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宋初年名臣:揭祕王旦是一個怎樣的人?

北宋初年名臣:揭祕王旦是一個怎樣的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歷史上,士大夫死後能被賜諡號“文正”的,肯定在政績、人品、學問等各方面都無可挑剔,或者說基本完美。北宋第二被獲諡“文正”的王旦,就是這麼一位高官,他的人品之磊落,直到今天都讓人難以企及。但畢竟人無完人,他一生中唯一的污點,就是被皇帝給賄賂了。

王旦出生於後周時期(957年),因其降生在凌晨,所以名旦。其家爲官僚世家,家風較好。980年(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王旦中進士,此後正式開啓官僚生涯。值得一提的是,寇準和他也是同年得中。官僚起步之初,王旦只負責抄抄寫寫,爲大理寺評事。後來到了地方江平任知縣,直達基層。《宋史·王旦傳》中記載了志怪故事,說:江平原本不太平,有妖魔鬼怪。但就在王旦赴任前,當地人就聽到地方鬼怪半夜大呼“相君至矣,當避去”,自此以後江平再也沒妖怪了。

王旦的上級之一是轉運使趙昌言,此人恣意妄爲,下級官僚無不懼怕,都希望討好他,只有王旦爲人正直,不予人情,結果趙反而認爲王旦有本事,便把女兒嫁給王旦。到了雍熙年間,王旦調回朝廷,參與編寫宋初四大類書之一的《文苑英華》。

王旦在太宗朝不溫不火,編寫完《文苑英華》後,基本就在各種中層官職之間輪轉。到了真宗繼位,王旦升爲中書舍人。宋制,中央三省獨留中書省,名義上中書省就是宰相官署,類似於今天的國務院,中書舍人類似於今天國務院中的實際辦事員,地位不高,但參與機要,可謂官小權大。

1000年,王旦主管貢舉,主管完考試後,當年就升同知樞密院事。宋制,“同知”表示實際權限,這意味着王旦已經躋身宰相行列了。以這一年開始,我們稱王旦開始執政。到了1001年,王旦由軍事轉入政事,任參知政事。雖然名爲副宰相,但這其實才是真正掌握全國政治的職務。

北宋初年名臣:揭祕王旦是一個怎樣的人?

王旦爲相之後故事極多,但終歸一事,即體現王旦的沉默寡言。這裏的沉默寡言不是指無所作爲、當懶官,而是對事不斤斤計較,爲人謙遜大度。爲了襯托王旦,和宋代有關的小說史書都記載了幾則王旦和寇準的故事。當時王旦任中書省,寇準在樞密院,二人同殿爲相,都是真宗的左膀右臂,但二人性格相去甚遠,王旦較爲穩重,寇準較爲急躁。

宋人寫的《事實類苑》記載了一個小故事:王寇二人同殿爲相,寇準不服王旦,總向真宗打小報告,對王旦的工作雞蛋裏挑骨頭,王旦對此一無所知,依舊如常,還去讚美寇準。一天,真宗忍不住向王旦告密,說寇準總是黑你,你還在這說他好呢。王旦聽罷,不急不惱,淡然自若地說出“臣在相位久,闕失必多,準對陛下無所隱,益見其忠直。”看這氣度,王旦可沒因爲寇準“背叛”轉過頭來就罵寇準不是人,或者給寇準背後捅刀子,反而繼續讚頌寇準忠直。此事讓真宗更加佩服、更加信賴王旦。

北宋初年名臣:揭祕王旦是一個怎樣的人? 第2張

有人也許說,王旦在這裝呢。但文史君分析,王旦說出這段話不一定有什麼陰謀,也不是擺拍和造作。以真心懷柔別人是儒家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近代儒學大家倭仁說“以忠信爲甲冑,以禮儀爲幹櫓”,有人說這不是蠢嘛,其實不然。

日本中江兆民(也學過儒學)的《三醉人經綸問答》中紳士君也主張鑄劍爲犁。其實這都是儒學中以真心待別人的體現,不過這種方法對君子還行,像王旦用真心對寇準,寇準也是正直的人,此後知道了王旦對他的好,也自覺羞愧,換句話說就是要臉。如此看來,有時候讚美比抹黑更有效果。如果王旦也用抹黑反擊,那冤冤相報何時了。題外話,對待那些不要臉的,你玩這套那就沒治了,比如倭仁和中江寫的紳士君的失敗就是典型,因爲他們面對的是不要臉的歐美

雖然打小報告的事結束了,但是王寇二人等級相同,事務交集繁多,二人又都有能力,所以矛盾還是不可避免的。《宋史》記載,一次中書省的文件送到樞密院,格式不對,寇準馬上給真宗報告,說中書省業務員能力低,這麼簡單的文件都弄錯了,太失禮了。真宗馬上批評了王旦,王旦只能認真反省,公開檢討,此事也就過去了,寇準內心狂喜。

但一個月後,樞密院公文送到中書省,中書省公務員也發現了樞密院的格式錯誤,這些辦事員也狂喜,馬上報告王旦,說咱們得反擊,王旦卻讓他們把公文退回去,讓樞密院自己修改,中書省上下都憤憤不平。後來寇準知道了此事,汗顏羞愧,感嘆“王同年(二人同年進士)大度如此”。自這事之後,二人才算真正和解。

之後寇準準備轉任,他私下找到王旦,希望王旦幫他弄一個節度使的頭銜,王旦當面就拒絕了,說“吾不受私請”。寇準也就灰頭土臉地回去了。但到了轉任詔書到的那天,寇準封節度使、實授同平章事,這就是以節度使銜領相權,時人稱“使相”,可謂榮譽、實權皆有。後來寇準去宮裏謝恩,感恩涕零說還是皇上了解我。但真宗卻說這是王旦推薦的,如此寇準才真正佩服王旦。

王旦執政18年、爲相12年,官宦生涯中最大的波濤就是真宗封禪事。澶淵之盟後,北宋和平,《續資治通鑑》說,因爲寇準在澶淵的時候表現出色,成了頭等功臣,還是真宗的頭等寵臣。這事讓奸臣王欽若十分嫉妒,最後王欽若鼓動真宗泰山封禪,給自己刷存在感。

泰山封禪是歷代帝王都想證明自己能力的光輝事蹟,但耗資極大,作爲政府首腦的王旦根本不同意。爲此真宗還單獨請王旦吃飯,並極力勸他喝酒,酒足飯飽後,真宗派人送王旦回去,並送給他一斛酒,王旦謝恩而返,但回家後打開食盒的封條,裏面滿滿的一斛珠寶。此事給王旦刺激極大,此後王旦態度驟變,成了擁護封禪的積極分子。

一般人都認爲這是真宗給王旦的封口費,但若仔細想來,的確有君主賄賂臣子的成分,但更深層次的味道難道不是威脅嗎?

荀彧自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是曹操給了他一個空食盒,寓意他無漢祿可食,現在真宗也給王旦一個食盒,雖然不空且有金銀,但也近似警告,荀彧被稱爲曹操的子房,該殺就殺,更別說你個王旦。收下金銀,和皇帝一條心,君臣還能其樂融融,不收金銀,皇帝就該想你連金銀都不要,那你想要啥。所以王旦的最佳選擇只有沉默接受。如此君臣盡歡喜,王旦依舊當宰相,而真宗滿足了封禪的虛榮。中國歷史上一共就六位皇帝在泰山封禪過,真宗是最後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