的聲音聲此起彼伏。該年三月,宋神宗在資政殿和大臣們議事,宋神宗勸說大家:“變法雖然讓士大夫們很不高興,但對百姓卻是有利的。”這時,北宋名臣、三朝元文彥博說了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文彥博說:

“爲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這句話記載於《續資治通鑑長編》,文彥博的意思是說,我大宋是和士大夫一起共治天下,並不是和平民百姓一起治理天下。

文彥博作爲一代名相,他說這話,並不是失了水準,而是因爲在宋朝本就如此。

北宋另一位大臣張方平也說過類似的話,張方平對宋神宗說:

天下不能由陛下獨治,應由陛下和臣等共治。

張方平說這句話的時候,任副宰相(參知政事),他是蘇軾的好友, 更是宋朝文人的代表,當時“士大夫共治天下”乃是天下公認的準則。

養士三百的宋朝是什麼結局?爲何會被淪爲笑話?

歲月流轉,到了南宋末年,蒙古人兵臨臨安城下,南宋的兩位宰相陳宜中和留夢炎卻棄城逃跑,跟隨其逃竄的大大小小宋朝官員,多達上百位。這時,那些高喊“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人,瞬間沒有了責任擔當,他們的表現,幾乎有些不要臉了。

當時,年已66歲的太皇太后謝道清,看着空空如也的臨安城哭道:

我朝三百多年,對士大夫以禮相待。現在我與新君遭蒙多難,你們這些大小臣子,不見一人出來救國……

是啊,宋朝養士三百年,最後差點淪爲笑柄!關鍵時刻,一個人站了出來,此人姓文,名雲孫,他還有個響亮的名字——文天祥!

一、一位搖旗吶喊的忠臣

文天祥,原名文雲孫,生於公元1236年,江西廬陵人。廬陵人才輩出,北宋的歐陽修、南宋的胡銓皆是名臣,因歐陽修(“文忠”)和胡銓(“忠簡”)的諡號都含一個“忠”字,這讓文天祥羨慕不已,從小立志要做一個忠臣。

公元1256年,文天祥進京趕考,一舉考中狀元,當時他年僅20歲,意氣風發,宋理宗對他十分欣賞,感嘆說:

“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從此,文天祥才放棄文雲孫這個名字,改名爲“天祥”。

兩年後,蒙古大汗蒙哥兵分三路南下侵宋,宋理宗驚慌失措,宦官董宋臣趁機建議遷都,當時朝堂之上竟然無人敢反對。文天祥時任寧海軍節度判官,他上書請求宋理宗殺董宋臣來凝聚人心。但是,文天祥的奏摺被宋理宗駁回了,不僅如此,文天祥從此遭到了投降派的記恨。不久後,文天祥又抨擊權臣賈似道消極避戰,被賈似道貶官報復。

公元1273年,襄陽失守,蒙古人沿江直下,長江中下游危機。當時蒙古人已經持續侵略南宋約50年,南宋國力衰微,人才凋零,已經沒有底氣和蒙古人一戰,很多大臣開始首鼠兩端。公元1275年,蒙古大軍兵臨臨安城下,太皇太后謝道清和年僅4歲的宋恭帝趙顯大駭,急忙向天下人發出勤王詔書,希望天下有志之士來拱衛京師,只是,響應者寥若晨星。

養士三百的宋朝是什麼結局?爲何會被淪爲笑話? 第2張

宋朝養士三百年,沒想到會是這個結局。

當時,文天祥遠在江西贛州,見到朝廷的詔書後,他痛哭流涕。文天祥決定散盡家財,招募士兵趕往臨安護駕。

文天祥的好友勸他:大宋朝的正規軍在蒙古鐵騎面前不堪一擊,你這些臨時組建雜牌軍如果衝到前線,無異於以卵擊石。文天祥回答說:

吾亦知其然也。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餘年,一旦有急,徵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於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如此則社稷猶可保也。(出自《宋史·文天祥傳》)

文天祥的意思是說,他自己也知道此行是羊入虎口,但國家爲難自己無人出頭,他要以身殉國,來喚醒天下民衆。

文天祥帶兵大聲疾呼,他要號召天下人蔘與保家衛國,他要吶喊,他要以身殉國。

文天祥出發了……

二、一個搖搖欲墜的朝堂

文天祥帶着人馬從贛州一路趕往臨安,半路上逐漸有人加入他的隊伍,很快他的隊伍達到了上萬人,但這些人毫無作戰經驗,在蘇虞橋,文天祥遭遇了蒙古兵,雙方短兵相接,文天祥的上萬士卒慘敗,文天祥只得率領殘兵敗將退往餘杭。

