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與佛家結緣的皇帝有哪些人?他們的結局如何

歷史上與佛家結緣的皇帝有哪些人?他們的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與佛家結緣的皇帝有哪些人,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自佛教於漢朝傳入我國以來,信佛、好佛、倡佛的皇帝並不少見,但真正出家爲僧的皇帝,卻是少之又少。不過,少並不代表沒有,翻開歷史記錄,歷史上曾經先後有七位皇帝與佛家結緣,其中四位皇帝的確曾出家爲僧,兩位疑似出家爲僧,一位想要出家但以失敗告終。

梁武帝蕭衍:先後多次入寺出家,朝廷花費巨資將其贖回

出身於蘭陵蕭氏的蕭衍,是南北朝時期南樑的開國皇帝,在位時間長達四十八年的他,晚年時隨着年事增高,開始沉溺於佛教,郭祖深形容道,“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而梁武帝不僅崇信佛教,身爲皇帝的他更是先後多次跑去出家,導致朝廷不得不付出大量錢財來贖回皇帝。

歷史上與佛家結緣的皇帝有哪些人?他們的結局如何

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63歲的蕭衍第一次捨身出家,於同泰寺出家三日後返回,大赦天下,改年號爲“大通”。《梁書·武帝本紀》對此有載,“三月辛未,輿駕幸同泰寺舍身。甲戌,還宮,赦天下,改元。”

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65歲的蕭衍再次來到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身穿僧衣再度捨身出家,並於次日講解《大般涅槃經》,後羣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蕭衍才於二十七日還俗。此後,蕭衍又先後於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和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兩次出家爲僧,最後均由朝廷出資將其贖回。

然而,蕭衍本就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醉心於研究佛法的他自然也就不再關心朝政,結果最終導致引狼入室,於太清二年(548年)爆發“侯景之亂”,不僅使得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遭到毀滅性破壞,就連蕭衍自己也被囚死於建康臺城。

隋文帝楊堅:生於尼寺、長於尼寺

隋唐時期佛教得以迅速發展,而作爲隋朝開國皇帝的楊堅,與佛教同樣淵源極深,他雖然未曾正式出家爲僧,但卻生於寺廟、長於寺廟。

《隋書·高祖本紀》有載,“皇妣呂氏,以大統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於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有尼來自河東,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於俗間處之。’尼將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

根據這段記載,西魏大統七年(541年)7月21日,呂氏在馮翊郡般若寺生下楊堅,當欲生時,紅光照室,並有紫氣滿庭,一個自河東而來的尼姑(智仙神尼)對呂氏說,“此兒與其他孩童不一樣,不可與常人一樣撫養”,於是楊堅便被交給智仙神尼撫養。根據傳聞,楊堅一直到十三年後才返回父母身邊。

歷史上與佛家結緣的皇帝有哪些人?他們的結局如何 第2張

楊堅稱帝之後,也曾時常對臣子講起自己幼年時代的這段經歷和佛門生活,甚至還下令史官爲撫養自己的尼姑作傳,並對自己生活過的尼寺大加修繕。

女皇武則天:唐太宗駕崩後出家爲尼,後被李治重新接回宮中

武則天乃是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十四歲時因“容止美”而被唐太宗收入後宮,封爲五品才人,獲賜號“武媚”。不過,身處後宮的武則天並不受寵,做了十二年才人的她地位始終沒能獲得提升,後在李世民病重期間,與太子李治之間萌生情愫。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武則天按照慣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進入長安感業寺爲尼,不過她與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次年,即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李世民週年忌日時入感業寺進香,再度與武則天相遇,兩人不禁互訴離別之情,而這一情形恰好被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裏,便向李治進言將武則天納入宮中,意圖聯手對抗蕭淑妃,李治自然應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孝服期滿之後,便將武則天再度接入宮中,武則天就此結束了兩年的出家生活,重新入宮的武則天很快便擊敗了王皇后和蕭淑妃,開始獨寵後宮,並在李治因病無法理政的情況下開始積極參與朝政,並最終於天授元年(690年)稱帝。

歷史上與佛家結緣的皇帝有哪些人?他們的結局如何 第3張

明太祖朱元璋:年少家貧生活無依,爲求生存入寺爲僧

明太祖朱元璋於天曆元年(1328年)九月,生於濠州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六歲之時,濠州發生旱災,次年又發生蝗災和瘟疫,結果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朱元璋的父親、大哥和母親先後去世,將親人草草埋葬之後,朱元璋與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走投無路之下,朱元璋便去投奔了黃覺寺的高彬和尚,《明史·太祖本紀》有載,“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爲僧”。作爲行童(供寺院役使的小和尚)的朱元璋,即使每天認真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還是經常受到老和尚的斥責,不過日子雖然悲苦,但總算能夠活得下去。

