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鄧禹爲什麼可以兩任司徒?他有什麼才能?

歷史上鄧禹爲什麼可以兩任司徒?他有什麼才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鄧禹是東漢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那麼鄧禹爲什麼可以兩任司徒?他有什麼才能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他,一起看看吧。

一、首任司徒 定國安邦

公元25年,劉秀在鄗縣(今河北柏鄉北)登基稱帝,派使者持節封鄧禹爲大司徒。命令說:“制詔前將軍鄧禹,極有忠孝之心,與我謀劃營帳之中,而能決定千里之外的勝負。孔子說:‘自從我有了顏回,弟子們對我日益親近了。’臨陣殺將,攻破敵軍,平定山西,功效萬分顯著。百姓不親愛,五常不和順,你作爲司徒,要慎重地施行五常之教,而五常之教的實行又在於寬待。如今派遣奉車都尉授予印綬,封你爲酇侯,食邑萬戶,謹慎其事。”此時,鄧禹二十四歲。

雖說鄧禹已任大司徒,但他也感受到責任重大。本來作爲司徒的鄧禹應該總理朝政,可是面對時局,只好先定國安邦。

歷史上鄧禹爲什麼可以兩任司徒?他有什麼才能?

鄧禹上任伊始,率兵渡過汾陰河,進入夏陽(今陝西韓城南)縣境,打敗更始帝的十萬兵將。百姓聽說鄧禹連戰連勝,治軍有方,全都扶老攜幼前來歡迎,歸降的人日以千計,衆人號稱鄧禹軍隊爲“百萬”。鄧禹的軍隊所到之處,均受百姓歡迎,因爲鄧禹的軍隊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

鄧禹本人走到哪裏,都要停車駐馬,勸勉百姓。男女老幼歡天喜地聚集在鄧禹的車下,向他傾訴,請他明示。就這樣,鄧禹的定國安民之舉,贏得了百姓的擁戴。鄧禹的名聲傳遍整個關西。對此光武帝十分讚許,多次寫信讚譽他。

面對京都長安,鄧禹的將領們和傑出之士都勸說他直接進攻。鄧禹卻另有考慮,他說:“不能這樣。現在雖然我們的兵力多,但能作戰的少。前方沒有可依靠的糧草,後方沒有運轉的物資供應。赤眉軍剛剛上長安,財富充實,鋒銳不可抵擋。但是,盜賊聚在一塊,沒有善終的計策;錢財和穀物雖然很多,而事故萬端;他們難道能夠堅守嗎?”

“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地寬廣,人口稀少,穀物豐富,牲畜很多,我暫且在北方休整兵馬,就那裏的糧食供應士兵,以觀察赤眉軍的漏洞,這樣,長安可以圖謀。”鄧禹率領軍隊向北到栒邑(今陝西旬邑)。鄧禹所到之地,郡邑都打開城門歸順。西河太守宗育也派遣其子捧着文書來投降,鄧禹讓他前往京城歸籍。

光武帝看到關中沒有平定,而鄧禹又久不進兵,下令道:“司徒,您是堯,赤眉是桀,長安的官吏和老百姓恐懼不安,毫無依靠。應當及時進討,平定、撫慰西京(即長安),收攏老百姓的心。”儘管如此,鄧禹仍然堅持原來的想法,分派將軍另攻上郡各縣,又徵集兵員,儲備糧食,回到大要(今甘肅寧縣)。派馮愔、宗歆堅守栒邑。

可是,馮宗二人爲了爭權,互相廝殺,最後馮愔殺了宗歆,乘勢回軍襲擊鄧禹。鄧禹派人將此事報告光武帝。光武帝問使者:“馮愔的親信是何人?”使者回答說:“護軍黃防。”光武帝認爲馮愔和黃防不會久和,勢必相互反目,便回答鄧禹說:“捉拿馮愔的人,一定是黃防。”便派尚書宗廣拿着節符去招降他。一個月後,黃防果然捉拿了馮愔,率領他的部下前來認罪。馮愔到洛陽,被赦罪未殺。