幾天後,文天祥來到臨安城外,他拿出朝廷的詔書,請求入城。文天祥的要求,被宰相陳宜中拒絕了,在陳宜中看來,文天祥帶着這幫烏合之衆,壓根起不到作用。而且,文天祥越要抗敵,就顯得陳宜中越慫。

直到蒙古兵馬合圍臨安城,宰相陳宜中和留夢炎都想着逃跑,南宋士大夫們一個一個只顧奔命,文天祥纔有資格進入南宋最後的皇城。

當時,太皇太后謝道清舉目望去,大殿上竟然只剩下6位大臣,眼看着羣臣逃命,她下令在臨安城內張榜痛罵這些沒骨氣的官員,罵他們:

養士三百的宋朝是什麼結局?爲何會被淪爲笑話? 第3張

“平日讀聖賢書,所許謂何?乃於此時,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何以見先帝?”

然而,罵歸罵,接下來的危局還是要面對,當時朝中無人可用,文天祥被任命爲臨安知府。幾天後,朝中之臣越來越少,太皇太后只得頒發懿旨,任命文天祥爲右丞相兼樞密使。

當時南宋即將滅亡,宋恭帝趙顯年僅4歲,那些和高喊和宋朝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們所剩無幾,原本不被重用的官員卻回來勤王,這真是一個王朝的悲哀。

文天祥原本只是贛州知州,先被提拔爲臨安知府,然後又成了南宋丞相兼樞密使,這樣的升遷路線,若是放在和平年代,簡直是可遇而不可求。

但對於文天祥來說,這意味着他肩上的責任重大。對於南宋王朝來說,這種緊急提拔,意味着人才凋零,這是一種無奈,然而,因爲朝廷提拔的是文天祥,這也是一種幸運。

太皇太后派文天祥去和元軍主帥伯顏談判,文天祥只得領命而去,在談判桌上,伯顏十分囂張,文天祥代表大宋寧折不彎。伯顏很生氣,“怒拘之”,將文天祥扣押下來。

在文天祥被扣押的10天后,臨安城外發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絕望的宋廷,決定向蒙古人投降。太皇太后帶着宋恭帝出席了退位儀式,元軍主帥伯顏以勝利者的姿態走進了臨安城。忽必烈聽聞後,非常振奮,快馬加鞭通知伯顏,要把宋恭帝趙顯送往大都朝見自己。從此,宋朝的第16位皇帝趙顯離開宋朝的國土,再未歸來。

當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從後周孤兒寡母手中竊取政權,如今,宋朝也在孤兒寡母手中投降,冥冥之中,彷彿早有註定。

不過,太皇太后也算有氣魄,在投降之前,他派陸秀夫祕密將趙昰(7歲)和趙昺(5歲)兩位皇子送走,逃往福州。3個月後,陸秀夫和張世傑在福州擁立趙昰爲帝,即宋端宗,南宋得以延續。

文天祥當時尚被扣押在元軍營中,在元軍押解文天祥北上的途中,文天祥帶着12位壯士逃出魔掌,歷經艱險來到福州,再次被任命爲右丞相。

元軍聽聞南宋立了新帝,繼續掉頭向南,打算滅掉這個搖搖欲墜的朝廷。

三、一幫寧死不屈的先賢

養士三百的宋朝是什麼結局?爲何會被淪爲笑話? 第4張

雖然當時南宋王朝已經搖搖欲墜,但在中華大地上,仍有許多零星的火焰,繼續爲王朝貢獻着餘熱。

在臨安城的正北方,揚州守將李庭芝還在大聲疾呼,死命抵抗,後來李庭芝被俘,他寧死不降,臨死前還大罵不止。

在重慶,那個死守釣魚城的名將張珏還在孤軍奮戰,宋恭帝都投降兩年了,張珏仍沒有放棄,最後,張珏在絕境時,因不願被捕,用弓弦自縊而死。

而在福州,文天祥也準備出發,他要帶領一支義兵收復河山,文天祥的大軍不畏生死,一度收復了江西贛州等地,在永豐之戰中,文天祥被元軍打敗,他的妻子和女兒全部成了俘虜。後來文天祥轉戰廣州,又遇上了瘟疫,他的兒子文道生病逝。

