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晁錯爲何會落得一個腰斬的下場?他做了什麼

歷史上晁錯爲何會落得一個腰斬的下場?他做了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晁錯是西漢文帝時的智囊人物,潁川人。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天下這麼大,必須要建立藩王制度,因爲藩王上可以保衛國家,下可以保護百姓。

藩王又稱蕃王,是介於皇帝與地方官員之間的統治者。自古以來,能稱霸一方的藩王不是戰功赫赫的大將就是皇親國戚,一般都是由皇帝親封。藩王們的勢力割據一方,但擁兵自重,經常不把皇帝放在眼裏,這就使得許多皇帝都打起了削藩的主義。

歷史上晁錯爲何會落得一個腰斬的下場?他做了什麼

歷史上最有名的削藩一共有四次。漢景帝因削藩引發七國之亂,唐憲宗雖有心,但也只是曇花一現。而明朝的削藩目標直指朱棣,最後就是清朝的削藩,過程雖然艱難,但其結果確是可喜的。自古以來主張削藩的大臣不在少數,晁錯便是其中的一位。

一、政治家晁錯

晁錯,西漢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自小就愛讀書,每天行走坐臥間書卷不離手,童年愛讀書的習慣也奠定了他以後在朝廷中的地位。漢文帝時期,晁錯被任命文太常掌故,因爲他一直在學習法家思想,所以在朝廷徵召研究《尚書》的時候,被太常派遣去濟南學習。

學成儒家思想後,晁錯被天子任命爲太子舍人、門大夫,直到後來被升爲博士。晁錯將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完美融合,主張振興經濟,強調農業發展,表明了糧食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同時建議減免農民的賦稅。

因爲晁錯能言善辯,察言觀色的同時還能精準地揣摩到皇帝心裏,善於分析問題利弊,及時給皇帝指出錯誤,深得皇帝的喜愛,也深受太子劉啓的尊重與信任。

二、強行消藩

漢文帝前十一年,匈奴人爲了擴從地盤,時不時地就來騷擾我邊境,邊境百姓苦不堪言。皇帝得知此消息後立即發兵征討,晁錯上書向皇帝陳情,提出了“以蠻夷攻蠻夷”的觀點。

比較意外的是,皇帝覺得他這個點子不錯,很好,確實可以有效的抗擊外敵,但對他好一通褒獎的同時還當着滿朝文武的面賞他金銀,但卻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

一個建議沒被採用,晁錯又有了一個建議。他上書提出要用經濟措施鼓勵移民,用移民的方法抵禦外敵,幸而這個建議被皇帝採納。而後他又多次提出削減諸侯勢力的改革方法,但沒被皇帝採用。

漢文帝后元七年,太子劉啓即位,將晁錯提拔爲內史。有了新皇帝的撐腰,晁錯的權力越發得大了,他經常單獨面見皇帝,討論國家大事。許是皇帝對晁錯有濾鏡的緣故,無論晁錯說什麼,皇帝都對他言聽計從,可謂是要什麼給什麼,想什麼來什麼,風頭一時無兩。

歷史上晁錯爲何會落得一個腰斬的下場?他做了什麼 第2張

皇帝由老子換成了兒子,但晁錯的思想卻沒改變,景帝二年,他再次陳情,請求削減諸侯封地。因爲他深受皇帝喜愛,在朝中勢力龐大,建議提出後,沒有人敢公然反對。

皇帝聽從晁錯的建議,將膠西王、趙王、楚王、吳王的所管理郡縣的權利全部收回。這一政令發佈後,諸侯譁然,紛紛上書反對,可是有什麼用呢,小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

皇帝是天子,是上天派來管理的人家的,他們不敢惹怒上天,動不了天子,就將怒火全部轉移到了晁錯這個始作俑者身上。

晁錯的父親聽到兒子這一事蹟後,火急火燎地趕到晁錯家中。苦口婆心地勸了他好幾天,從個人厲害關係到國家民族大業,一個沒有落下地全講了一遍,可是晁錯根本停不進去,他父親見勸解無果,嘆氣而走,回到家後,覺得遲早要出大事,就自行了結了性命。

三、被犧牲的晁錯

晁錯這一建議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削藩令下達以後,吳楚趙七國聯合在一起,經過了十幾的密謀後,終於以誅殺晁錯爲由聯名起兵反叛。皇帝這時有些慌了連忙着急晁錯商量對策準備出兵。

晁錯作爲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絲毫沒有一點愧疚之心。他提出了一個用現在人看來比較苟的建議——他建議皇帝御駕親征去打仗,而自己則留在京城處理事務。由此看出,晁錯雖然有建功立業平定天下的野心,卻沒有一點擔當。

皇帝召見曾任吳國丞相的袁盎,袁盎卻認爲七國叛亂並不足爲據。因爲這一切的根由全部來自於晁錯,只要將晁錯殺了,恢復各國原來的封地,便可以平息這場戰亂。皇帝聽到這便沉默了,經過了多重考量,決定犧牲晁錯平息叛亂。

四、腰斬於市

雖然做出了這個決定,但皇帝的心裏還是有點不捨得,不然也不至於拖了十天。由於在朝中樹敵過多,十天後,朝中數位大臣聯名上書彈劾晁錯,並提議將晁錯滿門抄斬,這麼看來當初晁錯的父親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自盡而死總比背上罵名要好得多。

歷史上晁錯爲何會落得一個腰斬的下場?他做了什麼 第3張

皇帝終於准奏,但晁錯卻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爲了能夠順利將晁錯拿下,皇帝遣人到晁錯的家中,謊稱朝中有事,此時的晁錯春風得意,哪料到自己會遭遇殺身之禍。他的車馬經過長安東市的時候,來使宣讀聖旨,當時的晁錯還穿着朝服,就這樣被稀裏糊塗地腰斬於鬧市中了。

晁錯死後,前線軍情來報,諸侯叛亂並未平息,清君側只是藉口罷了。皇帝深以爲然,遂降詔討伐叛亂諸侯,比較有意思的是,不到三個月,那些叛亂的諸侯便全部偃旗息鼓了。

晁錯其人,顯然是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君子,但壞就壞在他一直在考慮自己。一個想要建功立業的人,就不應該太過於考慮自己的得失,就像讓皇帝御駕親征,而自己卻龜縮在朝中,倘使當初他自己帶兵去討伐七國,那結果後不會不一樣呢?他用來保全自己的計策,沒想到最終卻害了自己。

七國平叛後,皇帝派遣官員駐紮諸侯封國,使其不再繼續有掌握權力的機會。諸侯國失去了治理封地的權利,其中最爲受益的就是皇帝了,晁錯雖然犧牲了自己的,卻也不失爲一種另類的爲國盡忠。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