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湯和作爲明朝初年的重要將領,他的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湯和作爲明朝初年的重要將領,他的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君主,是摧毀異族統治政權,恢復漢族政權的民族英雄。但是他在位期間大殺功臣,除了他故意放過的只有湯和得到了善終。這是爲什麼呢?跟着小編一起探尋。

明朝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十分想念湯和,便派人召湯和入宮。此時的湯和已經病入膏肓,根本無法行走,朱元璋便命人用車把湯和拉到皇宮。見到朱元璋後,湯和跪在地上,勉強支撐病體。朱元璋用手撫摸湯和,與湯和敘起小時候的事情,湯和不能說話,只能不停地磕頭。朱元璋見到這位老夥計命不久矣,頓時流下淚流。《明史·卷一百二十六》記載:

帝思見之,詔以安車入覲,手拊摩之,與敘裏故舊及兵興艱難事甚悉。和不能對,稽首而已,帝爲流涕……

次年(洪武十八年)八月,湯和病逝,壽終正寢。享年70歲,朱元璋痛哭,下詔追封湯和爲東甌王,諡號“襄武”。

提及湯和,很多人給他貼的標籤就是“善終”。其實,明朝初年善終的將領很多,湯和只是其中一個,但是,朱元璋對湯和的情感,絕對是最複雜的一個。

本文,筆者來和大家分享湯和,希望拋開野史的影響,來重新認識這位明朝初年的重要將領。

一、太祖同,從龍最早

《明史·湯和傳》記載:

湯和,字鼎臣,濠人,與太祖同裏。

這裏的“”,讀[hàn],是巷門的意思。也就是說,湯和和朱元璋是一個巷子里長大的孩子。

湯和只比朱元璋大3歲,《明史·湯和傳》還記載:

幼有奇志,嬉戲嘗習騎射,部勒羣兒。

湯和作爲明朝初年的重要將領,他的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意思是說,湯和小時候就有奇志,他經常帶着一羣小孩玩“騎馬射箭”的遊戲,每次他都是這幫小孩的首領。考慮到朱元璋年齡比湯和小,也許,朱元璋小時候,會經常跟在湯和屁股後面玩耍呢。誰能想到,40年後,這兩人竟會是一對開國君臣!

元朝末年,紅巾軍起義爆發,公元1352年,郭子興在濠州舉起義旗,加入紅巾軍。沒多久,湯和便加入了郭子興的軍隊。後來,朱元璋也加入了郭子興的隊伍。那麼,湯和和朱元璋二人,到底誰先投奔郭子興的呢?

目前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吳晗在《朱元璋傳》中說,湯和先加入了義軍,然後寫信給童年的玩伴朱元璋,介紹朱元璋也來參加。

第二種說法來自《明史紀事本末》:

乃歸鄉里,募兵得七百人,濠人徐達、湯和等皆往歸焉。

意思是,朱元璋加入郭子興的隊伍後,郭子興派朱元璋去募兵,朱元璋於是招募徐達、湯和等人前來參軍。

對此,筆者認爲,湯和比朱元璋參加義軍的時間更早,我的依據有兩點:

第一,《明史·湯和傳》雲:

郭子興初起,和帥壯士十餘人歸之,以功授千戶。

注意,這裏面有兩個字,叫“初起”,意思是,郭子興剛起兵的時候,湯和就帶領十多名壯士投奔了郭子興,湯和還因此被授予千戶。

而根據《明史·太祖本紀》記載:

十二年春二月,定遠人郭子興與其黨孫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將徹裏不花憚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賞。太祖時年二十四……遂以閏三月甲戌朔入濠見子興。

意思是,郭子興起義後,元朝將領徹裏不花不敢攻打郭子興,24歲的朱元璋才從皇覺寺裏出來,去投奔郭子興。

對比兩份史料,湯和是在郭子興“初起”的時候就投奔了郭子興。而朱元璋卻是在元朝將領不敢攻打郭子興之後才投奔。元朝將領既然不敢攻打郭子興,說明郭子興的勢力已經很大了,可間接說明朱元璋比湯和加盟義軍的時間要晚。

第二,《明史紀事本末》有這樣一段記載:

