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衛懿公出生在一個王侯之家,他究竟對鶴癡迷到什麼地步?

衛懿公出生在一個王侯之家,他究竟對鶴癡迷到什麼地步?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衛懿公是個什麼樣的人?歷史上的這位衛懿公究竟愛鶴到什麼地步呢?最終因鶴失去了自己的國家,就連自己也落得悽慘下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衛懿公出生在一個王侯之家,他究竟對鶴癡迷到什麼地步?

他出生在一個王侯之家,自小享受地位給他所帶來的一切,對比於其他普通人,他彷彿生活在天上,無憂無慮,不知民間疾苦。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他的父親打算讓他繼承家業,開始對他嚴格要求,玩具不讓玩了,寵物也不讓養了,開始活得比較壓抑。想着以前的生活,他覺得現在的自己彷彿就生活在地獄。特別是看着自己的父親能夠做喜歡的事情的時候,他更是不得勁。

但形勢比人強,沒辦法,父親的命令比什麼都大,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麼是權力。所以,他開始認爲,有了權力之後才能夠爲所欲爲。於是,從這個時候起,他收斂了許多,在他人面前開始有了一個一國儲君的樣子。

沒出什麼意外,他的父親比他早死,他成功繼承了他父親的位置和家業,成爲了一個國家的儲君,家業豐厚。

現在的他被人們叫做衛懿公,在衛國是第一人,沒有人的權力會比他更大了。

成爲國君後的他被壓抑已久的心開始膨脹了,不用在裝了,自己想要什麼就要有什麼,身爲一個君主,這纔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他這麼認爲着。

從小的時候開始,他就喜歡鶴,那優美的身姿,典雅的氣質,輕盈的步伐,都在深深吸引着他。他將鶴視爲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如果不是人的肉眼可以看見那只是鳥,應該沒有人會不把衛懿公的鶴不當作是人吧!

衛懿公出生在一個王侯之家,他究竟對鶴癡迷到什麼地步? 第2張

其實,如果他只是在身邊養那麼一隻鶴也就罷了,一個帝王的一點小癖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如果養鶴養到一定數量,養到需要傾全國之力的時候,那可怕的事情就來了。

剛開始的時候,他雖然喜歡鶴,但畢竟鶴這種東西在衛國還是不多的,他的身邊自然也就那麼一兩隻。身爲一個不怎麼英明的他自然也有那些昏君的毛病,那就是貪心。

就這麼一兩隻鶴,哪夠啊!於是,他發佈了一條命令,衛國之中,有人能夠捕捉到鶴進獻給他的就能夠獲得豐厚的報酬。

有這麼好的事情,人們肯定個個都非常積極啊,很多人都開始不事生產,去野外抓鶴去了。

事情就怕認真,國人認真了,所以衛懿公身邊的鶴也就越來越多。他看到自己身邊有這麼多鶴,自然也是開心死了。

能夠欣賞到這麼多優美的鶴,衛懿公每天都能保持很好的心情狀態。唯一讓他不滿意的就是那些大臣們整天羅裏吧嗦的,太掃興。

但對於這樣的衛懿公來說,這些大臣們的話就是耳旁風,左耳進右耳出,就是不聽,就是要作,我是衛國君主,我最大。

他是想得一出是一出,看着這些鶴,他覺得不比那些大臣們來得差,甚至是比這些羅裏吧嗦的大臣們來得好得多。

於是乎,他給自己喜歡的鶴封官,根據肢體優美程度,羽毛,走路的姿態來決定官位的品級,並且還享受國家津貼。然後衛懿公開始出行有鶴相伴,睡覺有鶴相陪,上朝有鶴立在左右,彷彿鶴已經成爲了他的老婆。

衛懿公這樣的胡鬧法引起了太多太多國人的強烈不滿,但因爲他是國君,人是又昏又軸,就像茅坑裏的石頭一樣,拿他沒辦法啊!因爲養了這麼多鶴,國家被吃窮了,老百姓負擔加重了,很多衛國人吃不上飯,不滿情緒日漸嚴重。

衛懿公出生在一個王侯之家,他究竟對鶴癡迷到什麼地步? 第3張

如果沒出什麼意外,衛懿公再這麼下去,必定會像周厲王那般被國人們給趕出去。

但不用等到民衆們反對他,外敵先來入侵了。北狄那年的生活不太好,牧民們已經開始餓肚子。看着衛國這邊好像有點富裕啊,去打打秋風。

北方騎兵們快速南下,直逼衛國。

收到軍情的衛懿公有點着急,自己剛上位沒幾年,沒遇到這樣的事情啊,怎麼辦?他詢問羣臣。

這些大臣們看到自己的國君如此不堪,簡直辣眼睛。有一個人看不過去了,就說:“我的王啊,你身邊有一樣東西一定能夠抵禦住北狄的入侵。”

衛懿公百思不得其解,自己身邊哪有這樣強有力的東西,自己怎麼不知道。

“您身邊不是有鶴嗎?讓它們去抵禦北狄啊!”大臣看衛懿公疑惑的樣子諷刺說道。

衛懿公道:‘你這是和我開玩笑吧!“

大臣:“是君上先和我們開玩笑的,如果您身邊的鶴沒有這樣的能力,您爲什麼如此厚待它們呢?”

衛懿公這時候反應過來了,眼看着即將國破家亡,他醒悟了,道:“那我就把這些鶴給放了,你們和我一起抵禦北狄入侵。”

說着,衛懿公就將所有的鶴釋放了出去。但此舉卻挽不回衛國每個人的民心,你爲了一羣鶴來剝削我們,現在又要我們爲你拼命,我們辦不到。

後來,衛懿公與一羣不情不願的士兵上了戰場,兵敗是不出意外的,衛懿公被殺了,死相很慘,被剁成肉醬,只有一副肝保存的還算完好。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