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沒選擇朱棣而是將朱允炆扶上了九五至尊的皇位,這是爲何呢?

朱元璋沒選擇朱棣而是將朱允炆扶上了九五至尊的皇位,這是爲何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朱元璋爲何沒把皇位傳給朱棣?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明朝享國近三百年,可以算是一個長壽王朝。究其原因,明朝的前兩任帝王絕對功不可沒。朱元璋統一天下,而朱棣則加速了建設大明王朝國泰民安的步伐。李贄就曾將明朝二百餘年的“士安於飽暖,人忘其戰爭”歸功於朱棣和姚太師,可見朱棣確實善於治國理政。按理說,朱元璋與朱棣當屬“虎父無犬子”的寫照,傳位於他也在情理之中。

朱元璋沒選擇朱棣而是將朱允炆扶上了九五至尊的皇位,這是爲何呢?

首先,從個人情感出發,朱允炆的確比朱棣更佔優勢。朱允炆乃是太子朱標的嫡長子,在《明太宗實錄》中曾經記載“懿文太子以柔弱牽制文義,不稱太祖意。”但是,這種不稱意是就擔任帝王的合格與否來看的,多有恨鐵不成鋼之意,但父子兩人的感情未必不深厚。朱標是長子,又是與朱元璋情深意篤的馬皇后所生,朱標誕生時,朱元璋甚至曾在山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後來,朱元璋自立吳王后,更是將朱標立爲世子,對他的諸多教導也都是從培養儲君的角度出發的。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朱標是極爲看重的。但朱標三十七歲便英年早逝了,這對朱元璋的打擊是巨大的。

朱標去世時,朱允炆年僅十五歲,朱元璋難免會移情。將對朱標早逝的惋惜,多年培養付諸東流的遺憾都化爲對朱允炆的疼愛。而朱允炆本人也確實聰穎勤奮,又孝順非常。朱標病重,朱允炆晝夜不離左右,小心侍奉,長達兩年之久。而爲朱標守孝時,更是因爲過度悲傷而形銷骨立,讓朱元璋都感嘆他“純孝”。如此畫面,對朱元璋而言,必然會刻在心中。加之朱允炆出生於順天府,從小長於朱元璋膝下,兩人感情更是深厚。而朱棣則不然,他出生時,正好傳來陳友諒進攻太平的告急文書。軍情緊急,朱元璋都未來得及看一眼朱棣便奔赴前線。形勢安定之後,七週歲的朱棣纔算擁有自己姓名。十七歲的朱棣就被派遣到鳳陽居住了三年,爲去藩地而做準備。二十歲時便去了燕京北平。相較之下,朱元璋內心肯定對跟自己親近的朱允炆更看重。

朱元璋沒選擇朱棣而是將朱允炆扶上了九五至尊的皇位,這是爲何呢? 第2張

拋開私人感情,朱元璋也有非朱允炆不選的原因。早在朱允炆出生前,朱元璋就曾爲王朝定下傳統,立朱標爲太子。朱元璋的用意極爲明顯,就是要爲王位的繼承立下一個準則,以杜絕以後子孫後代在皇位繼承上產生爭執甚至自相殘殺。朱元璋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卻是難得的有遠見的君主。他太明白自古以來皇室內部爲這個位置爾虞我詐的慘狀了,所以他要杜絕此事。朱元璋立下這一原則,自己自然要率先遵守。嫡長子雖然已逝,但是還有嫡長孫。所以,就身份而言,朱棣早就在皇位之爭中敗下陣來。

朱元璋選擇朱允炆還有一點重要原因,那就是他認爲明朝需要一位守成之君,而朱允炆是最爲合適的人選。古人常認爲,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天下太平時,君主最好是以文治國。而朱允炆恰好合適,他與其父相似,都是溫文爾雅而又極有教養的人,性情溫和,爲人寬厚。另外,他所親近的人也多是書生氣十足,是理想主義者,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朱允炆曾向朱元璋請求修改《大明律》,將其中數十條嚴苛的條文全部重新修改。朱允炆的種種表現確實有明君的潛質。相較之下,朱棣最出名的則是他的軍事能力,他坐鎮北方,曾兩次率師北征,均戰績卓著,令人生畏。當然,朱棣並非文學素養低,只是他的軍事能力更爲突出,所以文學能力在當時難以顯現。落在朱元璋眼中,自然是以文治國的朱允炆比打打殺殺的朱棣更適合做守成之君。

朱元璋沒選擇朱棣而是將朱允炆扶上了九五至尊的皇位,這是爲何呢? 第3張

然而,朱元璋思慮雖多,但最終卻是竹籃打水。他一方面願意子孫後代皆能享受榮華富貴,於是將他們封爲藩王,給了他們擁兵自重的機會。一方面又將嫡長子嫡長孫留在京城,反而使得他們缺乏鍛鍊。除此之外,朱元璋爲了剷除威脅,多次大開殺戒,使得功臣幾乎被屠殺殆盡。但是他的這一做法,也讓靖難之役時,朱允炆幾乎無人可用。

朱元璋幾乎事事爲朱允炆打算,也在盡力爲他鋪路。但是相較於朱棣,朱允炆太像成長於“溫室之中的花朵”,他的性格本就溫和寬厚,又缺乏實戰經驗,最終皇位丟失也在意料之中。朱棣雖然因爲靖難之役受世人詬病,但是不可否認,他確實是難得的帝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