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炎近乎完美的開局,最後是什麼結局?

司馬炎近乎完美的開局,最後是什麼結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末混戰多年,期間英才輩出,但最後一統天下的不是魏蜀吳,而是迎難而上的司馬家族建立的政權,史稱西晉。但這個新興的王朝,其墮落的速度也堪稱極速,國祚只有短短的51年,期間內亂外患殺戮造成的混亂局面,更是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苦難。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如果說西晉這個短命的王朝,一直處於多事之秋的局面:先有“八王之亂”,後有“永嘉之亂”、流民起義,無法好好的休養生息,才導致根基不穩。但讓人無法忽視的是,西晉是中國歷史上道德形象最差、社會風氣最壞的王朝之一。

可以說,這種風氣不僅加速了司馬氏政權的滅亡, 其流毒也給後世造成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近乎完美的開局

完成大一統的西晉,再加上晉武帝前期的勵精圖治,實現了“太康之治”的太平景象,這是能與”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洪武之治“相提並論的著名治世。

司馬炎近乎完美的開局,最後是什麼結局?

作爲開國皇帝的司馬炎,其在位的前半期,也是有着積極的作爲,登基之際就頒發了一系列休養生息的國策: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撫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簡單的說,這些國策的核心就是發展生產、愛護百姓、減少賦稅、治貪、廉潔。由於執行到位,數十年來因戰亂而大損的國力迅速得到恢復,農業生產上升,國家賦稅充裕,人口也快速增加。

在內政上,司馬炎總結前代的得失,在中央不斷加強尚書省的建設,在尚書省內設置六部,將朝廷的各項主要職能細分爲 35 個曹,分別由六部執掌,直接聽命於皇帝,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又充實完善中書省、門下省,搭建起“三省六部制”的治理架構。

司馬炎還注重法制建設,他組織人員精心編纂了一部《泰始律》,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分爲 20篇、620 條,涉及社會生活與法治建設的方方面面,與前代律令相比,刑罰有所減輕,起到了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也保證了政權替換的穩定過渡。

在吏治方面,司馬炎曾經當着文武百官的面,把一件用野雞頭毛製成、光彩奪目、堪稱稀世珍寶的“雉頭裘”燒燬,並且下令誰再貢獻這類東西就要加罪,藉以顯示自己是位崇尚節儉的皇帝;他恢復了被曹魏廢止的諫官制度,委任一些清正敢言、富有才能者爲諫官,藉以顯示要開直言之路。

腐敗之風飄然而至

創業難,守業更難,早期司馬炎曾力倡節儉、反對奢侈,如果能堅持的話,西晉朝野上下必能有一番新景象。

可惜的是,滅掉孫吳後統一了政權,司馬炎開始慢慢的自滿起來,以前那些規定也開始鬆動了。所謂上行下效,荒淫無度的行爲便是由司馬炎親自表率帶頭。

西晉腐敗奢侈之風,給廣大下層勞動人民羣衆的生活造成了極其深重的負擔和災難,傅玄曾在一次上奏中指出“ 竊謂奢侈之費,甚於天災。”

司馬炎對於勢家大族和王公大臣的貪污行爲,採取了寬容甚至慫恿的態度。 西晉上流社會聚斂侈靡之風,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曾經在魏晉易代之際,以敢於挺身參奏“憑寵作威,奸利盈積,朝野畏憚”的撫軍校尉尹模而著稱的何曾,在入晉之後官高位顯,侈靡聚斂的程度,卻是令當年被他參倒的尹模望塵莫及。

司馬炎近乎完美的開局,最後是什麼結局? 第2張

伴隨着奢靡之下必然導致拜金主義的風潮,導致西晉時期上流社會的腐敗風氣,滲透於整個上流社會,然後刮向整個社會的各個角落,因此西晉不僅是最奢靡的王朝,也是拜金主義最盛行的王朝。

例如西晉開國元老之一的何曾,他吃一頓飯要花一萬錢,他的兒子何助也“食必盡四方珍異,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爲限”。王公大臣之間的攀比之風此起披伏,官員平時的吃穿用度也是越來越講究。

尾大不掉的豪門士族

西晉上流社會的奢侈腐敗風氣,之所以在建國之初就迅速蔓延成災,不可遏制, 絕不是一種偶然現象,而是有着必然的歷史根源和深刻的政治基礎的。

世人常說晉代魏乃是投機取巧:“時無英雄,竟使豎子成名”。司馬氏是運用了一種比較“溫 和”的“政治演變”手段, 即所謂“ 禪讓”的方式,從曹魏統治者手中奪取政權的,這種方式與秦漢以來主要依靠武力建立政權的方式完全不同。

晉代魏並非司馬氏一家三馬之功,而是士族的勝利;在決定司馬氏在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必須以世家豪族的利益爲基礎,並取得他們的擁護和支持。

魏晉統治者階級並不相同,河內司馬氏乃是地方豪族,而曹氏則是非世家的出身。所以魏晉交替並非司馬氏與曹氏的勝敗問題,乃是士族與寒門的對峙,最終寒門“胳膊擰不過大腿”輸給了意識高度達成一致的豪門士族。

司馬氏在取得政權後,不論是消滅西蜀和東吳的勢力,要依靠士族的大力支持;以及一統三國後,爲了維護西南和東南兩個地區的政治穩定,也需要對這兩個地區的豪門士族進行拉攏和利用。

司馬氏必須在王室和其它各勢族豪強力量之間,維持某種力量的平衡,才能保障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行,如果某一士族的力量過分膨漲強大,就會對王室的權力形成威脅,導致新的 “ 禪讓” 鬧劇重演。如果失去了勢族階級力量的支持,卻又等於失去了王權賴以生存的基礎。

因此,司馬氏在新的王朝建立後,不僅無法對士族的貪污腐敗有足夠的力量制約,而且還必須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採取一系列措 施,對各大士族進行大力培植,形成新的平衡。

這就是西晉時期腐敗風氣迅速蔓延的歷史根源,但司馬炎從沒有認真去思考如何杜絕這個禍根,只是單純的採取平衡、妥協的方式來鞏固自己的王權,但階級矛盾的激烈對抗越演越烈。

結語

司馬一家在司馬懿領導下,順利完成了魏晉禪代的壯舉,使西晉成爲一個沒有經過農民起義洗禮而建立的王朝,這是西晉的幸運,但某種意義上也是它的不幸與不足。

因爲統治者居安思危的意識會因此而減弱,司馬炎把追求享樂當成小問題,視社會上瀰漫的拜金主義爲不見,是沒有意識到它們不僅敗壞了社會風氣還會助長腐敗現象,最後讓整個西晉王朝失去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