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范仲淹擡高米價,爲什麼百姓對此交口稱讚?

范仲淹擡高米價,爲什麼百姓對此交口稱讚?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范仲淹擡高米價,爲什麼百姓對此交口稱讚? 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范仲淹擡高米價,爲什麼百姓對此交口稱讚?

實際上,這並不是范仲淹第一次遇到災荒,1033年的七月,蝗災蔓延,隨之而來的就是饑荒,全國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饑荒,江淮地區和京東一帶尤甚。時任右司諫的范仲淹上書要求宋仁宗派官員去視察災情,但宋仁宗並沒有給予必要的重要,無奈之下,范仲淹對宋仁宗說:“如果宮中停食半天,會怎麼樣呢?現在各地都有饑荒,怎麼能夠不進行撫卹呢?”

一句話說的宋仁宗啞口無言,只能派使者到各地去查探災情,而范仲淹被委任到江淮地區賑災並安撫當地的百姓。范仲淹到任之後,開倉放糧賑濟百姓,禁止百姓祭祀氾濫,上書奏請免除廬、舒折役茶和江東丁口鹽錢等,而且范仲淹還將百姓吃的野草帶回京中,奏請宋仁宗以此曉諭六宮貴戚,以戒除驕奢之風。

可以說,范仲淹對這次饑荒的處理是很得當的。17年後,已經年過六十的范仲淹再次遇到一次很大的饑荒,而他對這次饑荒的處理則成爲一個經濟學的經典案例,流傳至今,這裏就來說一說范仲淹究竟是怎麼對待這次饑荒的。

1050年,范仲淹知杭州的時候,吳中地區發生大饑荒,此次饑荒非常嚴重,常有人餓死在路邊,災情嚴重,范仲淹開倉放糧,並募集資金屯糧來賑濟災民,但這只是杯水車薪,無法讓杭州的百姓渡過難關,於是范仲淹根據杭州這座城市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靈活的賑災舉措,這些舉措大致就有三點:

其一,擡高米糧的價格。饑荒來臨之後,城中百姓缺米糧,導致米糧價格飆升,一下子就升到了120文,而范仲淹仍覺得不夠,將米糧價格擡到了180文,並張貼榜文告示以示杭州百姓,榜文一出,杭州的百姓是怨聲載道,而米商則心裏樂開了花。(出自南宋董煟的《救荒活民書》)

其二,發展杭州當地的旅遊業。杭州人喜歡龍舟競賽,范仲淹就鼓勵百姓們多多舉辦龍舟競賽,他自己也每天在西湖上出遊宴飲,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裏,杭州的百姓舉行了大規模的遊玩活動。(出自沈括的《夢溪筆談》)

范仲淹擡高米價,爲什麼百姓對此交口稱讚? 第2張

其三,大興土木。杭州的百姓喜歡做佛事,范仲淹就將各個佛寺的住持找來,告諭衆人:“現在正是鬧饑荒的時候,民工的工價會被壓得很低,大家可以趁這個機會大興土木,或翻修或新建。”衆人覺得在理,於是各大佛寺紛紛招工修建。除佛寺外,還有官府的建築和倉庫等也開始在這一時間段翻修營建,以及富貴人家也紛紛招工進行各自的土木建設。(出自沈括的《夢溪筆談》)

杭州饑荒期,范仲淹就做了這三件事,先不說這麼一搞,杭州城內的百姓會怎麼樣,且只說朝中官員得知後,紛紛上書彈劾范仲淹,他們認爲范仲淹“不卹荒政,嬉遊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范仲淹也上書將自己之所以這樣做的目的都說了出來,他的目的是什麼呢?自然是救濟災荒。

那麼他的這三個舉措實施之後又有怎樣的結果呢?先說擡高米糧價格這一項。范仲淹將米價擡高到了180文,這是真正讓米商們興奮的一件事,不僅當地的米商高興,就是外地的米商也聞風而動,米糧源源不斷涌進杭州。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叫做“物以稀爲貴”,所以鬧饑荒的時候,米價會被擡高很多,但當米糧源源不斷涌進杭州城的時候,爲了將米賣出去,米商只好降價賣糧,這樣一來,災民只在最開始幾天用180文的價格買米,後來很可能會用低於120文的價格來買米。

這就讓百姓有米可吃了,倘若范仲淹一開始就不準米價上漲,甚至逼着米商降價,結果很可能就是米商寧願屯着米糧也不賣給百姓。

再來看看發展旅遊業這一項,這實際上就是拉動內需,刺激消費,讓錢流通起來,且是從富戶人家流向下層,畢竟再怎麼鬧饑荒,那麼富貴人家也不會損失多少,如果讓他們多多出遊,自然會將錢花出去,流向市場,能養活不少的人。

而大興土木就更簡單了,這其實就是促進就業,讓百姓有工可做有錢可賺,鬧饑荒的時候,家家戶戶沒錢買米,要是能每天有活幹,自然就能有錢買米糧過活。

所以范仲淹這三項舉措實施下來,杭州城的百姓都度過了饑荒,這個時候,百姓們才發現范仲淹的這些舉措是真高明,禁不住交口稱讚。倘若只是靠官府開倉放糧和壓低米價來賑災,只能滿足一時的需要不說,官府也沒有那麼多的糧食儲備和銀錢來滿足如此大的一個救災工程,而范仲淹這樣則是讓市場真正活起來,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當然我們看這三項,尤其是擡高米價這一項,並不是對所有的饑荒都適用,范仲淹此舉也是根據杭州城的具體情況制定的救濟災荒的措施,而且這樣也只能是局部地區鬧饑荒的時候適用。

倘若全國各地都鬧饑荒,那麼擡高米價這一項很可能就是適得其反,而且這樣的舉措也只能是向杭州城等一些比較富裕的城市才能施行,對於那些本來就比較貧困的城市和地區,這樣的舉措基本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到最後受累的只能是百姓。

而且擡高米價這個手段也是一場豪賭,倘若賭贏了,那就是皆大歡喜,倘若賭輸了,則百姓受累,官員身敗名裂,況且一般的官員也很難將這個舉措實施下去,如果不是范仲淹德高望重,很多人願意相信他,換個官員來執行,很可能會面臨着巨大壓力,只能半途而廢,還惹來一身腥。

無獨有偶,范仲淹在杭州城中擡高米價來應對饑荒,而幾年之後,包拯在知廬州的時候,也效仿范仲淹,“不限米價,而賈至益多,不日米賤。”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