建武二年(26)春,光武帝劉秀派使者又封鄧禹爲樑侯,食四縣的賦稅。

赤眉軍西行,被隗囂軍隊戰敗,只好返長安。途中他們發掘了漢朝陵寢,劫取了許多陪葬品,並污辱了呂后及后妃的屍骨。

當時,鄧禹已抵達長安,駐軍昆明池(故址在今西安西南)。大擺宴席,犒勞三軍。然後,率領將領們齋戒,選擇良辰吉日,準備厚禮到高廟拜祭,收集十一個帝王的神位,派使者敬奉到洛陽。於是巡查帝王墓地,設官吏士卒守護。

鄧禹又率兵在藍田(今陝西藍田)與延岑交戰。這次戰役沒有取得勝利,他又回到有糧食囤積的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漢中王劉嘉到鄧禹處投降。劉嘉的丞相傲慢無禮,鄧禹將他殺掉。李寶的弟弟收集李寶部下的軍隊襲擊鄧禹,殺了耿將軍。

歷史上鄧禹爲什麼可以兩任司徒?他有什麼才能? 第2張

自馮愔反叛以後,鄧禹的威望略有降低,又加上缺乏糧食,最初歸順的人又離開了鄧禹。赤眉軍又再次進入長安,與鄧禹交戰。鄧禹戰敗,逃至高陵,士兵飢餓,以棗子和蔬菜爲食。光武帝召鄧禹還朝。詔令說:“赤眉軍沒有糧食,自然要東還,我用折斷的馬鞭就可以抽打他,這不是將領們憂慮的事。不要再隨便進兵。”

鄧禹因西征沒有成功感到慚愧,多次率飢餓的士兵請戰,多次交戰都十分不利。建武三年(27)春天,鄧禹與車騎將軍鄧弘攻打赤眉軍,被赤眉軍打敗,士卒或是戰死,或是逃去。鄧禹、鄧弘邀請馮異共同攻打赤眉軍。鄧禹又不聽馮異的勸阻和建議,一意與赤眉軍連續作戰,結果被赤眉軍打得大敗,死傷三千多人,鄧禹和手下二十四人騎馬逃到宜陽。鄧禹對於自己西征的失敗感到十分痛楚,認爲愧對國君。於是他辭去了大司徒之職和樑侯的封號,上交了印綬。

二、天下平安 再任司徒

建武四年(28)春,延岑與秦豐合兵再次侵擾順陽一帶。光武帝下詔令歸還鄧禹樑侯印綬,又任命他爲右將軍。派他總領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於匡在鄧縣(今河南鄧州)擊敗延岑,追至武當,再次打敗延岑。延岑逃奔漢中,餘部全部投降。

因戰事已畢,光武帝罷免了鄧禹的後將軍、左將軍和右將軍的職務,讓他用特進的身份行朝拜之禮。鄧禹淡泊名利,待人敦厚,極有孝心,精心侍奉母親。天下已定,他常想遠離名譽和權勢。

鄧禹的家教頗受人們的讚賞。他有十三個兒子,修整家庭倫理,教養子孫。他並不是指使兒子去爭權奪利,而是讓他們各自掌握一種技藝。他的生活費用取於食邑,不置產業。

鄧禹的功勳和美德頗受光武帝的重視。建武十三年(37),天下平安。光武帝擴大功臣們的食邑。改封鄧禹爲高密侯,以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縣作爲他的食邑。

中元元年(56),鄧禹再次出任司徒職務。隨光武帝到東方巡視,參與祭泰山的儀式。

顯宗登上皇位,鄧禹作爲光武帝的第一功臣被封爲太常,進見皇帝時可以坐西向東,皇帝對他十分尊敬和愛護。

中元二年(57),鄧禹臥病。明帝多次上門慰問,還任命他的兩個兒子爲侍從官。

永平元年(58),鄧禹病逝,終年五十七歲,諡號爲“元侯”。

鄧禹作爲東漢的首任司徒,戎馬一生,爲東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功績更多地體現在軍事上。

由於劉秀“退功臣、進文吏”的政策,使得鄧禹在宰相之位,不謀宰相之職。劉秀雖置三公,事歸臺閣,儘管司徒是由丞相改稱的,管民政,但權力比丞相小得多,真可謂“徒有虛名”。