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英布叛亂時,劉邦身患重病爲何還要親征討伐?

英布叛亂時,劉邦身患重病爲何還要親征討伐?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61歲患重病還御駕親征,漢朝那麼多大將,爲何不派他們去?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劉邦手下猛將如雲,灌嬰、樊噲、曹參、周勃等人都是能征善戰且經驗豐富的名將,他們從劉邦起兵時就開始帶兵打仗,漢朝建立後,他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早就可以獨自帶兵獨當一面了。

可是漢朝建立後,經常有諸侯王反叛,劉邦每次都不嫌麻煩,總是自己御駕親征去平亂。最經典的是高帝11年英布叛亂那次,劉邦已經61歲高齡,他當時重病纏身,連牀都下不了。身體差成這樣了,劉邦還是堅持御駕親征去討伐英布,路上他一直躺在車中苦苦支撐着。在戰鬥中,劉邦被叛軍用弓箭射中,最後英布兵敗被殺,劉邦也因爲重病加新傷,身體直接垮掉,回到長安後不久就死去了。

明明有大將可用,劉邦爲何還要苦苦支撐堅持御駕親征呢?這裏面有很多原因。

英布叛亂時,劉邦身患重病爲何還要親征討伐?

功高蓋世者不賞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高蓋世者不賞”,這是蒯徹說給韓信的話。

有功者領賞是天經地義的事,爲何功勞達到“功高蓋世”的地步,反而得不到封賞呢?

拿韓信來說,在楚漢戰爭中,韓信幫劉邦攻下了魏國、代國、趙國、齊國四個國家,還指揮了垓下之圍,將項羽徹底擊敗。可以說劉邦的小半個江山都是韓信打下的。

像韓信立下的這種功勞,劉邦該拿什麼去賞賜呢?是該論功行賞,拿小半個天下出來賞賜韓信嗎?如果這樣做,劉邦打了三年的楚漢戰爭還有什麼意義,這是自己再創造第二個項羽出來。

韓信也是個居功自傲的人,劉邦被楚軍包圍在滎陽的時候,韓信藉着這個時機要求他封自己爲齊王;劉邦要求韓信帶兵和自己一起追擊項羽的時候,韓信不來,導致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擊敗,等劉邦提前承諾封韓信爲正式的齊王后,韓信的軍隊才趕過來支援。

漢朝建立後,劉邦和韓信之間的關係就出現了這層隔閡:劉邦怕韓信仗着他赫赫的戰功,不滿足楚國這塊小小的封地,將來和自己爭天下;韓信怕劉邦算舊賬,怕自己功高震主而遭到討伐。

有這層隔閡,韓信和劉邦之間就註定要分出個雌雄。結果是韓信被消滅,劉邦取得了勝利。

吃了韓信功高震主的虧,劉邦是真心不願意再培養另一個韓信出來了。

漢朝建立後,分封制的觀念還沒有在人們的腦海中消除,一個諸侯王分到了國家,這個國家就不是劉邦這個天子的地盤了,而是那個諸侯王的地盤,有點“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的意思。所以雖然諸侯國都是漢朝的一部分,但在人們心中,伐滅反叛的諸侯國等於是幫劉邦擴張地盤。

英布叛亂時,劉邦身患重病爲何還要親征討伐? 第2張

讓大將去討伐叛亂的諸侯王,就等於是自己再培養一個韓信出來。高帝12年時,劉邦的身體實在不允許他再瑜伽慶祝了,他纔派樊噲去平定燕王盧綰的反叛。後來周勃接管了樊噲的任務,成功伐滅了燕國,憑藉功勞獲得了不小的地位,這是周家的權勢一直到漢景帝中期才被拔除的原因之一。

將領爭功

劉邦和手下的大將都是沛縣老鄉,大家在沛縣起義前地位都是相對平等的,漢朝建立後,由於功勞不等纔有了地位上的差別。因爲大家曾平起平坐的原因,將領之間是互相不服的。“就算你地位比我高,你心底裏也應該把我倆放在相等的位置”,大家都抱着這個想法,所以誰都指揮不動誰。

呂雉之所以一直害怕、畏懼、排擠“沛縣功臣集團”,就是因爲她總覺得將領們心底裏不服劉邦的位置。從這點可以看出一些微妙的東西來,連劉邦都不太能壓得住他們,更別說別人了。

陳平見到劉邦第一面就得了個監管所有將領的官職,沛縣的將領全都不服他,經常在劉邦面前詆譭陳平;韓信最開始被封爲大將軍獨自帶兵時,手下的將領也不太服他,從韓信解釋自己制定“背水一戰計劃”的原因可以看出來。

英布叛亂時,劉邦身患重病爲何還要親征討伐? 第3張

將領們看到了韓信的真才實幹纔對他心服口服的,陳平則是長期擔任劉邦的心腹近臣都未能讓沛縣將領們服氣,從這些事例就可看出沛縣將領們是怎樣的心高氣傲了。

外人管他們都不太好管,自己人就更不好管了。大家從小一起長大,有的還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你怎麼能仗着一點戰功就踩在我頭上呢?

拿英布反叛那次事例來說,劉邦最初是想讓漢惠帝劉盈當主帥,這是考慮到他當了十多年太子,在將領們心中有一定的地位。沛縣集團中,除了劉邦、劉盈、呂雉這三個人在將領心中地位較高,其他人都是互相不服的。舉個例子:就因爲劉邦定功臣排名時把蕭何排了第一、曹參排了第二,兩人就有矛盾了,一直到蕭何去世這兩人都沒有和解。

所以說,大家互相之間誰都不服誰,劉邦若是讓其中某人當主將,就是自己製造沛縣集團的內部矛盾,更要命的是如果將領不服主帥,主帥就很難指揮軍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