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如何評價李煜?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後世如何評價李煜?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煜,即南唐後主,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鐘山隱士、鍾鋒隱者、白蓮居士、蓮峯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末代君主,在位共6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爲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東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東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軼事典故

藏書故實

精於鑑賞,極富藏書。宮中購置圖書、畫帖數萬卷,法帖如鍾、王真跡。公、私藏皆印有“內殿圖書”、“建業文房之寶”、“集賢殿書院”等。或爲其簽名、題字,或爲詩歌雜言。宋軍攻陷金陵,城將陷,他對保儀黃氏曰:此皆吾寶,城若不守,爾等可焚之。城陷,黃氏皆將藏書畫焚燒。所作文詞,多含傷感離愁之情,富於感染力,藝術成就頗高。後人把他和李璟的作品合編爲《南唐二主詞》。

伉儷情深

李煜(南唐後主)與他的紅顏知己周後在後人腦海裏留着一個鮮明印象,就是他留給了我們不少香豔、柔情、悲哀的詞。他的詞,確實給他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所以後人對他的評價,除了作爲曾經的國君,還被譽爲“詞中之帝”。 但是我們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學的成功,是不能忘記一個被他迷戀着的女人——周後。

周後,名娥皇,生於公元936年,比後主大一歲。她在文史記載中,確是個多情而賢慧的女人,因爲古代帝王們,多是後宮佳麗三千人,很少能將全部靈魂寄託在一個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變遷其愛情,而表現於文學的,周後之能得到一個多情帝王的專寵,且使將愛情流露於文學,當然她是一個資質佳惠,美豔多才的女子了。 據陸游《南唐書》載:她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後主父親)賞其藝,賜以焦桐琵琶。後主作念家山,後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訂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傳,最爲大麴,後主獨得其譜,乃與後變易訛謬,頗去窪,繁手新昔,清越可聽。 她常彈奏後主的詞調,極得後主讚美,這就是後主作詞的原動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把迷戀周後的情感,深宮香豔的情形,全部寫托出來。請讀他的《一斛珠》: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牀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這種香閨韻事,兒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寫了出來。“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多爛漫,多麼嬌柔的兒女姿態,以現代眼光看,固然不足爲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會裏,那就夠奇特的了。 周後的多情,感動了後主的詞筆,後主的詞筆,介紹了多情的周後給千古瞻仰,文學是環境的產物,是情感的交流,在這裏完全得到印證了。

後世如何評價李煜?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人生總沒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總要有一天降臨到最歡樂的人們身邊的。當後主28歲那年,周後生病了。後主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癡。然而,周後終被秋風吹去了,其時,後主哀苦骨立,杖而後起,亦如其喪考妣,且將投井以殉,賴救之獲免。又親撰誄文,作《昭惠周後誄》,對兩人曾經的恩愛生活做了具體生動的描寫,讀罷爲之動容[6]。 對後主來說,真是天大的不幸,後來將她葬於懿陵,諡號昭惠,周後的死,令後主悲痛不已,他的詞風也是在這時有了轉變。從香豔旖旎,到感傷悲切,一切皆因情起。是周後開啓了後主的靈思,讓他無意做了“詞中之帝”,雖爲亡國之君,卻被後世摧崇到諸多帝王之上。

請看下面這首《挽辭》: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銷心裏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後感,無淚可沾巾。 豔質同芳樹,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穠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 這首詩表達了後主對周後深摯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後主自失了他的愛妻,這種痛苦,這種刺激,已深種在他底心靈深處,把他從溫柔沉醉的大國,拖到悲哀悽慘的境域裏來,於是他的詞也從“爛嚼紅茸”而轉變爲“爲誰和淚倚欄杆”、“秋風多……夜長人奈何”的悽慘調子,以後家破國亡,更給他許多詞的材料。

周後生前能使後主做香豔的詞,死後又影響後主做感傷悲切的詞,這種功績,是後人應該感謝她的。 自古文人與美人,是結着不解緣的;幾多偉大文藝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爲題材,爲背景的。《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和“金陵十二副釵”都是絕代佳人。 周後去世,李煜又娶了周後之妹小周後爲皇后。的確,美人的魔力,足以感應文人的心靈,而使之寫出血和淚的文學來。後主不會做皇帝,而無意中做了詞中之帝,被後世推崇在一切帝王們之上,誰說這不是周後的力量呢?窅娘李煜的宮嬪。據傳爲女子纏足的第一個人。陶宗儀《輟耕錄·纏足》引《道山新聞》:“ 李後主 宮嬪 窅娘 ,纖麗善舞。 後主作金蓮,高六尺……令窅娘以帛繞腳,令纖小,屈上作新月狀,素襪舞雲中,迴旋有凌雲之態。”

