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張郃是怎麼死的?背後隱藏了什麼真相

三國時期張郃是怎麼死的?背後隱藏了什麼真相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郃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在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郃不僅是最後去世的一位,也是官職最高的。就張郃的一生來說,在官渡之戰期間歸降曹操後,張郃跟隨曹操攻河北,跟隨張遼定淮南,跟隨夏侯淵平涼州,跟隨曹操奪漢中,屢建戰功。等到諸葛亮北伐中原期間,張郃又在街亭之戰中大敗馬謖,成爲曹魏抵抗蜀漢大軍的重要將領。不過,公元231年,張郃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身亡。諡曰壯侯。那麼,問題來了,張郃之死,是不是司馬懿借刀殺人之計?真相到底如何?

三國時期張郃是怎麼死的?背後隱藏了什麼真相

首先,針對張郃之死,歷史上存在兩種觀點和說法。一方面,陳壽在《三國志·魏書·張郃傳》中記載:“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諸葛)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也即按照《三國志·魏書·張郃傳》中的說法,是張郃自己不聽從司馬懿的勸告,執意要追擊撤退的蜀漢大軍,所以遭到諸葛亮的埋伏,進而戰死沙場的。由此,按照這一觀點來看,張郃之死,和司馬懿是沒有關係的。不過,另一方面,三國時期曹魏郎中、著名史學家魚豢則在《魏略》中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說法,《魏略》中記載:“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按照魚豢在《魏略》中的記載,太和五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在蜀漢大軍因爲糧草供給不足要退軍的時候,司馬懿令張郃追擊。對此,張郃說:"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但是,司馬懿不聽。張郃不得已,遂領兵追擊。結果,和張郃預料的情況一樣,蜀漢大軍果然有埋伏。彼時,蜀漢大軍在木門谷乘高布伏,弓弩亂髮。張郃追到木門谷,與蜀軍交戰。飛來的箭矢射中了張郃右膝,張郃陣亡。那麼,面對《三國志》和《魏略》的兩種說法和觀點,張郃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對此,關於張郃之死,筆者更加同意第二種說法。

進一步來說,張郃之死,很可能是司馬懿的借刀殺人之計。理由如下:如果按照《三國志》中的記載,是張郃執意要追擊蜀漢大軍的。但是,對於熟讀兵法、作戰經驗豐富的張郃,顯然不會犯下這麼低級的錯誤。春秋·齊·孫武《孫子·軍事》:“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追。”在此基礎上,張郃一生跟隨曹操南征北戰,顯然知道“歸軍勿追”這一道理的。並且,根據史料記載:張郃用兵巧變,善列營陣,善估形勢,善用地形。而追擊蜀漢大軍的話,無疑會被巴蜀之地複雜的地形所限制。所以,善用地形的張郃,自然也能猜到諸葛亮會藉助於地形來埋伏追軍。

三國時期張郃是怎麼死的?背後隱藏了什麼真相 第2張

最後,綜上,張郃不聽司馬懿的勸告,執意追擊蜀軍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畢竟,張郃不是馬謖、趙括等紙上談兵之輩。那麼,既然張郃不願意追擊蜀軍,爲何其還是被蜀軍擊殺呢?對此,答案顯而易見,這是因爲“宣王(司馬懿)使(張)郃追之”,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之前,司馬懿就已經升爲曹魏大將軍了,並且加大都督、假黃鉞,由此,作爲徵西車騎將軍的頂頭上司,司馬懿的命令,張郃自然不能拒絕的。更爲關鍵的是,司馬懿還被授予了“假黃鉞”的大權,也即可以代替皇帝行使征伐之權。那麼,非常明顯的是,張郃如果執意抗命的話,司馬懿完全可以對張郃先斬後奏了。總的來說,從以上史料來看,張郃之死,很可能就是司馬懿借刀殺人之際。在除掉這位忠於曹魏的老將之後,司馬懿的篡權之路自然又少了一個重要阻礙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