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典故是怎麼來的?陳蕃長大後過得如何?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典故是怎麼來的?陳蕃長大後過得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蕃,字仲舉,東漢桓帝時期名臣,與竇武、劉淑合稱“三君”。陳蕃爲官清廉,一生歷任光祿勳、尚書僕射、太中大夫、太尉,與外戚竇武一起謀劃掃除宦官,不料事敗而死。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十五歲的陳蕃獨居一室,父親的友人過來看望他,看見屋內屋外髒亂不已,當即問道:“小孩子這麼不懂事,不知道應該打掃屋子來迎接客人嗎?”少年答到:“大丈夫應當掃除天下的污垢,怎麼能把眼光侷限在一屋呢?!”這便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典故。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典故是怎麼來的?陳蕃長大後過得如何?

這位說出豪言壯語的少年,不知這天下的污垢遠沒有他想象中那麼易清除。不過心懷大志的他,憑着孝廉的品質以及剛正不阿的爲人,很快被舉薦,開始了輝煌的仕途。

爲官奉公剛正,嫉惡如仇

作爲一名官員,陳蕃的表現與當日“掃除天下”的豪言壯語是一致的。陳蕃任樂東太守時,正值李膺任青州刺史(李膺便是陳蕃的頂頭上司)。這李膺是個嚴官,非常痛恨貪官污吏,所以與陳蕃同行的幾個郡縣太守都害怕離任,唯有陳蕃留下來了,並且受到了李膺的賞識。後來他任光祿勳(負責選拔官員的職位)時同樣不偏袒權貴,不排擠寒門,可謂盡職盡責,朝中大臣沒有不稱讚他的。因此他聲名大增,是當之無愧的國之棟樑!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典故是怎麼來的?陳蕃長大後過得如何? 第2張

權鬥時目光短淺,不懂審時度勢

然而這位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百姓的朝中大臣,在政治鬥爭中卻表現得十分幼稚,甚至可以說目光短淺了。以下二件事便是最好的證明。

漢桓帝立後的時候,羣臣都知道皇帝寵愛田貴妃,於是紛紛上奏建議立田貴妃。唯有陳蕃非常固執地爭取竇氏,皇帝看在他是當朝重臣的份上,不得已立了竇氏爲後。但這件事卻讓漢桓帝疏遠了陳蕃,爲他日後與宦官鬥爭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典故是怎麼來的?陳蕃長大後過得如何? 第3張

陳蕃少年時期說的“天下的污垢”,指的就是搞亂朝綱的宦官。漢桓帝時期宦官亂政現象十分嚴重,朝廷上以竇武和陳蕃兩人爲代表的外戚勢力對宦官十分痛恨。但痛恨歸痛恨,你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給敵人吧。這陳蕃認爲自己既符合百姓的心意,又對太后有過功德(竇太后),就上書給太后,直言“請陛下把我的奏章給那些宦官看,要讓他們知道我陳蕃痛恨他們!”

此話一出,擺明了是要搞死人家宦官的節奏,於是宦官頭子曹節、王甫等人先發制人,僞造太后命令殺了大將軍竇武。陳蕃手無兵權,也被宦官們殺死了!

從爲官爲民來說,陳蕃是成功的,少年時期的壯志並未退卻;但對於其口中的“天下污垢”,陳蕃並沒有掃除,反而爲其所害!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