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羽入川與馬超比武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關羽入川與馬超比武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由於演義的渲染,關羽成爲衆多英雄中人氣指數最高的一位,被稱關公,甚至被認爲是“武聖”受後人崇拜。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在後漢三國年間,甚至在整個冷兵器時代,都不是靠單挑來決定戰役勝負的,像關羽關雲長、秦瓊秦叔寶那樣於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悍將如鳳毛麟角。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關羽年邁之後,戰鬥力銳減,連龐德也打不過了(演義中說是臂上中箭,正史中說是射中了額頭),而秦瓊纏綿病榻十多年,也就是因爲當年打仗太拼了。

關羽入川與馬超比武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都記載了關羽對馬超心懷不滿,並且放話要入川揍馬超,評論者認爲關羽心高氣傲不善於團結袍澤,還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質疑:“先生,古今偉人,何不能相忘馬孟起耶?”

毛宗崗在點評《三國演義》的時候這樣回答:“此則先生更有深意,不可與淺者道也!”

毛宗崗筆下的“先生”,指的就是武聖關羽關雲長,而關羽此舉的深意,只有諸葛亮能理解:“惟孔明深諒先生之心,淺者不知,幾以先生得勝孟起一籌也。夫先生豈喜勝孟起一籌者耶?”

這段評語說得很明白,那就是關羽並不會把壓過馬超一頭當成高興事兒——他原本就沒瞧得起坑死父親和兩個弟弟的馬超馬孟起,而他公開宣稱要入川揍馬超,不過是跟諸葛亮演了一出雙簧,爲的就是要滅掉馬超的囂張氣焰。

馬超人品如何,本文不去討論,咱們要說的,是關羽跟諸葛亮的密切配合,也不是僅此一次,陳壽說關羽“驕於士大夫”,也是不準確的——諸葛亮就是典型的士大夫,但是他們之間卻互相尊重。

除了“關羽要揍馬超、諸葛亮寫信擺平”,這倆人還有過一次密切合作,那就是在封黃忠爲後將軍的時候,諸葛亮打着關羽的旗號表示反對:“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

黃忠雖然被封爲後將軍、賜爵關內侯,但是心裏未必十分舒坦,所以轉過年來的病逝了——建安二十四年受封之前,還能“推鋒必進,一戰斬淵”,說明身體狀況不錯,前一年還龍精虎猛,建安二十五年卻忽然病逝,這就很有意思了。

其實劉備本來並沒有給予黃忠太高的評價,即使黃忠陣斬了夏侯淵,他也陰陽怪氣地潑冷水:“當得其魁,用此何爲邪!”

劉備所說的“魁”,指的是張郃張儁乂,劉備這話的意思很明白:“拿下張郃纔算本事,殺了夏侯淵,有個鳥用?”

熟讀三國正史和演義的讀者諸君都知道,在當年能打敗張郃的,就是張飛,諸葛亮也未必是張郃的對手,張郃之死,是司馬懿與諸葛亮密切配合的結果。

關羽入川與馬超比武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第2張

劉備貶低黃忠,其實是在擡高張飛,那意思是我的老班底,也有比黃忠厲害許多的人物——黃忠不是劉備舊部,也沒有跟關羽戰長沙:“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爲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

作爲一代梟雄,劉備對迫於無奈而投降的人,是不可能給予完全信任的,“用人不疑”只是上位者的空頭人情,如果對誰都無條件地信任,劉備也混不成三國三巨頭之一。

劉備對黃忠是又打又拉,這一點諸葛亮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他纔拿關羽當擋箭牌,但不知道諸葛亮和關羽反對黃忠就任四方將軍,是想把這個位置留給誰——筆者分析,應該是趙雲的可能性較大,因爲趙雲入川的功勞也不小:“趙雲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爲,飛攻巴西,亮定德陽。”

趙雲連下兩城,其功大於黃忠在劉備法正指揮下陣斬夏侯淵,封侯拜將,也是應得的賞賜,但是劉備爲了平衡各方面的關係,只好讓一身是膽的虎威將軍受些委屈,趙雲能理解劉備的難處,但是諸葛亮和關羽是有可能出來打抱不平的。

劉備破格提拔了黃忠,同樣也給予了馬超相當高的待遇:不但封其爲平西將軍、臨沮都督,還給他增加了部隊(潛以兵資之),劉備進位漢中王,又拜馬超爲左將軍,假節,也就是給了他“尚方寶劍”一類的東西,其專斷之權僅次於關羽(假節鉞)。

馬超是不是在受封之後變得十分囂張,正史和演義都沒有記載和描述,但是關羽和諸葛亮卻採取了行動:諸葛亮向劉備彙報了關羽要入川揍馬超的事情,劉備表示很擔憂。

無論是看《三國志》還是看《三國演義》,總是感覺到這是一出雙簧,爲的就是震懾馬超:如果關羽真的要揍馬超,不向劉備請示,卻偏要跟軍師將軍諸葛亮商量,莫非不假節的雜號軍師將軍,地位比“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州事”的關羽地位還高?

這樣一想,就發現問題了:如果關羽是瞧不起士大夫的傲慢武夫,又怎麼會被諸葛亮的幾句表揚而興高采烈,又怎會把諸葛亮的信廣爲展示弄得盡人皆知?

關羽要入川揍馬超,在諸葛亮“勸說”下打消了念頭,毛宗崗認爲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劉備:“得此,則孟起野心自化,毋復他慮。故先生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在《匯評三國志演義》中,李卓吾與毛宗崗很難得地達成了一致意見:不必有此事,不可無此言。孔明已會( 知)其意。(關羽)正欲孔明將以壓服孟起耳,非喜其譽已也。此亦云長彈壓孟起之策,所以曰“孔明知我心也”。

關羽入川與馬超比武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第3張

關羽並沒有真的入川去揍馬超,這說明他只是做個姿態而已,如果他真的鐵了心想去,別說是諸葛亮,就是劉備也未必攔得住,所以毛宗崗和李卓吾兩位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這是諸葛亮和關羽默契配合震懾了馬超。

如果把這這件事比作一出雙簧,那麼關羽是發頭賣相的前臉兒,諸葛亮則是說學逗唱的後身兒,這齣戲就是演給馬超一個人看的。馬超明知是演戲,卻既不能叫好,也不能喝倒彩,那可是要多鬱悶有多鬱悶了。

既然正史和演義中都有關羽要入川揍馬超的記載和描述,那麼讀者朋友們討論如果真打起來誰輸誰贏,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爲這種可能性是確實存在的。

關羽和馬超真打起來誰輸誰贏,筆者認爲答案是很明顯的:關羽曾經萬馬軍中斬顏良,馬超卻沒殺過一個名將,沒打勝過一次戰役(虎牢、渭水之戰滿盤皆輸),再加上關羽挾主場之利“仗勢欺人”,馬超可能還沒開打就得認輸。

當然,說馬超打不過關羽,只是筆者一家之言,如果真打起來,誰都有可能獲勝,畢竟馬超也不是善茬子,急眼了也會跳牆的。所以最後的結論還得由讀者諸君來下:毛宗崗和李卓吾認爲關羽要入川揍馬超,其實是爲了劉備的利益和臉面。如果馬超一時衝動反脣相譏並接受挑戰,戰鬥的結果,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