此時的文天祥一無所有,但他有一顆熾熱的心,他可以和敵人幹到底。

公元1278年六月,年幼的宋端宗趙昰因一路顛沛流離染病而死,年僅9歲,陸秀夫等人尊7歲的趙昺爲帝,是爲宋少帝。五個月後,文天祥在嶺南被元軍將領張弘範的突襲,將士們被打散,文天祥被抓,匆忙之中,文天祥想自殺,但被元軍救了下來。

在張弘範的面前,文天祥的膝蓋沒有彎腰,張弘範無奈,只能押解他北上,在路過伶仃洋的時候,文天祥寫下了那首著名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輾轉各地,只爲反擊外來侵略;文天祥身似浮萍,只爲保家衛國。此時的文天祥,回想起自己這三年的過往,充滿憤恨,更充滿不甘。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當他在囚船上渡過伶仃洋的時候,他已經抱着必死的心態,他盡力了,因爲一個勇士的結局,可以悲壯,但絕不可憐!

養士三百的宋朝是什麼結局?爲何會被淪爲笑話? 第5張

在文天祥被捕時,陸秀夫等人帶着年僅7歲的宋少帝趙昺退守廣州,後來集體退守崖山,崖山之後,再無退路。第二年,一場慘烈的崖山之戰開始了。

這場戰爭的結局是:宋軍慘敗,陸秀夫爲避免幼主受辱,揹着宋少帝投海自盡。南宋十萬多軍民,在這場戰鬥中殞命,他們有的被殺,有的自願投海而死,崖山海面,一眼望不到頭的浮屍。

而文天祥當時正關押在船上,當得知崖山的慘劇後,文天祥心痛欲裂,他寫了一首《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

長平一坑四十萬,秦人歡欣趙人怨……惟有孤臣雨淚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此時,他成爲了一個孤臣,此時,他不知該向誰哭泣。

在絕望之際,文天祥絕食八日,竟然不死。於是,文天祥決定用自己最後一口氣,來繼續抗爭。

四、一次從容無悔的告別

南宋滅亡之際,元世祖忽必烈正在招降宋臣,他聽聞文天祥是忠義之士,便派人來勸降文天祥。忽必烈向文天祥許以高官厚祿,並且告訴他,南宋已經滅亡,他的堅持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但文天祥拒絕了。

忽必烈不死心,先用文天祥的妻子來威脅文天祥,文天祥不屈服。忽必烈又派已經投降元朝的宋恭帝趙顯來勸文天祥,當趙顯來到文天祥的獄中時,文天祥泣不成聲,不停地喊:

“聖駕請回,聖駕請回!”

儘管宋恭帝趙顯只有11歲,對國仇家恨的理解或許還沒有文天祥深刻,但文天祥不想讓這位皇帝在自己面前丟了尊嚴。最終,宋恭帝抱着昔日的文丞相號啕大哭,一句話都沒說。

養士三百的宋朝是什麼結局?爲何會被淪爲笑話? 第6張

忽必烈敬重文天祥這樣的人,他想釋放文天祥,讓他出家做道士算了。此時,原宋朝右丞相、已經投降元朝的留夢炎不同意,留夢炎說:

“天祥出,復號召江南,置吾十人於何地!”

自古以來,不要臉的人總有不要臉的活法,留夢炎在關鍵時刻選擇變節,但當他面對忠肝義膽的文天祥的時候,還是有些心虛的。因爲文天祥在一天,留夢炎就會被世人敲打一天,所以,他希望文天祥快點死。

忽必烈聽從了留夢炎的話,他最後一次召見文天祥,問文天祥:既然你不願意降我大元,在你死前,你還有什麼願望?

《宋史》雲:

召入諭之曰:“汝何願?”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爲宰相,安事二姓?願賜之一死足矣。”

文天祥此生有兩個願望,第一是抗擊外敵入侵,還我大宋河山。這一個願望已經完不成了,那就只有第二個願望了:速速求死!

公元1283年十二月初九,北方的天氣非常清冷,文天祥走向刑場,在行刑前,他向大宋故土最後一次跪拜。然後慷慨就義,年僅47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