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開國功臣趙德勝簡介:率軍守衛城門時爲弓弩所射殺

明朝開國功臣趙德勝簡介:率軍守衛城門時爲弓弩所射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明朝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爲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鬥爭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趙德勝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趙德勝(1325年—1363年),人稱黑趙歲,濠(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功臣,爵封樑國公,諡武桓。

初爲元朝義兵將領。至正十三年(1354年),投奔朱元璋,屢立戰功。至正十五年(1356年),隨朱元璋南渡長江作戰,官升中翼左副元帥。至正二十年(1360年),參與龍灣之戰,升任後翼統軍元帥。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任江南行樞密院事,鎮守南昌,於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保衛南昌的戰鬥中,率軍守衛城門時爲弓弩所射殺,時年三十九歲。

明朝開國功臣趙德勝簡介:率軍守衛城門時爲弓弩所射殺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趙德勝初爲元朝義兵,相貌魁偉,臂力很大,善用槊擅長於馬上耍槊,作戰勇猛,每戰必身先士卒,人稱黑趙歲。 至正十二年(1353年),江淮大亂,趙德勝被推爲義兵隊長,時年二十八歲。 隸屬於元將王忙哥的麾下,但他早已覺察到元軍必敗的局勢。

至正十三年(1354年),朱元璋攻取滁陽,趙德勝母親身在朱元璋起義軍中,趙德勝於是拋棄妻子,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十分高興,賜其姓名,任命爲帳前先鋒。 隨起義軍攻取鐵佛岡、三汊河、張家寨、全椒、後河諸寨。

戎馬生涯

至正十四年(1355年)十月,趙德勝隨軍支援六合,交戰時身中流矢,幾乎喪命。

至正十五年(1356年),趙德勝隨軍攻打雞籠山、烏江,攻克和州、含山。率軍夜襲陳野先營地,攻拔板門、鐵長官二寨,乘勝攻克儀真,被授予總管府先鋒。 六月,跟從朱元璋南渡長江,隨軍攻克太平、蕪湖、句容、溧水、溧陽,皆立戰功。又跟從常遇春於採石擊敗元將蠻子海牙,於方山攻破陳兆先營地,攻克集慶,功勞最大。

至正十六年(1357年),趙德勝隨徐達攻克鎮江,擊破苗軍水寨,又攻克丹陽、金壇、寧國,轉任領軍先鋒。六月,隨鄧愈攻取廣德,又破張士誠水寨。七月,隨常遇春攻打常州,解除了牛塘之圍,又收復了廣德、寧國。

至正十七年(1358年)六月,趙德勝隨趙繼祖攻取江陰。七月,隨徐達攻取常熟,擒獲張士誠親弟張士德。又隨軍攻打湖州。宜興叛亂,率軍回師平定。

至正十八年(1359年)五月,趙德勝和謝再興、劉貞等人率軍巡視石埭縣時和陳友諒軍遭遇,雙方交戰,擒陳友諒部將錢清、孟有德、張遵道等及其部卒四百餘人。

明朝開國功臣趙德勝簡介:率軍守衛城門時爲弓弩所射殺 第2張

至正十九年(1360年)四月,趙德勝升任懷遠大將軍、中翼左副元帥。

至正二十年(1361年),朱元璋設計於龍江埋伏陳友諒,龍江第一關名爲虎口城,朱元璋派遣趙德勝埋伏於此。待到陳友諒軍至,趙德勝率軍與之激戰,一時伏兵四起,陳友諒大敗而逃,於是收復太平,攻克銅陵臨山寨,攻打黃山橋、馬馱沙、高郵,皆立戰功。

至正二十一年(1362年)四月,趙德勝升任後翼統軍元帥。 後跟隨朱元璋西征,攻破安慶水寨,順風逆流而上,抵達小孤山,距離九江僅五里,陳友諒得知後,倉皇逃竄,於是攻克九江,攻打黃梅、廣濟。

戰死南昌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趙德勝隨軍攻克瑞昌、臨江、吉安、安慶、撫州、新淦。 由於降將祝宗、康泰的叛變,洪都失守,趙德勝隨軍前往征討,收復南昌,作戰時被炮石傷了肩,被授予江南行樞密院事。五月,和朱文正、鄧愈共同鎮守南昌。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趙德勝隨常遇春於池州平定羅友賢叛軍,於西山擊破陳友諒部將,收復臨江、吉安、撫州。四月,陳友諒率大軍包圍南昌,趙德勝率部數千人鎮守宮步、士步、橋步三門。六月,陳友諒以兵攻宮步、士步二門,趙德勝率部背城逆戰,射殺陳友諒部將,致使其軍氣勢低沉。次日復戰,陳友諒軍包圍南昌數圈,陳友諒親自督戰,日夜進攻,城牆損壞,趙德勝率領諸將死戰,一邊激戰,一邊修復城牆,壞城牆被修復。傍晚時,趙德勝坐在城門樓上,指揮士卒,不幸被弩箭射中腰部,箭鏃深入皮膚達六寸,趙德勝將之拔出,哀嘆道:“我壯年從軍,屢次爲流矢、炮石所傷,卻從未如此嚴重,大丈夫死又何惜,只是不能夠親自掃清中原了啊!”說完便氣絕而亡,年僅三十九歲,朱元璋爲之感到十分痛惜。 十月,朱元璋追封其爲榮祿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樑國公。

死後榮光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命建忠臣祠於江西南昌以祭祀諸功臣,以趙德勝爲首。

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配享太廟。 六月,列祀功臣廟。

洪武六年(1373年),追諡武桓。(折衝禦侮曰武,壯而有力曰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