諸將多子興故部曲,未盡心服,惟湯和聽命惟謹,李善長委曲調護之。

這段話的背景是在朱元璋渡江之前,當時,郭子興和兒子郭天敘來滁州不久便去世了,朱元璋除了有自己的嫡系部隊外,還接手了郭子興麾下的部分兵力。這段史料的意思是:郭子興的許多舊將,大多都不服朱元璋,只有湯和對朱元璋非常恭謹,李善長怕朱元璋和那些舊將有衝突,多次出面調和。

很明顯,這裏把湯和歸納到郭子興的舊將裏面(下文還會繼續提到這個話題),只是湯和和那些舊將不一樣,他對朱元璋非常恭敬。可以推測,湯和或許比朱元璋加入義軍的時間更早。

雖然湯和比朱元璋早些投奔了郭子興,但是,並不能說朱元璋加盟紅巾軍是湯和寫信邀請的,這沒有史料支撐。而且,朱元璋加盟雖晚,但他卻很快得到了郭子興的重用,不僅成爲了郭子興的女婿,職位還比湯和高。

二、開國驍將,銳不可當

朱元璋成爲郭子興的女婿後,立功甚多,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到濠州招募了徐達、周德興等人。但是,隨着朱元璋的功勞越來越大,他遭到了郭子興之子郭天敘的忌憚,後者屢次陷害朱元璋,朱元璋爲了自保,最終提出帶着24人南下定遠。《明史·太祖本紀》雲:

太祖度無足與(郭子興)共事,乃以兵屬他將,獨與徐達、湯和、費聚等南略定遠。

南下定遠是朱元璋“自立門戶”的開始,他帶的24個人,史稱“淮西二十四將”,這24人中,徐達位列第一,湯和列第二。在常遇春未加盟朱元璋之前,湯和基本上是朱元璋麾下的第二號猛將,僅次於徐達。

很多人認爲湯和的富貴,是仗着他和朱元璋的發小關係來的,其實並不是,湯和在元朝末年,雖然沒有徐達、常遇春勇猛,但也是一員驍將。給大家看《明史》的四段記載:

第一段記載,《明史·湯和傳》記載:

從擊陳野先,流矢中左股,拔矢復鬥,卒與諸將破擒野先。

朱元璋帶領徐達、湯和等人渡江之後,和陳野先作戰,陳野先是元末一位農民起義軍首領,後來被元朝招降,此人非常勇猛。在雙方對戰時,湯和左側大腿被利箭射中,但他拔箭繼續戰鬥,越戰越勇,最後終於打敗陳野先。

湯和作爲明朝初年的重要將領,他的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第2張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湯和絕不是泛泛之輩,他不僅作戰勇猛,而且骨子裏有一股堅毅。

第二個段記載,朱元璋攻下南京,接連奪取鎮江、常州等地,在拿下常州之後,朱元璋任命湯和駐守常州,《明史》記載:

常與吳接境,張士誠……再寇,再擊卻之,俘斬千計。進攻無錫,大破吳軍於錫山,走莫天祐,獲其妻子,進中書左丞。以舟師徇黃楊山,敗吳水軍,獲千戶四十九人,拜平章政事。

意思是,湯和駐守的常州,和張士誠的地盤接壤,張士誠多次派兵攻打常州,每一次都被湯和打敗。後來,朱元璋命湯和帶兵攻打無錫,在無錫,湯和身先士卒,打敗了張士誠麾下的大將莫天祐。接下來又在黃楊山打敗張士誠的水軍,俘虜了張士誠49名千戶,因此湯和被朱元璋晉升爲平章政事。

第三段記載,朱元璋佔領長興之後,派大將耿炳文駐守長興。張士誠爲了奪回長興,派重兵攻打耿炳文,朱元璋得到消息,急令湯和帶兵救援。湯和馬不停蹄趕到戰場,一刻沒歇,與城內耿炳文前後夾擊張士誠,結果“大敗之,俘卒八千,解圍而還”。

第四段記載,朱元璋麾下一位叫周安的將領叛變,朱元璋派湯和就近平叛,《明史·湯和傳》記載:

