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董卓當初勢力那麼大 董卓最後是怎麼輸的

董卓當初勢力那麼大 董卓最後是怎麼輸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董卓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董卓是敗於諸侯十八諸侯嗎?還是敗於天下士人之心?

東漢末年,士人對於漢王朝的禮崩樂壞確是十分痛心,但一旦有可以爲其效力的機會也是義不容辭,這本身表明了漢皇室在讀書人眼中的正統性。封建王朝的正統當然是唯一的,這意味着士人們對於對於廢漢自立者自會全力排斥。這也是董卓最後失敗的原因。

一、東漢士人之心

從劉邦稱帝到黃巾起義漢王朝已經持續了近400年,就算從光武中興開始算起也有近160年。天下的士人已經接受了漢這一國號近400年了,這顯然有巨大的精神依賴,如果誰維護漢王朝的存在在政治上就有一個名正言順的旗幟,而企圖推翻漢王朝的行爲容易與這種精神上的認可相沖突,而成爲天下士人也就是讀書人的敵人。

董卓當初勢力那麼大 董卓最後是怎麼輸的

另外一方面,自光武帝登基以來,東漢的權力體系已經運轉了近160年,這已然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團,利益集團中部分能力突出者成爲軍閥或依附於軍閥,而能力平庸者無法從天下大亂中獲得政治利益,推翻漢王朝會對這一部分人的權益形成挑戰,會招來羣起而反對。東漢王朝中央文官系統正是這部分無法從天下大亂中獲得利益的人,董卓因爲表現出自立傾向而被殺正體現了這一點。

再者,代漢稱帝過把皇帝隱在軍閥之中也是難以立足的。淮南袁術便因稱帝而身敗名裂。袁術在稱帝的準備階段就遭到了孫策的反對,而孫策向袁術建議廢止此事無果後趁此機會與其斷絕主臣關係自立爲一方獨立軍閥。這樣孫策便公然與袁術爲敵,雖在此之前孫策雄踞江東已然成長爲一位軍閥,但名義上與袁術還有主臣關係,袁術稱帝直接的政治成本便是在政治上樹立了新的敵人。

董卓當初勢力那麼大 董卓最後是怎麼輸的 第2張

袁術在稱帝后成爲軍閥們共同打擊的對象,曹操對其加以征伐,呂布對於袁術的和親請求也採取了極不禮貌的拒絕方式。這正表明了袁術稱帝使自己成爲了衆矢之的,這使其付出了巨大的政治成本。

二、董卓的崛起

董卓勢力是漢末軍閥中最先崛起的軍閥勢力,同時也迅速的消亡,其興衰之路雖是匆匆。董卓是一個慷慨豪俠之人,願意將自己的財產無私奉獻出來與朋友們一起享用,其次由於自身體質上的優勢使其在大軍中擁有了很好的發揮空間,“爲羌胡所畏”很好的闡述了董卓將自己的武力優勢轉變爲軍事才能,成爲東漢邊關震懾外來少數民族的利器,正如“性粗猛有謀”,可想而知,董卓應當在武力之外還存在相當的智謀,否則僅憑匹夫之勇很難想象會被羌胡所畏懼。

像董卓這樣的人如果放在漢初之時很可能便會成爲一代民族英雄,但歷史的有趣就在於環境對於人的影響,在東漢末年這樣的亂世之中董卓這樣的人就成爲了在邊關掌握軍權而崛起軍閥。

董卓憑藉不惜恩賜的優點,在行伍間可謂如魚得水,其軍事才能使其在戰場上立有軍功,獲得恩賜之後其豪俠慷慨的性格特點又使其用朝廷的封賞收買人心,可想而知當時軍中將士作爲董卓的手下有着怎樣的感動,上峯的恩賜時而有之,但“無所留”卻明明白白的表達了一種關愛,董卓把你們這些手下當兄弟,是要同患難共富貴的,這無疑將極大的提升董卓在軍中的威望,董卓的屬下也將死心塌地的爲他賣命。

董卓這樣的人材自然也被朝廷所重用,在朝廷中央政局不穩之時,自然需要一個有着過人才能的人來穩住邊關,以減少漢王朝的外部威脅,董卓這樣的個人魅力與才能很快得到了朝廷的欣賞,平步青雲,成爲了州刺史兼任太守這樣的高級官員,很快從單純的軍事幹部變成了手握邊關軍政重權的人。

