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年在歷史上真的是一種惡獸嗎?背後隱藏了什麼真相

年在歷史上真的是一種惡獸嗎?背後隱藏了什麼真相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傳說年不是節日,而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怪物。也有人說年是惡魔。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關於年獸傳說,網絡上長篇累牘,相信絕大多數讀者都已經非常瞭解,筆者就不贅述了,但凡事就怕深究,“年”真的是一種惡獸嗎?甲骨文揭開初始本意,原來與年獸毫無關係。

01

年字,最早見於商朝的甲骨文,文字非常簡潔形象,由兩個部分構成:上部是禾穀的一束穗子下垂,代表禾穀已經成熟,下部是一個彎腰、臂向下伸的人,代表人收割莊稼或揹負糧食回去,兩者合一即爲“人負禾”或“人收禾”,表示豐收、收穫等義,引申爲一年的收成,五穀成熟。

周朝金文中的“年”字,與甲骨文極爲相似,只是下垂的穀穗更明顯,人的腰也更彎了,之後周朝的“年”字演變爲人禾相連,不再分爲上下兩個部分。

年在歷史上真的是一種惡獸嗎?背後隱藏了什麼真相

直至秦漢時期,年字變化越來越大,但總體上還依稀可以看到“人與禾”的影子。漢朝後期,已經演化出如今“年”字的寫法,慢慢脫離了“人與禾”的結構

穀物種植與成熟有一個週期,上古先民就將這個週期定爲“年”,於是“年”就慢慢演化爲一個時間單位。《爾雅·釋天》裏說“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晉朝郭璞對此解釋:“歲,取歲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歲本指木星(歲星),祀指的是祭祀週期,年是指溫帶地區穀物一熟,因此“年”代表時間週期與穀物成熟息息相關,與年獸毫無關係。

民以食爲天,莊稼熟了,收穫好多,接下來就不用餓肚子了,在古人看來,自然要舉辦一個活動大肆慶祝一番,感謝上天、感謝祖宗,吃點好的,穿點暖的,許下願望,然後快快樂樂的過冬,等待來年奮鬥。

因此,最初的“年”與怪物來襲毫無關係,只是代表穀物成熟,人們有了收穫。有了收穫之後,上古先民舉辦的“年節”,自然不會是在如今的春節時間,而是在穀物收割之後,大約在如今的陽曆十月份,其寓意與如今過年極爲相近。

02

既然“年”與惡獸根本就是風馬牛,那麼“年獸”之傳說從何而來,以至讓人們一談起過年,就有“年獸”之印象?

其實,翻遍古籍都找不到年獸(或夕獸)之說,根據學者祝淳翔考證,1933年《滬壖話舊錄·歲時風俗之回憶》是最早提及“年獸”的文獻:

“其有懸紫微星畫軸者,畫家每繪一石柱,柱上鎖一似狗非狗之獸,或雲是獸即天狗星,或雲是獸名年,常欲食人,紫微星故鎖系之,不令至下界肆惡,而使人不逢年患,故過年時懸此最宜。”

因此,“年獸”的各種傳說,極有可能不是源於古代,而是源於近代。當然,不排除某地的民間自古流傳,作者將之記錄了下來。

1959年,《新民晚報》上曾刊載了《“年”的故事》,詳細描述了年獸的外貌形象:

“‘年’長着兩個頭,四隻耳朵,八條腿,專門吃人過活。但是‘年’很懶惰,一年四季它都在昏沉沉地睡覺,一直到除夕的夜晚,才從陰暗的山洞裏爬出,尋找它的犧牲品。‘年’害怕日光,不喜歡紅色,尤其討厭喧鬧的聲音。”

之後,過年與年獸的各種傳說故事蜂擁而出,慢慢地廣爲人知家喻戶曉,讓人們形成了過年是爲了打敗年獸的印象。與此同時,傳說中的“夕獸”,古籍中也沒有絲毫記載,而“夕獸”傳說與“年獸”傳說高度相似,可見兩者極有可能都是近代杜撰而來。令人無語的是,竟有專家一本正經地說“除夕”就是“除掉夕獸” 之意,實際上古人筆下的“除夕”之“除”,是“經過、更替”之意。

03

年在歷史上真的是一種惡獸嗎?背後隱藏了什麼真相 第2張

既然年獸是近代的產物,那麼古人過年時的爆竹、對聯、燈火通明,有什麼含義?