永新守將周安叛,進擊敗之,連破其十七寨,圍城三月,克之,執安以獻,還守常州。

湯和出兵,連破周安17座營寨,圍困對方三個月,終於活捉周安,把周安交給朱元璋後,湯和又重新守常州。

《舊五代史》中有句話:“爲將者,受命忘家,臨敵忘身。”

通過以上四段記載,都可以看出湯和打仗有“臨敵忘身”的氣魄,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

公元1366年,朱元璋派徐達攻打張士誠,徐達派常遇春、湯和、馮勝等勇將分別圍攻平江(蘇州)各大城門,湯和當時負責攻打閶門,由於張士誠城牆堅厚,湯和久攻不下,結果被飛礮(石炮)打傷左臂。朱元璋聽聞後,召湯和回南京養傷,養了半年多,湯和重新回到蘇州,協助徐達一同滅掉了張士誠。

三、立下奇功,卻被打壓

元朝末年,羣雄割據,朱元璋最強大的兩個對手,一個是陳友諒,一個是一張士誠。陳友諒是被朱元璋親自滅掉的,而滅掉張士誠的主帥則是徐達。除了陳、張兩位梟雄外,朱元璋其實還有兩個對手,一個是浙東的方國珍,另一個是福建的陳友定。而滅掉方國珍和陳友定的人,正是湯和。

《明史·湯和傳》雲:

尋拜徵南將軍,與副將軍吳禎帥常州、長興、江陰諸軍,討方國珍。

張士誠被打敗後,朱元璋已經霸佔了長江中下游,江南之地,只剩下方國珍和陳友定了。當時,朱元璋一方面派徐達(徵虜大將軍)、常遇春(副將軍)出兵北伐元朝,另一方面就是派湯和(徵南將軍)帶領副將吳禎去討伐方國珍。

湯和率軍一路南下,連續攻下餘姚、上虞、慶元等地,方國珍一敗再敗,最後逃到了海上。湯和決定軟硬兼施,一方面派人剿滅方國珍的餘黨,另一方面派使者招降方國珍,方國珍見大勢已去,便投降了湯和。

沒等湯和回到南京,朱元璋又派湯和到福建征討陳友定,湯和在廖永忠的輔佐下,一直打到陳友定老窩,然後試圖招降陳友定,陳友定不降,湯和決定率軍圍攻,最終活捉陳友定。等湯和回到南京,已經是洪武元年,他昔日的童年玩伴已經登基爲帝了。

湯和回南京朝拜過朱元璋後,被朱元璋火速派往河北支援徐達北伐元朝。朱元璋在統一天下之際,湯和從南到北,幾乎一刻沒有閒着,湯和幫朱元璋掃平方國珍、陳友定兩大對手,但是,到了明朝初年,湯和的處境卻明顯有些尷尬。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常茂(常遇春之子)、馮勝、李文忠、鄧愈六人被封爲公爵,湯和卻只被封爲中山侯。

若論打仗勇猛,湯和雖然不如徐達,但也不輸給馮勝;

湯和作爲明朝初年的重要將領,他的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第3張

若論所立戰功,湯和橫掃方國珍、陳友定兩大梟雄,他的功勞也不輸給鄧愈;

若論和朱元璋的親疏,湯和和朱元璋在同一個巷子里長大,又最早跟着朱元璋南下定遠,誰有他和朱元璋的關係密切?

但是,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唯獨給了湯和一個侯爵。這是爲什麼呢?筆者認爲,湯和是被朱元璋故意打壓了。

朱元璋爲何打壓湯和,這是有原因的。

早在公元1353年,當時,朱元璋率領徐達、湯和等24人脫離郭子興,南下定遠,攻下滁州之後,朱元璋逐漸站穩腳跟,手中約有一萬五千多兵馬。不久後,郭子興和兒子郭天敘在濠州待不下去了,他們也來到了滁州,並且奪走了朱元璋的兵權,湯和作爲郭子興的舊將,自然也被郭子興攬入麾下。

郭子興和郭天敘爲了爲難朱元璋,故意派一些資歷比較老的將領隨朱元璋去攻打和州,湯和便在這些將領之中。這些將領大多和朱元璋同輩,奉郭子興之命,不聽朱元璋指揮,只有湯和例外。

《明史·湯和傳》記載:

從(太祖)取和州。時諸將多太祖等夷,莫肯爲下。和長太祖三歲,獨奉約束甚謹。

湯和雖然比朱元璋大3歲,但他卻願意聽朱元璋的指揮。

換句話說,這個時候的湯和,已經成爲了郭子興的人,但他心地善良,不願意讓朱元璋爲難,所以願意配合朱元璋。

雖然湯和是個善良的人,但在朱元璋看來,湯和對自己並沒有那麼死心塌地。

我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李善長的文章。郭子興來到滁州後,迅速奪走了朱元璋的兵權,而且想拉攏李善長到自己麾下。李善長當時的選擇是:

善長涕泣自訴,不肯行。(出自《明史·李善長傳》)

也就是說,在郭子興挖牆腳的時候,湯和去了,李善長卻沒去。

這就是朱元璋對李善長深信不疑的原因,後來,朱元璋又陸續請來了劉伯溫、宋濂、葉琛、章溢等文臣,這些人的能力或許不比李善長差,但在朱元璋心中,他最信任的文臣,還是李善長。明朝開國之後,朱元璋還封李善長爲公爵,位列文臣第一。

同樣的道理,湯和因爲是郭子興的舊部,他接受了郭子興的拉攏,相當於無形中背叛了朱元璋。後來,郭子興和郭天敘先後去世,朱元璋又接管了郭子興的兵馬,湯和理所當然地又成了朱元璋的部下。但是,朱元璋對湯和卻有一個心結。

另外,《明史》還記載:

和沉敏多智數,頗有酒過。守常州時,嘗請事於太祖,不得,醉出怨言……

這句話非常關鍵,意思是,湯和爲人深沉敏銳,但他有一個毛病,就是喜歡喝酒。湯和守常州時,曾有事向朱元璋請示,朱元璋沒有同意。湯和沉默不語,但後來有一次喝醉了,卻說出了怨言。

湯和可能覺得,自己資歷本就比朱元璋老,後來爲朱元璋效力,已經很難得,現在又堅守常州,身處險地,但他向朱元璋提出要求,朱元璋卻不答應他。

湯和的怨言,最終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裏 ,《明史》雲“太祖聞而銜之。”朱元璋在心中,逐漸反感湯和。

從此之後,朱元璋雖然信任湯和,但是,他對湯和的態度,始終不如對徐達、常遇春等人。

因此,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賞衆位功臣,湯和雖然滅掉了兩大梟雄,但朱元璋認爲湯和沒有資格和李善長、徐達等人同列,所以給湯和的封賞降低了一個檔次,只封了個侯爵。

四、狀態起伏,心境大變

湯和爲明朝立下赫赫戰功,不可否認他是一員驍將,但是,湯和打仗也有狀態不穩定的時候。

洪武三年,徐達收復陝甘等地後,朱元璋基本上已經統一了中國。但是,在西南還有兩股勢力,一個是位於巴蜀的“明夏”,另一個是位於雲南的“樑王”。明夏是由當年南方紅巾軍首領徐壽輝麾下名將明玉珍建立的,明玉珍去世後,他的兒子明升是明夏之主。樑王是元朝的貴族,蒙古人北撤之後,樑王率領一部分元朝遺兵固守在了雲南。朱元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臥榻之下自然容不下這兩股勢力。

洪武四年,朱元璋派湯和爲徵西將軍,派廖永忠爲副將,沿江而上,出兵征討明夏。巴蜀之地易守難攻,明夏的軍隊據險而守,湯和久攻不下。不久之後,江水暴漲,更加增大了克敵的難度。朱元璋聽聞湯和遲遲沒有進展,便派大將傅友德從陝西方向攻打巴蜀,傅友德兵不血刃,輕鬆拿下漢中,廖永忠怕功勞被傅友德全部搶走了,只得以身犯險,率軍強行奪下夔州。湯和作爲主帥,見傅友德和廖永忠分別取勝,才鼓起勇氣緊跟其後,最後三人一同招降了明升,平定巴蜀。

等回到南京後,朱元璋對湯和十分不滿,《明史》雲:

湯和作爲明朝初年的重要將領,他的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第4張

師還,友德、永忠受上賞,而和不及……伐蜀還,面數其逗撓罪。頓首謝,乃已。

意思是,朱元璋重賞了傅友德和廖永忠,卻痛罵湯和一頓,湯和跪着磕頭謝罪,朱元璋才罷手。

因爲朱元璋認爲,湯和作爲主帥,畏手畏腳,差點誤了大事。

其實,筆者認爲,這個時候的湯和,已經不是明朝建立之前的湯和了,當年,湯和“臨敵忘身”,銳不可當。但是,現在他有了爵位和富貴,有點“惜命”了。所以,上了戰場,他沒有以前拼命,他並非怕死,而是覺得沒必要像之前一樣冒險。

一年後,湯和隨徐達北伐,在斷頭山和元軍遭遇,史載“戰敗,亡一指揮,帝不問”,意思是,湯和又打了敗仗,還造成了一位指揮使戰死,朱元璋念及湯和之功,並沒有問罪於湯和。

其實,朱元璋對湯和,有種“恨鐵不成鋼”之感。有一種可能,就是朱元璋一直期待湯和再立新功,他好藉機會把欠湯和的“公爵”封賞給湯和。從接下來的記載看,這種可能性很大。

洪武九年,蒙古將領伯顏帖木兒犯邊,朱元璋立即派湯和帶兵前往延安,湯和在延安堅守了一年多,伯顏帖木兒最終兵敗投降。等湯和從延安回來,他被朱元璋封爲信國公。《明史》雲:

“進封信國公,歲祿三千石,議軍國事。”

“議軍國事”這4個字,並不是每個公侯都有的,這說明湯和當時參與明朝軍隊的指揮。在這期間,湯和多次前往鳳陽、北京等地幫明朝操練軍隊,修繕邊防城牆。從這些跡象可以看出,在時隔多年後,朱元璋重新信任了湯和。

五、急流勇退,壽終正寢

明朝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徐達北伐草原,湯和任副將,此戰大勝而歸,四年後,徐達病逝。這不僅意味着朱元璋又失去了一位老夥計,還意味着湯和將會更加深入地參與軍國大事。洪武十八年,蠻族叛亂,朱元璋派湯和爲徵虜將軍,配合楚王朱楨圍剿叛軍。朱楨是朱元璋的第六子,名義上是朱楨帶兵,其實還是湯和全權負責,這一次,湯和迎來了他人生中最後一個軍事高潮,他完勝敵軍,一次性俘虜敵人4萬多人,並擒獲蠻人首領。

洪武二十一年,湯和突然向朱元璋提出辭職,朱元璋聽完後,大喜。《明史·湯和傳》雲:

於時,帝春秋浸高,天下無事,魏國、曹國皆前卒,意不欲諸將久典兵,未有以發也。和以間從容言:“臣犬馬齒長,不堪復任驅策,願得歸故鄉,爲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悅。

意思是,當時朱元璋年事已高,天下已經沒有兵戈之事,徐達、李文忠都已經病逝了,朱元璋想收回兵權,但並沒有公開採取措施。湯和洞察到了朱元璋的心思,主動提出告老還鄉,朱元璋大喜過望。

朱元璋對湯和的“識趣”非常認可,他在鳳陽給湯和賜了府邸和良田,讓湯和回家養老。

湯和在回鄉之前,爲明朝做了最後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當時,沿海倭寇經常來犯。他們機動性極強,殺掠過後立即消失,讓朱元璋非常頭疼。朱元璋便讓湯和去一趟。湯和巡視一圈後,覺得最好能在沿海一帶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處衛所,朱元璋欣然同意,在湯和的建議下,一共設置了59座沿海衛所。《明史》雲:

嘉靖間,東南苦倭患,和所築沿海城戍,皆堅緻。

湯和建立的這59座衛所,在後來抗擊倭寇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嘉靖年間,湯和所遺留下來的衛所,仍舊非常堅固。

從沿海回來,湯和便帶着妻子兒女向朱元璋辭行,朱元璋很高興,賞賜他金銀錦帛無數,並且派人親自將湯和送回老家。臨行前,朱元璋還賜湯和璽書,說“諸功臣莫得比焉”。

朱元璋的意思是,其他功臣和你都沒法比!