尊釋重佛

從幼年時代起,他就生活在一個信奉佛教的帝王之家,深受佛教思想的薰陶和浸潤,佛教對其人生思想和文學創作也產生了極爲深刻的影響和作用。

南唐後主李煜的信佛佞佛,首先從他的名號中即可得到鮮明的體認。

李煜,初名從嘉,字重光,有鍾隱、鐘山隱士、鍾峯隱者、鍾峯隱居、鍾峯白蓮居士、蓮峯居士等號。這些名號既見於史書的記載之中,也留存於後主的丹青題筆之上。

後世如何評價李煜?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第2張

李煜出生於一個酷好浮屠的帝王之家。南唐烈祖李昪、中主李璟皆崇奉佛教,這對李煜的佛教信仰也就產生了深遠而強烈的影響。

李煜的信佛佞佛,既貫穿他的整個生命歷程,也就有着種種突出的表現。

爲了提倡佛教,後主於在位期間大力崇修佛寺,廣度僧侶。據宋無名氏《江南餘載》卷下記載:“後主篤信佛法,於宮中建永慕宮,又於苑中建靜德僧寺,鐘山亦建精舍,御筆題爲報慈道場。日供千僧,所費皆二宮玩用。”又據《十國春秋》卷17《南唐後主本紀》記載:“是歲(開寶二年,公元969年),普度諸郡僧。”“開寶三年(970),春,命境內崇修佛寺,改寶公院爲開善道場。”可見後主即使是在南唐風雨飄搖、國庫空虛之際,仍不遺餘力地從事扶持佛教的事業。

死因之謎

李煜的結局,宋人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元代撰修的《宋史》和明人柯維騏的《宋史新編》等史籍都未明說李煜被毒死之事,清人畢沅在《續資治通鑑》中曾考異說:“李後主之卒,它書多言賜鴆非善終”。其中,賜鴆說記載最詳細具體的是宋人王銍的《默記》,後主死於牽機藥之說便是來自此書。

據《默記》載,李煜入宋後,宋太宗曾派徐鉉拜見李煜,李煜對亡國頗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聞言不悅。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節,後主42歲生日,便在住所聚會後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懷念故國,並命南唐故妓詠唱,宋太宗聽到後非常憤怒,諸罪並罰,遂賜牽機藥鴆殺李煜。牽機藥,據說爲中藥馬錢子,性寒、味苦,對中樞神經系統親和力強,李煜因酒後服藥,酒助藥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後頭部與足部相接而死,狀似牽機。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個庸君,在文學上卻是一個文學家,詩人。其主要成就在詩詞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如《長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後,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陣子》,《浪淘沙》等。

後世如何評價李煜?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第3張

歷代評價

王國維:“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而且還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爲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此最後一句乃是針對賙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所道:“王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後主,則粗服亂頭矣。”。王氏認爲此評乃揚溫、韋,抑後主。而學術界亦有觀點認爲,賙濟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詞句的工整對仗等修飾方面不如溫庭筠、韋莊,然而在詞作的生動和流暢度方面,則前者顯然更爲生機勃發,渾然天成,“粗服亂頭不掩國色”。

胡應麟《詩藪·雜篇》:後主目重瞳子,樂府爲宋人一代開山。蓋溫韋雖藻麗,而氣頗傷促,意不勝辭。至此君方爲當行作家,清便宛轉,詞家王、孟。

王世貞《弇州山人詞評》:花間猶傷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謙(徐釚《詞苑叢談》引語):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沈謙(沈雄《古今詞話·詞話》捲上引語):後主疏於治國,在詞中猶不失南面王。覺張郎中、宋尚書,直衙官耳。

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卷四: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

餘懷《玉琴齋詞·序》:李重光風流才子,誤作人主,至有入宋牽機之恨。其所作之詞,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詞評》: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及。

賙濟《介存齋論詞雜著》:李後主詞如生馬駒,不受控捉。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後主則粗服亂頭矣。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後主詞思路悽惋,詞場本色,不及飛卿之厚,自勝牛鬆卿輩。(卷一)

餘嘗謂後主之視飛卿,合而離者也;端己之視飛卿,離而合者也。(卷一)

李後主、晏叔原,皆非詞中正聲,而其詞無人不愛,以其情勝也。情不勝而爲詞,雖雅不韻,何足感人。(卷七)

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詞至南唐,二主作於上,正中和於下,詣微造極,得未曾有。宋初諸家,靡不祖述二主,憲章正中,譬之歐唐褚薛之書,皆出逸少。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