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在古代私藏盔甲到底是多大的罪?

揭祕:在古代私藏盔甲到底是多大的罪?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亞夫是西漢名將,早年以細柳營治軍聞名,後來又以漢軍主帥身份成功平定“七國之亂”,他也因此憑藉功勳出任丞相,從而實現了古代軍人出將入相的最高人生目標。然而就是周亞夫這樣一位功勳卓著,位居極品的人物,卻在晚年時因買盔甲打算用作陪葬品而被朝廷認定謀反。最終周亞夫在獄中絕食自盡,含冤離世。那麼問題來了,以周亞夫的身份地位,爲什麼買些盔甲、盾牌做陪葬品都不被允許呢?古代私藏盔甲性質到底有多嚴重?

許多人認爲,武器、戰馬這些裝備能直接提升戰鬥屬性。而盔甲、盾牌雖然能在戰場上給將士們增加防禦力,但卻犧牲了靈活性,作用相對要小一些。比如《三國演義》中,曹操手下大將許褚就嫌盔甲穿着礙事,在單挑馬超的時候直接卸甲上場。那麼盔甲的作用真的是一增一減嗎?其實不然。

揭祕:在古代私藏盔甲到底是多大的罪?

古代一副盔甲重達數十斤,穿在身上確實會造成行動不便。所以古人在行軍的時候都是輕裝而行,要是都像電視劇裏演的那樣穿着盔甲到處溜達,那還沒等遇上敵人,自己就已精疲力盡了。所以只有兩軍對陣準備開打的時候,大家纔會將盔甲穿上,這時有沒有盔甲區別就很大了。比如歷史上著名的“虎牢關之戰”中,李世民帶着三千多重甲騎兵(玄甲軍)向竇建德大本營發起衝鋒,硬是將竇建德的十萬大軍打得落荒而逃。假如當時李世民的軍隊是輕騎兵,那三千多人衝進對方十萬人的軍陣中無疑就是以卵擊石了。

還有個著名的例子就是清朝的太祖皇帝努爾哈赤。他早年喪父,家裏留下的唯一遺產就是十三副盔甲。結果努爾哈赤憑着這點家當開始創業,經過數十年打拼,竟從一個窮小子逆襲成爲清王朝的奠基人。清史中提及努爾哈赤的創業經歷時,總是再三強調“遺甲起兵”這件事,由此可見盔甲的重要性。

揭祕:在古代私藏盔甲到底是多大的罪? 第2張

由於盔甲、盾牌都是非常重要的戰備物資,所以歷朝歷代都將其嚴格管控起來,禁止人們私藏。比如元朝就規定:“諸私藏甲全副者,處死;不成副者,笞五十七,徒一年;零散甲片下堪穿系禦敵者,笞三十七。”而民間也有“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的說法。

盔甲在戰場上很重要,但在平日裏卻沒用武之地。刀槍劍戟還能用於防身或打獵,而盔甲又能幹什麼呢?民間打羣架要是穿着盔甲出門,打贏了追不上人,打輸了又跑不掉,實用性極差。而且盔甲製作成本極高,平日裏還要費不少錢維護,正常人家誰會沒事私藏這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兒呢?

因此,周亞夫買盔甲受到皇帝懷疑是很正常的,而且他一次性採購甲盾五百副,都足夠裝備一支小型軍隊了。要知道李世民發動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時,他所帶的兵力也只有區區數百人。

雖然周亞夫在面對廷尉審訊時說道:“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邪?”可廷尉回答道:“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許多人在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感覺廷尉咄咄逼人。可反過來想,周亞夫要是買幾副盔甲盾牌作陪葬品是可以理解的,但買五百副作陪葬品這數額就太過巨大了。要是連這種事情皇帝都不聞不問,那這個皇位就真的是岌岌可危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