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的陸績才謀如何?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三國時期的陸績才謀如何?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陸績,字公紀,東漢末年大臣,廬江太守陸康之子。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俗話有云:“見水彎船,見火燒柴。”說的是做人做事要懂得隨機應變,不能刻板迂腐,另外遇到突發事件,也要懂得處變不驚,從容不迫。

三國時期的陸績才謀如何?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而實際上他不但才學超羣,更是一個能文能武的有志之士,此人生於東漢末年,三國前期,在《三國志》中他與鳳雛先生龐統竟是忘年之交,而在《三國演義》中,他又成爲了臥龍諸葛軍師無情打壓的對手。

他一輩子都想着成爲像管仲那樣一國之賢明丞相,甚至連三國魏、蜀、吳的結束時限都被他在臨終之前,算得精準無比,可惜他卻沒有像諸葛亮那樣幸運,至少實現了自比“管仲、樂毅”,一展抱負的夙願。這位預言家卻是天妒英才,竟在三國鼎立正式開始的前一年,便帶着無限遺恨,撒手人寰。

這位奇才究竟是何人呢?其人姓陸,名績,字公紀,乃江東吳郡吳縣人,也就是如今的江蘇蘇州地界,他的爸爸陸康,在東漢末年做過廬江太守,即今安徽廬江。陸績六歲的時候,隨其父在九江郡治所壽春縣(非如今江西九江),舉行的一次官宴之中見到了名位高貴的“淮南王”袁術。

袁術拿出了只有幹越(江西)產的蜜橘擺放在桌案上,這蜜橘品相美觀,其味甘甜無比,在當時可謂“高檔水果”,在座的賓客們沒有不流涎注目的。

陸績這樣一個孩童更不在話下,他就在人們觥籌交錯,喝得不亦樂乎之際,跑到了袁術身邊偷偷從桌上拿走了三個橘子,並藏在了懷中,等到宴散人去的時候,他爸爸陸太守帶着他上前向上級領導袁術告辭的時候,不想作揖拜別動作太大,致使藏好的橘子竟從寬大的衣服當中掉了出來,落在了地上。

袁術作爲比他哥哥天下十八路諸侯盟主袁紹還尊貴的一方霸主(袁術主母嫡出,袁紹妾室庶出),起身瞋目,望着陸氏父子二人,不怒自威,滿座賓客都不敢支聲,他對着陸績問道:“陸郎作爲今日之嘉賓,爲何還要偷偷懷揣着蜜橘離去呢?”年幼的陸績嚇得已不敢動彈,只好強挺着脖子跪在地上,回答了四個字道:“欲歸遺母!”

也就是帶回家給媽媽吃,因爲媽媽從來沒有吃過這樣“奢侈”的水果,袁術聽了之後大爲震驚,沒想到他小小年紀竟能如此鎮定機敏,這時他又瞧了一眼陸太守,心想自己已準備在江淮代漢自立,創建“仲家王朝”。

而不是後世有些人,膚淺而又可笑地認爲,他在袁家排行第二,不敢僭越到他庶長兄袁紹之上,於是按照“伯仲之序”,以“仲”爲名建號開國。

三國時期的陸績才謀如何?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2張

袁術看着跪在地上戰戰兢兢,聽候發落的廬江太守陸康,心中想道:“雖然我已經是天命所歸,但是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四方羣雄並起,衆心未必肯服,陸康雖是我下屬,但他卻是朝廷任命的一郡之守,如果今天因其子不教,降罪於他,使他掛印辭官,而後朝廷再派新任,更不可測了,不如當下以恩威懾服其心,爲我所用也!”

於是強裝笑臉對陸績說道:“陸郎年幼便如此知孝,長大必成大才也!”陸氏父子聽了之後,冷汗直冒,袁術又叫人準備一籮筐蜜橘讓陸績帶回家去孝敬母親。後來到了元朝末年,元順帝年間,福建大田縣廣平村人郭儀祖創作了《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就是著名的《二十四孝》,“陸郎懷橘”也被作爲典故選入其中。

當時孫策在吳郡招賢納士,名士張昭、張紘、秦鬆都成爲他幕府之中的上賓,陸績也作爲謀士在其帳前效力。當時大家都在討論四海之間不能安泰,只有強者以武力掃平天下,才能使華夏再現清平之世。