不久,當地又鬧起了饑荒,老百姓自己都難以活命,又有誰去顧得上燒香拜佛、進獻香火,寺院生活日漸艱難,眼看難以爲繼,主持只好打發和尚們四處雲遊化緣,年僅17歲的朱元璋便就此離開寺院託鉢流浪。

朱元璋一路走一路乞討,直到在兒時夥伴湯和的邀請下參加義軍,這才結束了自己悲苦的青少年時代,就此開啓騰飛之路,最終將蒙古統治者重新趕回大漠,建立了大明王朝。

疑似出家者兩人:唐宣宗李忱和建文帝朱允炆

歷史上與佛家結緣的皇帝有哪些人?他們的結局如何 第4張

與以上四位明確記載曾經出家的皇帝不同,雖然有關於唐宣宗李忱出家的記載,但可信度卻很低,朱允炆則是疑似出家,目前仍沒有直接證據。

1、唐宣宗李忱。唐玄宗李忱是唐憲宗第十三子,本與皇位無緣,但唐朝中後期混亂的局面,卻最終讓他登上了帝位。唐憲宗死後其第三子李恆繼位,是爲唐穆宗。數年後,唐穆宗因服食金丹而死,其長子李湛繼位,是爲唐敬宗。後因宦官亂政,李湛被殺害之後,他的兩個弟弟李涵(唐文宗)、李瀍(唐武宗)先後繼位。從輩分來講,李忱乃是唐武宗的叔叔,根據尉遲偓的《中朝故事》記載,唐憲宗去世時李忱便應該繼位,而他卻將皇位讓給了侄子,因此唐武宗即位後對這個叔叔極爲忌憚,於是想要除掉李忱,幸有宦官仇士良示警,這才得以活命,爲了保命只得削髮爲僧,遊歷於江表地區,直到唐武宗去世後。《宋高僧傳》、《北夢瑣言》等對此也有記載,不過包括司馬光在內的很多史學家,均認爲此說不足爲信。

2、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作爲明朝實際上的第二位皇帝,不僅因“靖難之役”丟掉了皇位,而且還丟掉了自己,他的下落堪稱明朝第一大懸案,而不少跡象都表明,建文帝逃出之後,很可能出家做了和尚,例如人們在雲南獅子山正續禪寺大雄寶殿門前發現的一副楹聯,上書“僧爲帝,帝亦爲僧,數十載衣鉢相傳,正覺依然皇覺舊;叔負侄,侄不負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獅山更比燕山高”;又如《明史紀事本末·建文遜國》記載說建文帝逃出後曾流落西南,途中做事曰,“閱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南來瘴嶺千層回,北望天門萬里遙。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百官此日知何處?惟有羣鳥早晚朝”等等。不過,這種說法雖然不是憑空猜測,但目前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建文帝出逃後曾出家爲僧。

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想要出家而不能

歷史上與佛家結緣的皇帝有哪些人?他們的結局如何 第5張

作爲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自親政第二年,即順治八年(1651年)認識禪宗高僧別山法師開始,便就此開始熱衷於佛教,這點從其和憨璞聰、木陳忞、行森等高僧的談話中不難看出。

順治帝因童年喪父,繼位後又長期受多爾袞壓制,而多爾袞去世之後,年僅十二歲的福臨就要承擔繁重的朝政,再加上他與兩任皇后之間毫無感情,導致福臨的感情寄託基本全部在董鄂妃身上,這導致董鄂妃去世之後,福臨就此失去精神寄託,因而產生出家爲僧之念並不難理解。不過,目前關於順治帝出家的證據,僅僅只有吳偉業的《清涼山贊佛詩》和《翁同龢日記》等文獻記載,可信度尚存疑。

相較於出家之說,順治帝因病去世之說其實更爲可信。順治病危之際,曾奉命起草“遺詔”的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在《自撰年譜》中,詳細記載了其被召入養心殿、聆聽完順治帝旨意後起草詔書、三次進呈三蒙欽定的全過程,其中便有“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的語句。而西洋傳教士湯若望的《湯若望傳》也有“順治對於痘症有一種極大的恐懼……而竟使他真正傳染上了這種病症……順治病倒三日之後,於一六六一年二月五日到六日之夜間崩駕”的記載,這些均與《清史稿》中順治帝因病去世的記載相吻合,而病因極有可能就是天花。

此外,順治帝去世之後,在考慮繼位者時,正是湯若望以玄燁已經出過天花的理由,說服了孝莊太后。因此,順治帝因患天花而英年早逝的可能性極大,其或許的確曾有出家之念,但卻被孝莊太后請來玉林通琇禪師所阻,並未能成功出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