一,爆竹爲了驅逐“疫癧之鬼”

上文說到,古人在收穫莊稼之後,會舉辦一場慶祝活動,但農業受天氣影響很大,老天不賞臉來年就要餓肚子,因此豐收了會祈禱來年風調雨順,歉收了更要祈禱。然而,在大自然面前,古人極爲渺小,爲了驅趕邪惡和不祥帶來的惡劣天氣,於是古人求助於超自然力量——鬼神。

《呂氏春秋·季冬記》中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每年將盡的時候要舉行“大儺”的儀式,“鄉日儺,朝服而立於阼階”,官方組織相關活動,非常正式。後來亦有“至除日,禁中呈大儺儀,並用皇城親事官、諸班直戴假面,繡畫色衣,執金槍龍旗。”這裏的“儺”(nuó),是指華夏民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儀式,原始巫舞之一。

可見,一開始人們使用擊鼓和巫舞的方式來驅逐“疫癧之鬼”,但對老百姓來說,這種方式太高端,玩不起,於是慢慢形成了爆竹恐嚇惡鬼。南北朝時的《荊楚歲時記》記載,年初一在庭前放鞭炮的情形,“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臊惡鬼。”唐朝詩人劉禹錫的 《畬田行》寫道:“照潭出老蛟,爆竹驚山鬼。”鞭炮出現之後,驅逐惡鬼的方式升級,慢慢形成了放鞭炮驅逐惡鬼的傳統。

二,對聯最初爲了“祈福滅禍”

對聯始於桃符,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用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上,用以祈福滅禍。之所以用桃木,是因爲據說桃木有壓邪驅鬼之效。

《山海經》記載,“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共屈盤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百鬼。”也就是說,“神荼”、“鬱壘”是管理百鬼之神,猶如“百鬼之王”,而他兩住在大桃木上。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記載:“《黃帝書》稱上古之時,兄弟二人,曰荼,曰鬱,住度朔山上桃樹下,簡百鬼,鬼妄入,援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虎畫於門,效前事也。”

於是,古代慢慢出現過年掛桃符的習俗,背後邏輯是“百鬼之王”的“神荼”、“鬱壘”在此,還有那個不長眼的小鬼敢來?

年在歷史上真的是一種惡獸嗎?背後隱藏了什麼真相 第3張

起初,人們只是書寫二神的名字或描繪圖像,後來演變爲書寫吉祥語,進而發展成爲對偶的詩句,到了宋朝時期,如今的對聯正式出現。除了對聯,桃符還演化爲“門神像”,如今我們常見的秦瓊與尉遲恭門神,其實是起源於“神荼”、“鬱壘”二神。

三,燈火通明象徵驅逐一切邪瘟病疫

大年三十這一天,傳說家裏每個房間都要燈火通明,目的還是爲了驅逐年獸。其實,古人看來這是“守歲”,謂之“燃燈照歲”,即大年夜遍燃燈燭,晚上要守歲,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

據說,如此照歲之後,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守歲習俗最遲出現在晉朝,晉朝周處的《風土記》中說:“蜀之風俗,晚歲相與餽問,謂之餽歲;酒食相邀爲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風土記》的作者,就是除三害的江蘇宜興人周處,浪子回頭的典範。

綜上,古人眼裏的“年”,本意是慶祝一年豐收,同時爲了來年收成更好,萬事平安吉祥,於是出現了爆竹、對聯、燈火通明等驅逐“疫癧之鬼”的習俗,但一切都與年獸毫無關係。近代之後,文人或根據民間傳說或自己杜撰出了“年獸”、“夕獸”之說,經過短短几十年的媒體轟炸,如今竟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