陸績年紀輕輕,坐於席間末座,聽了之後,在後方遠遠地大聲叫道:“昔日春秋時代,管夷吾先生做了齊桓公的宰相,九次會盟四方諸侯,使天下羣雄都重新圍繞在周天子的身邊,凝聚了華夏正統的力量,使外族蠻夷不敢輕易覬覦中土,這樣大的功績不是靠兵馬戰車所得來了。

陸績長大成人之後,容貌非常雄壯,且又博學多識,對天文星象還有曆法數術無所不精,像虞翻這樣頗具盛名的狂士,龐統這樣威震荊襄的大才,和陸績年齡差距都很大,但都與他成爲了好朋友。

後來孫策佔據江東,兇狠地鎮壓了當地豪強,並斬殺了一些蠱惑人心的邪祟方士,以破除迷信,起到安民立威之效。可由於他下手迅猛,激起豪強反抗,不久遇刺身亡,孫策之弟孫權繼任掌權,將陸績提拔爲“奏曹掾”,也就是掌管“奏請議事”的文官,孫權和東吳百官都害怕陸績的剛直。

陸績有足疾,走路時一瘸一拐,但他氣質十分儒雅,在鬱林時常要用兵對付作亂的山越部族,他雖爲文官,卻也非常擅長治軍,並不是軟弱可欺的迂腐儒生。在行軍佈陣之時,讀書、著文、講學他一樣都沒有廢止,還製作過“渾天圖”,專門拿來測風水、占星卜卦所用,他還給《周易》做過註釋,這些作品都流傳於世。

又留言道:“陸某死後六十年,必定會車同軌,書同文,曹、劉、孫三家歸一,天下一統,只恨來不及見到了!”說完之話,他就嚥氣了,終年三十二歲。

後來建安二十五年,魏王曹操病死,世子曹丕繼位,先是強迫漢獻帝劉協改元“延康”,以表示時代將要發生鉅變,過了沒多久,曹丕又強行命人擬好“禪位”詔書,使獻帝宣佈“法堯禪舜”將大漢皇位遜讓給大魏世祖文皇帝丕,並追封曹操爲魏太祖武皇帝,改元“黃初”。

自魏文帝黃初元年到東吳末帝孫皓天紀四年,即晉武帝司馬炎咸寧六年,魏、蜀、吳三國正如陸績臨終所言,就在這一年全部滅亡,也恰好鼎峙而立六十年之久。

三國時期的陸績才謀如何?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3張

陸績的長子陸宏還做過東吳會稽南部都尉,他的次子陸叡則做到了長水校尉。在元末明初“自由撰稿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陸績只在“舌戰羣儒”的橋段與諸葛亮有一段對白。

當時諸葛亮替兵敗當陽的劉備前來東吳請求聯盟抗曹,孫權爲了試探劉備集團的實力和抗曹的決心,召集了以求和派爲主的“江東羣儒”對諸葛先生進行問難。

陸績面對諸葛先生之時,就對他說道:“魏公曹丞相雖說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則他卻是大漢高祖皇帝的開國功臣,惠帝劉盈在位時的相國曹參之後,豫州刺史劉備雖自稱是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的子孫,卻無可稽考,我們天下人見到的他,只是一個曾經織蓆販履的貨郎而已,如何能與出身高貴的曹丞相一爭長短呢?”

諸葛亮一聽是陸績發言,便大笑起來,故意說道:“你莫非就是袁術宴席間懷橘被捉的陸郎嗎?”這一問,竟使許多人都在捂嘴竊笑,陸績見孔明揭其短,立馬在人面矮了三分,氣勢也被壓了下去。

面紅耳赤之際正要發作反駁,諸葛亮卻搶先又說道:“知孝陸郎請安坐!聽吾一言!曹丞相既爲高祖時曹相國之後,那他更應該世爲漢臣,忠心輔國纔對呀!如今的曹丞相卻專權強橫,欺凌君父,不但眼中沒有大漢皇帝,更是對其祖曹參相國極度蔑視,這樣看來他不但是漢室的亂臣,更是曹氏家族的賊子也!

我家豫州牧劉玄德堂堂帝胄,當今皇上在滿朝公卿面前,按族譜賜爵,御前親呼之爲皇叔,怎像你說的無可稽考呢?且大漢高祖皇帝劉邦出身於泗水亭長,何其低微,而最終平秦滅楚,一統天下,玄德公不過是年少時靠手工製作草蓆和板鞋,維持生計,又有何恥辱可言呢?陸郎小兒之見,不足與深明大義的高士共語!”陸績被諸葛先生這一席話壓得頓時語塞,竟無言以對。可這段名場面,在歷史之中還當真是“無可稽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