湯和回到鳳陽老家後,有了一個癖好,他喜歡納妾。《明史》記載:

和晚年益爲恭慎,入聞國論,一語不敢外泄,媵妾百餘……

湯和先後納了一百多名小妾,日子過得非常瀟灑。但是,湯和的話很少,他從不惹是生非,也不談論國事,對於他和朱元璋從前的舊事,他更是一個字都不對外人說,這就是湯和的大智慧。

洪武二十三年,湯和到南京給朱元璋拜年,從此得了一場怪病,《明史》雲“感疾失音”,意思是,湯和突然患病,不能說話了。朱元璋多次親自探望,不久後送湯和回到家鄉。洪武二十七年,湯和已經病入膏肓,不能站立,但朱元璋十分想念湯和。這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朱元璋派人用車將湯和載到皇宮,用手摸着湯和,湯和有話說不出口,只顧着在地上磕頭,朱元璋看到此情此景,淚水便溼了眼眶。

一年後,湯和病逝,享年70歲,去世前,湯和遣散了府中的小妾,把大部分金錢都捐給了鄉里。湯和去世後,朱元璋放眼望去,當年陪他打天下的功勳,只剩下郭英和耿炳文二人了。

湯和和朱元璋幼年相識,直到洪武二十八年去世,他和朱元璋的緣分,長達68年,這種超長之緣,遠遠超出了其他明朝諸將。

六、人心乃歷史,歷史乃人心

湯和作爲明朝初年的重要將領,他的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第5張

筆者認爲,朱元璋對湯和的情感,是極其複雜的,大致可分爲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朱元璋童年疾苦,父母雙亡,在有過乞丐、遊僧等特殊經歷之後,他加入了紅巾軍,而紅巾軍中有他的童年玩伴湯和,所以,朱元璋最初對待湯和是極其親切的。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朱元璋南下定遠時,纔會帶上湯和一起。

第二個階段,朱元璋創業初期,和郭子興父子明爭暗鬥,特別是在滁州之後,湯和的立場曾經動搖過,這讓朱元璋對他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朱元璋雖然還信任湯和,但已經不是最初的那種信任。

第三個階段,湯和在常州醉酒時口出怨言,加深了他和朱元璋之間的裂痕。朱元璋稱帝前後,湯和平定浙、閩立下大功,但朱元璋認爲湯和忠貞不足,毛病不少,因此沒有給湯和應有的封賞。

第四個階段,湯和被封爲中山侯後,失去了原來的犀利,他開始“惜命”,不願意再以命相搏,朱元璋頗有恨鐵不成鋼之感,後來湯和好不容易在延安立功,朱元璋便封賞了湯和公爵。但是,朱元璋沒有忘記敲打湯和。《明史·湯和傳》雲:

其封信國公也,猶數其常州時過失,鐫之券。

意思是,湯和被封爲信國公後,朱元璋在賜他的免死鐵券上刻上了湯和在常州時的罪過。免死鐵券本是表功的,朱元璋卻刻上過錯,朱元璋並非羞辱湯和,是真心希望湯和能夠純粹一些。

第五個階段,湯和爲人機敏,他看出朱元璋的心思,提前辭去兵權。朱元璋晚年對湯的表現頗爲認可,又因爲湯和和朱元璋是童年舊友,在功臣一個個減少的情況下,朱元璋對湯和越加珍惜。

在筆者看來,湯和之所以能夠壽終正寢,一方面是他爲人謹慎,心有智慧,另一方面還是得益於朱元璋對他的情感。朱元璋珍惜湯和,只要湯和對朱元璋忠誠,朱元璋便不會再爲難他。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新唐書·郭子儀傳》中曾評價郭子儀:

富貴壽考,哀榮終始,人臣之道無缺焉。

意思是:生,富貴長壽;死,壽終正寢,生死都有無限的榮耀,爲人臣的也就沒有什麼缺憾了。

其實,用評價郭子儀的這句話來評價湯和,也未嘗不可。

人心就是歷史,歷史就是人心。湯和作爲明初著名將領,他經歷曲折,和朱元璋的關係複雜,但最終卻圓滿畫上人生句號,他的人生,值得後人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