當然此時是桓帝末年,董卓還不能稱之爲軍閥,此時州刺史一職受中央節制的程度還比較深。董卓真正成爲割據軍閥是在中平六年之時,朝廷看到了董卓手握重兵對中央形成威脅,於是以少府這樣的高官低權的職位相利誘,試圖將董卓與大軍相剝離,但董卓未能就範。後來又試圖將其從邊疆調離以方便控制,將其兵權歸於皇甫嵩,但董卓作爲一個行伍出身的人深知軍事力量對於自身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上書婉言拒絕了此事。

董卓當初勢力那麼大 董卓最後是怎麼輸的 第3張

值得一提的是董卓不僅拒絕了這次任命,還將大軍進駐河東,大有逐鹿中原的態勢,這是其脫離中央節制明顯的信號,從此董卓成爲了一位割據軍閥。董卓勢力卻在萌芽狀態下迅速消亡。董卓勢力的特點在於趁漢中央政權有難進入中央,在鎮壓其他勢力的過程中迅速專權,形成了政治軍事集團勢力,但迅速的走向滅亡。董卓因受邀剿滅宦官勢力而率軍進入洛陽,成爲了一代權臣,但他在向政治家的轉變過程之中招來了殺身之禍,這種災禍的興起來源於其進入洛陽之後的一系列錯誤決定。

董卓進入洛陽後第一個感受是恐懼,畢竟一個邊陲成長起來的軍閥進入京畿要地之後自然對自身實力會有不自信的感覺。董卓進入了洛陽後他作爲軍頭出身的軍閥,認爲自身實力不足不能服衆,又將自己的恐懼根源判斷爲自身軍事實力的不足,而其採取的辦法首先便是擴大自身軍事威懾力。在擴大自身威懾力時便犯下了大錯,董卓選擇了排除異己的辦法來壯大自身。董卓讓呂布殺掉丁原,這在政治上犯了大忌。丁原何許人也,做過幷州刺史,正是在位的執掌京畿防務的執金吾。

董卓當初勢力那麼大 董卓最後是怎麼輸的 第4張

一個外來的軍頭,進京之後首先殺掉了保障京城附近秩序與安全的人,這無疑使其成爲了朝臣與君主的對立面,在政治上樹立了一大批強勁的對手。這讓朝臣與皇室都陷入了極大的不安全感,此時站在董卓對立面的已經是整個漢王朝,他與漢王朝開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這便很好的解釋了爲何董卓進入洛陽以後,急於展開廢立之事,對皇室成員的手段也相當的殘忍,在政治上他有試圖表達自身政治立場的緊迫需要,急於表達自己的來意。

表示其來意並非與漢王朝爲敵,他獲得權力是爲漢王朝的興旺做貢獻,他認爲陳留王比少帝更符合做君主,他是學伊尹、霍光爲了國家利益而採取非常手段,而朝廷要大的改革就要流血,丁原、太后他們不是好東西,以前的壞事都是他們做的,殺掉是應該的。董卓這一番政治舉措顯然漢王朝的衆多官僚並不買他的帳在洛陽內外盡是反對者,外有十餘路諸侯的討伐,內有伍瓊、周珌爲內應。

與此同時,董卓對部下的約束也是不足的,董卓好與屬下共富貴,打下江山年來自然也是要與其手下共享的。董卓進入洛陽後對其進行大肆搜刮,激起了民憤,而這種暴行殃及了朝臣與皇室,這又再次將自身推向了漢王朝的對立面,自然引起朝內的普遍排斥,從而在政治上陷入極其危險的處境。

董卓當初勢力那麼大 董卓最後是怎麼輸的 第5張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董卓將漢王朝內所有人都得罪了,因而董卓在朝內大開殺戒,甚至修建“萬歲塢”企圖稱帝就是必然的了,因爲董卓已經沒有了退路,他與漢王朝徹徹底底的形成了對手關係。當董卓羣敵環伺之時自然也就到了身敗名裂的時刻,呂布作爲董卓欣賞的近臣,關鍵時刻也站在了漢王朝一邊說出“有詔討賊臣”,可見其還是願意做漢臣,而不是董卓的家臣。

三、總結

從董卓進入洛陽之後,便將自己陷入了東漢王朝內部殘酷鬥爭的漩渦中,他的存在反而成爲了漢王朝一衆官僚共同討伐的目標,朝內近臣、十八路諸侯原本相互之間存在你死我活的矛盾但都在此時團結了起來共同對付董卓,董卓成爲了共同的敵人,爲漢王朝帶來了短暫的團結。董卓的滅亡過程正好是其試圖脫離漢王朝統治的過程,但其脫離方式並不是如其他軍閥那般與漢王朝保持共存關係甚至是利用漢王朝,而是選擇了取而代之的道路,就是這樣的脫離道路導致了其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